天津100年近代史天津市(英文:Tianjin City/Tientsin City,威妥玛拼音:T'ien-chin,日文:てんしん、テ(ィエ)ンチン,朝鲜语:??(天津, cheonjin), ??,简称:津/TSN/TJC,别名:天津卫、津沽、津门)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在海河平原东北部,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扼守京畿,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我国海拔最低的城市,属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
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以吹偏南风为主;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在初春时易诱发扬沙天气。
一月平均气温为-5.4℃到-3.0℃,七月平均气温为25.9℃到26.7℃,年平均气温为12.3℃,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
目前是中国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还会更强大),四大直辖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这一地区。
市花:月季市树:绒毛白蜡俗语:"东方不夜城","东方华尔街","南上海,北天津","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上,青" 面积:11860.6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50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增长),陆界:1137.48公里GDP:1779.9亿美元,RGDP:16.4%(大陆地区第1名),RGPC:13744.2美元(大陆第1名) HDI:0.855(高,中国省级行政区第6名,次于香港、台湾、上海、澳门、北京)HI:85.24(中国第1名) GC:<0.3(中国唯几个基尼指数小于0.3的特大城市) PQLI:52.69(前20名) 邮政编码:300000 电话区号:+86 (0)22 车牌号码:津A、B、C、D、E(出租车)、F、G、H、J、K、L、M、N、O(政府牌照)、津港。
市中心距北京137公里,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近代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我国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足球、篮球等方面发祥地。
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作为拥有中国第四大工业基地和第三大外贸港口的大都市,自从2006年滨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政策后,重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中国经济未来第三增长极”,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
天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之一,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预赛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举行。
在天津举办的其他重要赛事还有1995年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天津即将举办2012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13年东亚运动会,并正在申办201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城市。
中国十大恋爱之都首位,2010年天津蝉联欧洲经济学人信息社评选的中国内地宜居城市第一名。
If I Die Young-The Band Perry名称来源天津名称的历史由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诗词之说:“天津”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中,他在《离骚》中写下了“朝发轫于天津兮”这一昂扬的诗句。
星官之说:“天津”的名称来源于星官名“天津星”,《隋书·天文志》在记载“九坎东列星”时记载:“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
河名之说:“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记载:“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
赐名之说:“天津”流传最广、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说法是源于皇帝的赐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夺取帝位成功,始发于渡过沽河,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
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词句。
名称变迁金朝在三岔河口设立军事重镇“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见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延佑三年(1316年)时在直沽设“海津镇”。
直至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
清朝,天津升卫为州,升州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
西文名称清末时期,天津的西文名曾使用过威妥玛拼音的“T'ien-chin”和邮政式拼音的“Tientsin”,如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曾名“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Tientsin作为天津的通用的西文名称被广泛使用,见证了天津最辉煌的时期。
自1980年代末以来,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比较普遍以汉语拼音“Tianjin”来作为“天津”名称的拼写。
600年历史古代天津现在的位置是古代由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的形成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
金朝时黄河南移,天津海岸线固定。
最迟战国时期,此处已有先民劳作生息。
东汉时期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三岔河口”成为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时期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等物资北运的水陆码头。
海河曾是宋辽的“界河”,南北为宋、辽分治。
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如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金朝在三岔口设立军事重镇“直沽寨”,当时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
元代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粮仓,兴建天后宫。
延佑三年(1316年)在直沽设“海津镇”,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和漕运中心。
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同其侄明惠帝争夺皇位,在此渡河南下夺取政权。
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筑城设天津卫。
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明廷在天津陆续设官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清朝天津先后改卫为州,升州为府。
晚清时,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基地。
近现代清末开埠天津开埠以前,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曾先后数次发动针对大沽口的战争。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向炮台侧面登陆,清军发炮反击,杀伤近联军士兵百人。
然而直隶总督谭廷襄弃守逃亡,使南北炮台陆续被攻占。
清政府被迫与俄英法美四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被清政府要求从北塘登陆并由清军保护到北京换约。
英法联军拒绝并进攻大沽口展开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清军发炮反击击沉英法联军4艘军舰,使英法联军遭受重创撤退。
这是晚清时期对外作战罕见的胜利。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出动军舰30多艘和陆战队5000人在北塘附近顺利登陆展开第三次大沽口之战,陆续攻下新河、塘沽和大沽口北炮台。
咸丰皇帝下令放弃南炮台,剩余清军撤退到天津,大沽口沦陷。
1860年10月24日,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
西方各国先后在天津设立英、美、法、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并在租界中进行吹泥垫地,疏浚海河航道,改善了天津的投资环境。
天津逐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
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1900年7月5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组成“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了两年军事殖民统治,并于1901年下令拆除城墙。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袁世凯在天津海河北岸开始开发的新城区,即河北新区,在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率先在中国采用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也称“北洋新城”。
天津奥租界天津意租界天津俄租界(分为两部分) 天津日租界天津比租界天津德租界天津法租界天津英租界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成立。
同年7月1日,天津县署裁撤,其所属机构归并天津府接管。
1913年4月,恢复天津县,将天津府裁撤。
县署设在原府署,后易名为天津县行政公署。
1916年10月20日法国公然拘捕中国警察,企图强占老西开。
天津人民组成“维持国权国土会”,数千人举行示威。
后来由于北洋政府的妥协,老西开归“中法共管”,史称“老西开事件”。
1917年3月14日,中国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的当天,中国军警进驻并收复天津德租界和奥租界。
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实际是天津英租界,并在当地发布总统指令和总统任命,并设立议员招待所,使天津英租界一度成为民国大总统的驻地以及没有内阁的政府所在地。
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月17日,比利时驻华公使洛恩宣布愿意将天津比租界交还中国,并于1929年8月31日签订了交还天津比租界的约章。
1931年3月,正式举行交接典礼,天津比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第四区。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并成立天津特别市政府。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政府。
同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恢复直辖市。
日寇占领时期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之后,天津随即卷入战火。
7月29日,日本侵略军派遣飞机对天津市包括私立南开大学在内的重点目标进行轰炸。
7月30日,日军占领天津并成立天津市治安维持会,并任命高凌霨为委员长。
同年12月17日,改组为天津特别市公署。
1939年4月9日,亲日派的新任天津海关监督程锡庚在天津英租界大光明影院被抗日爱国人士刺杀,引发英国与日本的外交纠纷。
同年6月14日起,日军对天津英租界和天津法租界进行时间长达一年的武装封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天津英租界。
1943年11月,天津特别市公署更名为天津特别市政府。
国共内战时期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民国政府收复天津以及西方各国在天津设立的租界。
同年9月29日,民国天津市政府光复。
9月3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2万余人在塘沽地区登陆,10月8日,在驻津美军司令部门前广场举行在津日军签降仪式。
1946年,国民政府统领的中华民国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爆发大规模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