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经法规教案

财经法规教案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
作业布置:
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章课后练习。
主要参考资料: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编导教材组编,东北财大出版社,2014年6月第4版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述新课(90分钟)
(一)支付结算概述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
(四)基本存款账户
(五)一般存款账户
(六)专用存款账户
(七)临时存款账户
(八)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九)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三、课堂练习及讲解(20分钟)
四、教师小结(5分钟)
重点:讲授会计核算、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违反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难点部分: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
作业布置:
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章课后练习。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5分钟)
二、当堂练习并讲解章末综合训练(110分钟)
三、教师小结(5分钟)
计划讲授时间:
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授会计核算、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违反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难点部分: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
难点部分: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票据结算的种类和程序。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
作业布置:
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完成第二章课后练习。
主要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编导教材组编,东北财大出版社,2014年6月第4版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1.可以通过多次强化的作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讲授会计核算、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违反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难点部分: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
作业布置:
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章课后练习。
注: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分教案(课次)
第5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三节银行结算账户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及银行账户管理的主要规定,能够区分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识别有效票据,并规范地进行票据行为,能正确行使票据权利。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计划讲授时间:
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票据结算的种类和程序。
难点部分: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票据结算的种类和程序。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
作业布置:
章次
课程内容
讲授
内容
上机
课时
实验
课时
总计
课时
1
会计法律制度
6
6
2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2
12
3
税收管理
6
6
4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9
9
5
所得税
9
9
6
财政法律制度
3
3
7
会计职业道德
3
3
合计
48
48
注:1、本页内容针对所讲授课程的总体情况填写;2、版面不够可另附页
分教案(课次)
第1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编导教材组编,东北财大出版社,2014年6月第4版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教学目的、要求: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综合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及银行账户管理的主要规定,能够区分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识别有效票据,并规范地进行票据行为,能正确行使票据权利。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述新课(90分钟)
(一)支付结算概述
1.支付结算的概念
2.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熟悉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内容,熟悉会计监督的主体及内容;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及规定,掌握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掌握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掌握违反会计法律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述新课(90分钟)
3.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要求
(二)现金管理
1.开户银行使用现金的范围
2.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3.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4.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
5.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处罚
三、课堂练习及讲解(20分钟)
四、教师小结(5分钟)
计划讲授时间:
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票据结算的种类和程序。
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紧凑。理论讲授部分和课堂练习部分的内容和时间分配合理。练习部分的内容以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围绕理论知识点展开设计,并在练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及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结合银行会计的理论知识讲授支付结算制度的法律规定,利于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注: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及社会监督
(二)会计机构的设置
(三)代理记账
(四)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五)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六)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形式
(七)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
三、课堂练习及讲解(20分钟)
四、教师小结(5分钟)
计划讲授时间:
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1.可以通过多次强化的作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精炼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对繁多的教学内容有比较系统的理解,方便学生记忆。
注: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分教案(课次)
第4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第二节现金管理
分教案(课次)
第6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四节票据结算方式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及银行账户管理的主要规定,能够区分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识别有效票据,并规范地进行票据行为,能正确行使票据权利。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备课教案
2016-2017学年一学期
系(部)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课程学时48学时
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9月1日
课程名称
财经法规
学时
48
总学时:48学时
讲课:48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其他:学时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基础课( )专业课( )
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包括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学难点包括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源自各章节学时的分配:授课对象
(填写“年级、专业、班级号、本科/专科”)*******************
教材:(填写教材全名、出版社、版别、出版时间、是否国家/省级规划教材)
*****************************************************************
主要参考资料(或网站):
主要参考资料: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编导教材组编,东北财大出版社,2014年6月第4版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