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
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的追求,也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教学要求。

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禁锢中,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

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高考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

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

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式,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一、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现在的教学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做好、利用好这一教学主渠道,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

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

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
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二、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必须构建初中课堂教学互动平台。

这里我仅从师生互动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1.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

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

师生心意相通,互帮互学,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

他们一起赏美景同陶醉,与英雄共悲欢,为美文齐击节。

教师、学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互动中彼此交融。

2.互动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

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没有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学生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生活。

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

三、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教师要利用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实施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地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

课前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教课时,教师要给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其想象力,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内涵。

借助朗诵用声音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作品的铿锵激越、恢宏气势,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并受到感染,为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此外,课后要巧问、拓展,曲折生姿,提供话题。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巩固的欲望。

如:学《背影》一课,就作《背影》片断练习,抓住特定环境具有特征的地方,作剪影式的描述。

四、运用新方式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正如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的一样,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
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运用新教学方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科学化运用,即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整体观、综合观,把教学看成一个整体,综合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扬长避短。

2.要艺术化地运用,即教学方式要尽量体现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的特点。

教师应尽力让教学方式本身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活力。

3.个性化地运用,即在运用中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使个性融入教学方式之中,使之成为组成教学方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个性的运用需符合学生群体的差异,据此而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上好语文课的根本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

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语文提源头活水,才能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

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此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表情艺术与体态语言,力求感染,引起共鸣。

当然,若能辅以风趣、
幽默、飘逸、洒脱的教学风格则更显完美。

总之,一句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这是上好一堂的关键所在,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袁老乡第二初级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