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教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 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何兴明
第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二)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第二:如何进行校本教研?
(一)实施校本教研的三个核要素 (二)实施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基于学校(Based school) 校本 在学校中(In school) (School-based) 为学校 (for school) 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 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 开展研究工作,达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服务于 学校发展。
2、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的内涵及意义 合作交流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师伙 伴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是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借见、彼此支持、共同 成长的过程。 研究表明,“教师之间广泛的交流是提高 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 要方式”。
合作互助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
许多国际大企业在招聘员工是非常注重应 聘人员的合任意识。 例如:摩托罗拉公司的人事主管认为:一 个缺乏合作意识的人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点 头力,即使他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弥补他对 公司的损失。
阅读材料:天堂与地狱之别
有一个人想看一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他 来到地狱,看见人人饿得面黄肌瘦,原来是他 们的筷子有一尺长,自己夹饭自己吃不着。他 又来到天堂狱,看见人人红光满面,原来是他 们的筷子也有一尺长,但都夹着饭喂别人。
[解读] : 故事中天堂与地狱之间有相同的环境条 件(筷子有一尺,自己夹饭自己吃不着),但是,只顾 自己的人只有挨饿,而能合作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别人帮助了自己。能够合作的人就生活在天堂;专顾自 己就是生活地狱。
课例研究 ——对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
学例子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 是校本教研最常见的形式。
点
专题研究 —— 对某一共同性问题进行
的专项研究,是在课例研究基 础上的系统研究,属于校本教 研的较高层次。
线、面
体
课题研究 —— 对某一全局性问题进行
的系统研究。校本教研中的高 级形式 。
只有适合自己 学校的校本教研方 式才是最好的!
(2)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 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赞可夫曾经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
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 议的。
(3)、反思的基本内容:
专题研究 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对全局工 作有重大影响的共同性问题进行的 专项研究。
由此可见,专题研究是在课例研究基 础上的系统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较高层 次,而课例研究只能算基础层次的研究。
课题研究
教师选择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 题,探索解决此问题方案策略的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比专题研究更系统,研究课 题的提出来源于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 问题进行的反思,课题研究过程需要在 系统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比较规范的 研究程序;研究结果对改进我们的教育 教学行为也更有更大的作用。课题研究 是校本教研中的高级形式。
个案:一位招教师对先后执教的两个学校的比较
有位老师来自重庆市重点中学的郑老师,前几年招 聘到成都某中学。在闲聊中但他告诉我说,在他十几年 的教学生涯中,在成都这几年是他积淀最多、进步最快、 硕果最丰。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说,原来学校的教 学效益评价及奖励机制主要在同年级平行班级中进行排 名比较,名次直接与奖金、评优、晋级挂钩,因此,在 同学科不同老师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保守、固守秘诀” 的风气,凡自己认为是教学中的“独门功夫”便秘而不 宣,最终的结果是固步自封,井观天,大家都停步不前。 相反,到了成都以后,现在学校更强调的整体意识、合 作意识,靠集体的力量去追求整体的效应,教学效益的 好坏更多的要看整个备课组、整个年级的情况,因此, 我们的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中有更多的交流,经常 进行集体研究,集大家的智慧来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自我反思 交流合作
——个体研究范畴 ——群体研究范畴
专业引领
——理论指导范畴
1、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
(1)反思内涵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作 为思考对象,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 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 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的过程。 自我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自己挑 自己教学中的“毛病”。自我反思不是一 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 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 研意义
校本教研需要校外的专业研究力量,包括教 研员、科研人员、大学教授等。相对一线教师而 言,专业人员有较系统的理论修养,开阔的视野、 前瞻性的理念,熟悉国内外课程及教育改革的发 展趋势。 研究表明,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开阔视野, 拓展思维、提高研究水平的有效方法。
个案: 棠湖中学教师卢红艳参加省赛课及 全国赛课的准备过程,省市教育专家的现场指导。
①备课时遇到什么困惑;
②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你 是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的? ③下课后感到哪些成功的地方?哪些不满 意的地方?
(4)进行反思的好方法:
写教学后记或成长日记
个案:一位特级教师的反思:
“下课拖堂,在表面是似乎是自己的尽心尽责和 兢兢业业,可事实上,拖堂时学生早已心不在焉,效 果也不理想;下课拖堂,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下课 拖堂也影响了学生的大脑及身体的健康发育。 我们老师一定要讲求课堂效率,一定要审慎对 待“多多益善”的观点,为了使教学内容“落地有声 ”,有时还必须“戛然而止”,有时还必须留有余地 ,留下思考与回味的余地。 我真诚地感谢我的学生们对我的及时“提醒”, 使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又前进了一步,那就是要立足 教育小问题,实践教育新理念,实现教育新理想。”
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群体的合作交流——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校外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
(二)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
课例研究
专题研究
课题研究
课例研究
对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例子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 课例研究实际上就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 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和研讨活动。我们平常进行的 公开课、研究课均属于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校本教 研最常见的形式。
(2)合作交流的保障体系
建立教师群体研究的制度, 建设合作型、学习型教研组。
(3)交流合作中骨干教师的成长及引领作用
中小学骨干教师是学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是推 进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更应在建设合作型、学习型教 师群体团队中起到引领作用。 优秀教师一般有以下个性特征:承认需要同事的 帮助,也懂得怎样相互支持,并与同行维持较好的合 作关系;能接纳同事的意见,愿意与人分分享困难和 成就。在这样的教师,往往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1)学校即研究中心 (2)课堂即实验室 (3)教师即研究主体
(4)师生成长即研究目的
(二)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催生校本教研
2、学校特色发展呼唤校本教研
3、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
(一)实施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
(3)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教研员是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在新课程 的实施过程中,组织了大量的培训,进行了许 多调研工作,指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可以说,各级教研员对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功不可没。
小结
教师个人的反思,教师群体的合作交 流、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是进行校本教 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2)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
专题学术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与座谈、 教学现场指导、教学咨询、参与指导学校科研 等 具体形式。 每种形式有其特定的功能。
但就教师的专业化而言,现场指导是最直接、 最有效的、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专业人员进行 现场指导时,与教师一起备课(设计)、听课 (观察)、评课(总结、反思),帮助和指导教 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既提高教 学质量,又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