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
单一线状地物表示方法
单一线状地物就是只有一条渠或路,
如宽度变化较大时,需要在宽度变化处
分段丈量,应将变化的始末位置用编号 箭头分段,并注记在工作底图上,如图 所示:
(2) 线状地物调查-单一线状地物
单一线状地物表示规则
1.线状地物,宽度大于或等于图上2mm时,依据影像按图斑调绘;度小于图 上2mm时,按《规程》中相应线状地物的线状符号半依比例尺调绘和表示。 2.线状地物交叉时,上面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从上向下俯视,上面的线状 地物连续表示,下面的断在交叉处。面积计算时,只计算上面线状地物的面积。
形成图斑。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
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的工作内容
用地管理 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用地管理信息调查,查清年度内各 信息调查 类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情况、用地合法性情况、“批而未用”土地情 况、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情况等日常用地 管理信息。 数据库更新 依据年度变更调查结果和日常变更结果,按照数据库建设的国家 标准和规范,实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每一年度,年底按统一时点 要求,全面更新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分析 依据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数据的分析工作,对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及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计划安 排使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违法用地与土地督察等情况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编写分析报告。
土地变更调查的目的
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全国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 况,保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 现势性,实现变更调查成果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耕地目标责任考核、土
地执法督察等相关工作中的“一查多用”,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土地变更调查的意义
问准,各种数字注记资料要实地量测和量准,反复核实,准确无误。
四:记清记全 对于野外调查内容要在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全部记录, 做到清晰易懂,新增地物的补测要画草图加以说明。
(2) 线状地物调查-概述
线状地物调查的概念
线状地物是地类调查的重要内容,是图斑划分的重要依据。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 和田坎等。主要指北方实地宽度大于等于2m、小于20米,南方大于等于 1m、小于20米的线状地物,应予调绘并实地量测宽度,精确到0.1m。线 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
线状地物的影像特征
• • 线状地物具有明显图形图像特征 线状地物是地类的分界线
•
• •
线状地物是权属界线依附的重要地物
线状地物是野外调查确定站立点、图纸定向参照物 线状地物是地物(地类)补测的参照物
(2) 线状地物调查-影像特征
(2) 线状地物调查-影像特征
(2) 线状地物调查-影像特征
(2) 线状地物调查-单一线状地物
1.线状地物并行,主要线状地物在准确位置表示,次要线状地物偏离主要线 状地物0.2mm表示。线状地物重要性按照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渠、 县(含)以上公路、农村道路、沟渠、林带、管道的顺序逐次降低。
(2) 线状地物调查-复合线状地物
复合线状地物表示规则
2.两条(含)以上线状地物并行时,一般不综合处理,按下列要求调绘和表 示: 均为双线表示的线状地物并行。均要调绘在工作底图准确位置上; 双线表示的线状地物与单线线状地物并行。双线线状地物调绘在工作底图准 确位置,单线线状地物按准确位置调绘或离双线线状地物边界0.2mm标绘,以双
(1) 地类调查-全野外调绘法
外业调绘具体要求
一:走到看到 外业调查时一般采取边走边判读的方法,对工作底 图上所解译的内容要参照遥感影像并根据实地情况认真判断,必须 坚持走到、看清、绘准、记实; 二:真实准确 对底图上标注的各种要素都必须实地认真判读,做 到位置准确、符号或地类代码运用正确、大小等级分明、地物形态 逼真。 三:问清查实 权属单位名称、有关批准文件及地理名称要问清、
(1) 地类调查-全野外调绘法
全野外调绘法的步骤
一:设计调绘路线 在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前,首先要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 调绘路线以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 走到、看到、问道、画到(四到)。 二:确定站立点 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选好站立点,并确定站立 点在图上的位置,按计划路线调绘,同时要向两侧铺开,尽量扩大 调绘范围。
(1) 地类调查-全野外调绘法
全野外调绘法的概念
全野外调绘法,是传统的调绘方法,携带调查底图直接到实地 调绘,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一对照,进行判读识 别,将各种地类图斑实际位置、界线,依据影像用规定的线划、符 号在调查底图上标绘出来,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填写在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的土 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
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步骤与方法
(1) 地类调查-概述
地类调查的内容
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和新增地物补测等内容。
地类调查的方法
地类调查采用调绘法。调绘是依据影像,按照《土地利用现状
分类》,将实地不同的地类、地物按技术要求用线划符号绘在正射
影影像图上,常用的调绘方法有综合调绘法和全野外调绘法。
单一线状地物表示规则
④ 以单线表示的线状地物一侧为界的,境界线或权属界线符号离线状地物 0.2mm,标绘在该侧。
⑤ 线状地物为行政区域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时,不得进行取舍,必须调绘和 表示。
(2) 线状地物调查-复合线状地物
复合线状地物表示方法
(2) 线状地物调查-复合线状地物
复合线状地物表示规则
线线状地物为图斑界线;
均为单线线状地物并行。依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渠、县(含) 以上公路、农村道路、沟渠、林带、管道等为主次顺序,主要线状地物调绘在工 作底图准确位置,作为图斑界线,次要线状地物按准确位置调绘或离主要线状地 物0.2mm标绘。
(2) 线状地物调查-地物间关系处理
线状地物与其它地物关系处理规则
(2) 线状地物调查-单一线状地物
单一线状地物表示规则
3.线状地物穿过隧道时,线状地物断在隧道两端,隧道内线状地物可用虚线 表示,不计算面积。
4.线状地物与地类界线重合时,只标绘线状地物。
(2) 线状地物调查-单一线状地物
单一线状地物表示规则
5.线状地物与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重合时,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 置上,行政区域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用符号表示,视下列不同情况标绘: ① 以双线(图斑)表示的线状地物中心为界的,境界线或权属界线符号标绘 在其中心线上,作为图斑界。
(1) 地类调查-全野外调绘法
三:调查-核实 实地核实、调查应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将地类的界线、 范围、属性等调查内容准确调绘在调查底图上。通过外业,依据实 地现状,将内业解译或无法解译的内容,依据实地现状进行核实或 调绘。对室内解译正确的予以确认;有错误的进行修正;对未解译 的部分,根据实地情况调绘或补测。同时,将调查的内容、属性标
(2) 线状地物调查-单一线状地物
单一线状地物表示规则
② 以双线(图斑)表示的线状地物一侧为界的,境界线或权属界线符号在线 状地物图斑界线外侧0.2mm处标绘。
③ 以单线表示的线状地物中心为界的,境界线或权属界线符号离线状地物 0.2mm,交错标绘在其两侧。
(2) 线状地物调查-单一线状地物
(3) 图斑调查-概述
图斑的定义
单一地类地块,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
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
图斑调查的内容
图斑调查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图斑划分;
二是图斑地类认定; 三是确定权属性质。
(3) 图斑调查-概述
图斑的划分要求
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末级地类划分图斑,以地类界线分割
(1) 地类调查-综合调绘法
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 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 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 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译的界线、图斑、 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到底图上。 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
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
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的地类或界线,以及线 状地物宽度,应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
(1) 地类调查-综合调绘法
正射影像图
原始调查成果
数据叠加显示
(1) 地类调查-综合调绘法
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
外业调查应到实地对内业标绘的地类、界线等内容逐一进行核实、 修正或补充调查;对内业不确定或无法解译的影像作重点调查;对 影像上没有的、新增加的地物进行补测,并将核实、补测的内容及 属性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 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 料,以此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
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
四:询问 在调查过程中应多向当地群众或向导询问,及时了解当地的土
地利用的各种情况,主要用地类型、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
情况,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1) 地类调查-全野外调绘法
五:边走边调绘 根据调查设计的路线,在到达下一站立点途中,可依据影像边 走、边看、边判、边记、边画,对室内预判的内容逐一核实、记载, 在到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调绘。
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
内容提纲
1、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概述
2、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步骤与方法 3、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关键技术
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概述
土地变更调查概述
土地变更调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