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面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
施工企业为公路交通大型企业专业施工队伍,设施精良。
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防止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发生离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够、平整度及接缝明显,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接缝的处理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1.选用经试验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站设置试验层,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拌合中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和混合料的出厂温度;3.根据拌合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4.设置两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的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梯进式施工,严格控制相邻两机的间距,以保证接缝的相关要求;5,压路机采用2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台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及碾压重叠宽度。
6.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问题:1.施工准备中,控制石料除了规格和试验外,堆放应注意哪几点?2.沥青混合料铺筑试验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混合料的运输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为什么应对摊铺温度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过程中,除了应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和碾压重叠宽度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6.请简述横接缝的处理方法。
3、若出厂的混合料出现白花料,请问在混合料拌和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答案:1.石料应分类堆放;石料堆放场地最好作硬化处理;石料堆放场地四周做好排水。
2.试验段铺筑的主要目的有两类。
一是为控制指标确定相关数据,如:松铺系数、机械配备、压实遍数、人员组织、施工工艺等;二是检验相关技术指标,如: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压实度等。
3.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注意的问题是:保持车箱干净并涂防粘薄膜剂,运输时必须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
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压实度是一重要控制指标,温度低是造成压实度不足的原因之一,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是保证沥青路面压实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5.碾压进行中压路运行应均匀,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也不能随意改变碾压速度;不允许在新铺筑路面上停机加油、加水。
6.先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在端部涂粘层后继续摊铺,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压路机位于压实的部分伸入新铺层的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移到新铺层,再改为纵向碾压3、出厂时混合为出现白花料,拌和中可能存在油料偏少;拌和时间偏少;矿粉量过多等。
某路桥工程公司,承包了一条全长66.6km的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20km/h,该工程路面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①施工技术人员做好配合比设计后报送项目经理审批是否符合规定;②试验段开工前一个月安装好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好试验人员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③混合料的表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施工;④碾压过程中,沿纵向由高边向低边均匀速度碾压;[问题]1、逐条判断以上出现的情况是否妥当?如不妥当,请改正。
2、对沥青路面混合料的运输有何要求?[参考答案]1、施工过程中出现情况的不妥之处:①不妥。
正确做法:做好配合比设计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②不妥。
正确做法:试验段开工前28天安装好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好试验人员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
③不妥。
正确做法:混合料的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底、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
④不妥。
正确做法:碾压应顺纵向由低边向高边按规定要求的碾压速度均匀进行。
2、对沥青路面混合料的运输要求:(1)根据拌合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
(2)运输车的车箱内保持干净,涂防黏薄膜剂。
运输车配备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
(3)已离析、硬化在运输车箱内的混合料,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的混合料予以废弃。
2、沥青路面混合料碾压时,压路机如何组合?压路机采用2~3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3台重量不小于16t胶轮压路机组成。
案例3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度为90m+155m+90m,箱梁宽14m,底板宽7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8.5m渐变到跨中的3.5m,根据设计要求,0#、1#块混凝土为托架浇筑,然后拼装挂篮,用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挂篮采用自锚式桁架式结构。
施工单位根据该桥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流程,其中对箱梁悬臂浇筑阶段的主要施工工序如下:1、墩的两侧安装托架并预压,架立模板、绑扎0#、1#块钢筋,浇筑混凝土并张拉预应力筋;拼装挂篮,用堆载法预压挂篮,以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按设计标高值加预加抬高量值架立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各个节段的箱梁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筋;拆除模板,移动挂篮,开始下一个节段的施工。
在整个悬臂浇筑过程中,定时进行箱梁节段标高的测量,以及应力和温度的观测,整个测量完全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问题]:1、施工单位在0#、1#块施工完成后拼装挂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该如何处理?2、采用堆载法预压挂篮除了消除非弹性变形外,还有哪些目的?3、张拉完预应力筋后能否开始作下一节段的施工?为什么?[参考答案]:1.不正确,应该先对支座作临时固结;2.还应测出挂篮在不同荷载下的实际变形量,供挠度控制中修正立模标高;3.不能,因为还需对管道进行压浆。
案例4某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
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
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
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
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
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6)钻孔的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1)a.可能发生在10m处:吸泥机清理不彻底时,形成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
b.可能发生在27m处;采取强制提升而造成导管脱节。
(2)进水,塞管,埋管(3)a:导管提升钩挂b:混凝土灌注不应匀速进行。
(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2m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m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4)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5)可采用拔抽抖动导管(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6)冲击法冲抓法旋转法某高速公路大桥(654-3×110+65)m上部结构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采用三角斜拉带式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
施工方在施工中以线形控制、边跨及跨中合龙段混凝土裂缝控制、张拉吨位及预应力束伸长量控制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点。
完成下部结构施工后,承包人先复测了墩台顶面高程和桥轴线,然后开始制作和安装扇形托架作为0号、1号块的工作平台,接下来立模、钢筋制作、浇筑0号和1号块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进行了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在梁底和墩顶之间浇筑临时混凝土垫块作为临时固结措施。
组装挂篮、箱梁模板安装校正就位、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开始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拆模。
移动挂篮就位,准备下一梁段的施工……合龙段劲性骨架制作就位、张拉临时束、箱梁合龙段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解除临时固结措施,将梁体转换成连续梁体系。
问题1.0号、1号块施工完成后,需进行临时固结,采取临时固结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在“组装挂篮,箱梁模板安装校正就位”这一施工过程中,缺少一道关键施工工序,这一工序是什么?这道工序的作用是什么?实施这一工序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3.箱梁混凝土浇筑时,为确保各节段混凝土结合完好,上、下节梁段的接触面应作何处理?预应力张拉前,对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等)应作何要求?4.箱梁合龙段混凝土施工应选择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进行浇筑?为什么?5.为了控制箱梁立模高程值,施工中需在箱梁的适当位置设立相对坐标系,请问该相对坐标系应建立在箱梁的什么位置?6.施工过程中,除要严格检验箱梁的断面尺寸和同跨对称点高程差外,还需进行哪些方面的检验?答案:1.采取临时固结措施的目的是:使梁具有抗弯能力。
2.这道关键工序是:对挂篮进行试压。
这道工序的作用:验证挂蓝的可靠性,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测出挂篮在不同荷载下的实际变形量,以便在挠度控制中修正立模高程。
实施这道工序的常用方法有:水箱加载法、千斤顶高强钢筋加力法。
3.处理:接触面凿毛、清洗干净。
对张拉设备的要求:进行标正。
4.应选择在一天最低气温时。
其理由是减少温度拉应力。
5.该相对坐标系应建立的位置:桥轴线,上、下腹板的中心轴线组成三条纵轴线,每段的前沿和三条纵轴的交叉点设置为测点。
6.还需进行的检验:立模高程控制,温度、挠度。
某调整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
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煌班岩脉穿插。
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
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第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
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