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训练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1、吉米诺骨版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
(形象辨别训练法)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1、找不同训练法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例:⑴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
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⑵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
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A.成人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B.成人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A.成人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成人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4、动作训练法A.成人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成人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B.成人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成人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
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1)找规律训练法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什么是幼儿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
幼儿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
幼儿思维训练就是要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借助一些有组织的、系统的材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幼儿素质,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幼儿思维训练有哪些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
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
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我的孩子需要思维训练么?每个孩子在思维发展上都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2-7岁的儿童(儿童食品)发展的关键期。
同时,每个孩子在思维的结构上都会存在着强项和弱项,结构上的差异是学生偏科的一个原因。
所以,提高思维水平和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
国外很多国家把思维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引入到从幼儿园直至大学整个学习生涯。
认为开展这样一门课程可以充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会使孩子在很多领域的学习到达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了这种“渔”,孩子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去打各种“鱼”,有何需我们再去拼命的灌输?每个孩子在思维发展上都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2-7岁的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同时,每个孩子在思维的结构上都会存在着强项和弱项,结构上的差异是学生偏科的一个原因。
所以,提高思维水平和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
◇于数关学思维训练教学的探讨◇要给孩子培养灵性◇培养逆向思维,孩子更聪明◇流畅性与敏捷性的训练一、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的理论探索1.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思维活动的强弱,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以逻辑思维为主线。
这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
2.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
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
3.思维训练是教学思维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数学思维论是思维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构成数学课程论、学习论的灵魂。
数学教材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线,贯穿各个知识点。
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思维,发展思维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独立进行。
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是教学思维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探索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目前还处在实验探索中。
但根据思维训练的目标与指导思想,以及广大教师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已初具雏形。
依据数学思维的问题性特征,我们可将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概括为:提出问题--展示新课--思维扩展--思维训练--思维测评。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问题暴露、思维点拨、启迪、诱导者,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获取者。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巧妙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是上好数学思维训练课的首要环节。
问题的提出,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寻找思维素材。
其次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体。
2.研究问题,展示新课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是由表象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再由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的过程。
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首先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此环节中,将数学问题转化加工为例题形式,使被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这一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定向阶段,是运用思维探索规律学会抽象的过程。
但探索研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思维操作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随机设计学生参与的最大开发口,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
3.解决问题,思维扩展这一环节是知识的形成阶段,属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
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
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借助于旧知识,而旧知识的思维形式往往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如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首先要抓好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质变(往往是重点)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活动的转折,排除思维活动的障碍(往往是难点),渡过思维操作的"关卡",以实现思维发展。
教师要切忌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思维,要正确处理知识与思维的关系,即:"已有知识--思维--新知识"。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又属于知识的知识。
知识有助于思维,但不能取代思维。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潜力的挖掘,发挥其既是知识的产物、又是知识媒介的双重作用。
4.发展问题,思维训练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设计组编一些探索型、开放型、判断改错型、归纳与综合型等题目,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素材,这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
这要求教师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例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反复渗透与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把数学知识溶入活的思维训练中去,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5.总结问题,思维测评思维测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形式。
测评方法可小型多样,因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选编一些口答、抢答、限定时间解答等题型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单项测评或多项综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