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03制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 得分:考前必读:①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②考试应以诚信为本,如果发现有交头接耳、偷看以及抄袭等违反考场纪律的情
况出现,一律按作弊论处,严惩不怠。
一、填空( 25 分,每空1分)
1.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71)%,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2.海洋动植物的可食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海洋食品.
3.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可(更新)和( 再生 )的特殊资源,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
概况起来,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再生有限性)、(波动性)、(共享性)、(游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4.海洋食品加工的新技术有(再组织化技术)、(超高压技术)、(栅栏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只要答对其中任意3项即可)
5.来自于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具有(种类繁多)、(含量低微)、(结构新颖独特)、(生物活性强)等特点,是陆生生物天然产物所无法比拟的。
6.我国常见的食用褐藻主要有(海带)、(昆布)、(裙带菜)、(羊栖菜)、(鹿角菜)、(海蕴)、(萱藻)、(铁钉菜)、(鹅肠菜)、(铜藻)、(海蒿子)、(马尾藻)等。
(只要答对其中任意4项即可)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食品的超高压技术:是指将食品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的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食品中的酶、淀粉、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别失去活性、糊化和变性,导致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原有
的生理活动机能,甚至使原有功能破坏或发生不可逆变化,食品工业上就利用这一原理使高压处理后的食品得以安全长期保存。
2.药物作用靶点:是药物在体内与生物活性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位点,如受体、离子通道、酶类、基因等。
3.鱼类:鱼类是指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他们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体具有鳞片.包括硬骨和软骨鱼类.
4.芋螺毒素:是从芋螺中分离获得的一类强碱性低分子肽类毒素。
它们由10~30个基氨酸残基构成,富含半胱氨酸(20~50%),具有较多的二硫键(—S—S),其组成的二硫键可形成2—环(2-loop),3—环(3—loop)或4-环(4-loop)框架,没有出现任意排列现象.
5.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指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支持细胞和机体形态的一类功能性生物大分子,如琼脂、甲壳素、胶原蛋白等,在食品、医药、化妆、环保、饲料、农药、农用肥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
三、给出下列英文或拉丁文词语的中文意义(10分,每题1分)
1. Polysaccharides:多糖
2. Triacylglycerols:甘油三酯
3. 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4. Heterotrophs:异养生物
5。
Enrichment medium:增菌培养基6。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腹泻性贝毒
7. Foodborne diseases:食源性疾病
8. Clostridium botulinum:肉毒梭菌
9。
Vibrio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10。
Cyanobacteria:蓝藻菌或蓝细菌
四、简要回答以下问题(25分,可任选作5题,每题5分)
1.什么是底栖生物?请举例说明。
答:底栖生物是指生活于海洋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泳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两大类。
底栖植物几乎全部为藻类,底栖动物以无脊椎动物为主,它们或在海底匍匐
爬行、或固着生活、或潜入海洋底泥内生活,如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等。
2.如何理解“海洋生物毒素也有可能造福于人类”?
答:海洋生物毒素是指海洋生物中天然存在的、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质,如河豚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西加鱼毒素、短裸甲藻毒素、海葵毒素、芋螺毒素等.海洋生物毒素虽然是水
产食品的安全隐患,但由于海洋生物毒素具有结构新颖奇特、活性强以及有高度的特异性等特点,许多高毒性海洋毒素可发展成各类药物的重要先导化合物,直接或间接开发成新型海洋药物
造福人类。
因此,海洋生物毒素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如果人们能够加以科学地开发和利用,便能变害为利,造福于人类。
3.试举3种国外正在进行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海洋药物,并说明其生物来源和主要药理作用。
只要答对如下表的任何3种即可。
海洋药物名称生物来源药理作用临床研究阶段
KRN 7000海绵(Agelas mauritianus)抗癌Ⅰ
IPL-567海绵(Petrosia contignata)抗炎Ⅰ
Methopterosin Pseudopterogorgia
elisabethae
抗炎和创伤Ⅰ
GTS—21Amphiponus lactifloreus
抗老年痴呆
抗精神分裂症
Ⅰ
Aplidine 地中海海鞘 (Aplidium
albicans)
抗癌Ⅰ/Ⅱ
Bryostatin I草苔虫(Bugula neritina)抗癌Ⅱ
Squalamine lactate 白斑角鲨 (Squalus
acanthias)
抗癌Ⅱ
LU 103793海兔(Dolabella
auricularia)
抗癌Ⅱ
Dolastatin 10海兔(Dolabella
auricularia)
抗癌Ⅱ
Didemnin B 膜海鞘 (Trididemnum
solidum )
抗癌Ⅱ
Ecteinascidin
743加勒比海鞘(Ecteinascidia
turbinata)
抗癌Ⅱ/Ⅲ
Ziconotide芋螺 (Conus magnus)镇痛Ⅲ4.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
答:河豚毒素为钠通道的阻滞剂,同钠通道的受体部位I结合,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
初为知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5.什么是药物的治疗指数?使用该指标有何意义?
答:以半数致死量除以半数有效量,即LD50/ED50,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这称为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愈大则愈安全.治疗指数反映了在使用治疗剂量时药物的安全程度。
6.海洋医药保健产品开发的现状如何?
答:许多海洋生物具有药用价值,人类利用海洋生物作为药物治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药物开发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当前世界上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正方兴未艾,走在世界生物制药前列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巨资对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进行大规模的研究。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从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1万余种天然产物,其中近50%的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在已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中,超过0。
1%的化合物结构新颖、独特,活性十分显著,已成为重要的有效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来源,从中发现了一大批高效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镇痛、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海洋天然产物专利产品,多数化合物具有新药开发潜力,其中部分次生代谢产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在中国,现代海洋药物与保健品的研发工作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成效,已逐步发展成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但对海洋药物与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已发现的药用海洋生物品种十分有限,主要来自于沿海或近海,与我国海洋庞大的资源总量相比不太相称,特别是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开发偏少等,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