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应用语言学期末作业题目:浅析索绪尔语言观学生姓名:温馨月学生学号:15503001学院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指导教师:于全有二零一六年八月浅析索绪尔语言观摘要:索绪尔是一个敏锐的天才语言学家, 他通过自身的积累、思考, 并在与其他语言学家的学术交流中受到启发, 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观: 言语活动、言语、语言及其联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语言学观的问世,不仅影响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人文学科研究。

关键词:背景;言语与语言;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影响目录引言 (1)一、索绪尔语言观产生的背景 (2)(一)德克海姆的现代社会学 (2)(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2)(三)惠特尼的语言学新认识 (2)二、索绪尔语言观的具体内容 (3)(一)言语和语言 (3)(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3)(三)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4)(四)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4)三、索绪尔语言观的影响 (5)(一)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5)(二)深远的学术价值 (5)结语 (6)参考文献 (7)引言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

他提出的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结构系统来研究的语言思想,扭转了语言学的历史走向,开拓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格局,从而使语言学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他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观: 言语活动、言语、语言及其联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语言学观的问世, 不仅影响了 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 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人文学科研究由他的学生根据他讲课的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这部称之为语言学“圣经”的著作以它新颖而独特的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索绪尔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一、索绪尔语言观产生的背景索绪尔为什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会产生索绪尔这样伟大的语言学家?他所处的时代为他的卓越成就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当时各门学科的思潮又对索绪尔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一)社会学——德克海姆的现代社会学社会事实是物质的东西,是一种行为,对每个个人都有外部制约(社会规范),在特定社会中具有最普遍的意义,是“集体心智中的思想,超越是每个社团成员而存在、间接地、不完善地反映在个人头脑之中”。

此外,德克海姆还强调社会事实不受历史发展阶段所限制。

由此,在语言学的范畴里,索绪尔也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

语言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存在于集体心智之中。

同社会现实一样,语言也不受历史发展的限制,任何时期的语言都可以不同其历史状况而独立描写和分析。

(二)心理学——弗洛伊德是我精神分析法人类有一个底层的心理系统,深深地受到内化的“下意识”的集体心理的硬影响。

弗洛伊德的观点符合当时结构主义的思潮,社会的规范在于“集体心智”,而语言行为的规范在于语言规则,这些规则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却时刻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没有学过语言学的人,却依旧可以跟他进行沟通交流。

(三)语言学——惠特尼的语言学新认识惠特尼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著有《语言与语言研究》和《语言的生命与成长》。

他提出的语言的符号性、惯例性和任意性、可变性和不变性都对索绪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索绪尔曾公开承认惠特尼对欧洲语言学的影响,也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称是惠特尼将语言学纳入了正确的轨道。

索绪尔继承了惠特尼的一些观点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语言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等,对后世几代语言学家都影响深远。

二、索绪尔语言观的具体内容(一)言语和语言索绪尔认为,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的, 同时跨越着物理、生理和心理几个领域, 它还属于个人的领域和社会的领域。

在他看来: 言语是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 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 是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的组合,是使他有可能把这些组合表露出来的心理、物理机构,在言语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集体的, 它的表现是个人的和暂时的;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 而且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 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以许多储存于每个人脑子里的形式存在于集体中。

索绪尔也注意到了语言和言语的密切联系,他说:这两个对象是紧密相连而且互为前提的:要使言语为人所理解, 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 必须有语言; 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 也必须有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 又是言语的产物。

(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 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的名称, 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他把概念叫做“所指”, 把音响形象叫做“能指”,并指出语言就是这样一个由“所指”和“能指”联系而构成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而且这种符号系统根据符号的任意性和能指的线条特征的一般原则确立, 在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对等关系中体现出其价值。

正因为如此, 语言的交际功能才得以发挥。

索绪尔进而明确指出, 进行语言研究的着手点就是这个符号系统。

(三)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这是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现象之后的又一伟大的贡献。

索绪尔认为语言研究中存在着由于时间因素的干预而产生的二重性问题, 所以他把所有的语言现象分为共时性现象和历时性现象两类,提出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并且指出: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 相反的, 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同时索绪尔还提出: 在语言研究中, 共时的观点比历时的观点更为重要; 共时和历时是两种对立的现象, 应该分别进行研究, 但这只是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对立,二者并不互相排斥。

(四)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认为,在语言状态中, 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

他根据语言的特点、本质和使用功能的不同, 提出了两种重要关系: 句段关系、联想关系。

句段关系即组合关系, 是指出现在话语中、以语言的线性特征为基础、排列在言语的线条上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横向关系;联想关系即聚合关系, 指语言体系中可能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功能相同的单位之间的选择关系。

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的结构规则, 使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 聚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的替换规则, 为人们使用语言、生成句子提供了无数的选择可能。

就《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而言, 以上四大观点的介绍太显简单,但却是索绪尔语言学的精髓。

索绪尔的语言学观, 是语言学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现代语言学的历史, 正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三、索绪尔语言观的影响(一)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索绪尔语言观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影响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他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明确了语言的本质,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

自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以后,几乎一切语言学研究都沿着他指出的方向探索、前进;第二,索绪尔作出了几个重要的区分:语言与言语、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等。

当然,索绪尔对于语言学的一些观点及想法也存在问题和争议,但索绪尔的研究对于整个语言学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

(二)深远的学术价值在语言学界之外,索绪尔的榜样作用已经鼓舞了其他人按照类似的方法组织自己的科学领域,把他们的研究对象看成是有意义的事件,是一种底层的形式范畴系统和结合规则使这些事件具有了意义。

虽然在这个意义上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但他的重要地位并不取决于任何具体理论系统。

他使我们把社会生活的整个结构看作是能够赋予人类行为以意义的一种区分性范畴和规则的组织系统,他帮助我们理解了区别性的重大作用,正是区别性组织了周围世界的结构和惯例系统的结构,才使人类能够赋予事物以意义。

结语索绪尔是一个敏锐的天才语言学家, 他通过自身的积累、思考, 并在与其他语言学家的学术交流中受到启发, 他提出的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结构系统来研究的语言思想,扭转了语言学的历史走向,开拓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格局,从而使语言学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前,从我国语言学发展态势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索绪尔的语言结构分析扩展到了社会语言学、言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

这一新的语言观念的转变,给我国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相信,这一发展趋势必将使语言学在当代人文科学研究中放出奇异的光彩。

参考文献[1]刘辉. 索绪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2]崔柳. 索绪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评析[D].吉林大学,2011.[3]皮鸿鸣. 索绪尔语言观的理论层次[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2:98-104.[4]鲁苓. 语言·符号·结构──索绪尔结构语言观探析[J]. 湖北大学版),1996,04:77-80.[5]王晓男. 索绪尔的语言观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2:242.[6]刘艳. 浅析索绪尔的语言观及语言研究方法[J]. 长江丛刊,2016,21:128-129.[7]纪秀生. 索绪尔的语言观及其影响[J].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版),1994,01:18-20.[8]李传龙. 浅谈索绪尔的语言观及其影响[J]. 金田,2014,12:328.[9]杜莉莉. 浅谈索绪尔的语言观及其不足[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9:148-1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