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索绪尔的《基础语言学教程》0. 引言《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索绪尔在书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原则、新的概念,为语言研究打下科学的基础。
后世有无数人受他影响并不断的解读分析他的著作。
本文意在通过对教材节选部分的结构概括和分析浅谈笔者对这部语言学著作的简单理解。
能力有限,有不足与局限处还望指正。
1. 《普通语言学教程》写作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科学史上反生重大变革的时代。
自然科学以其严密的方法,精确的数据令人折服。
在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历史背景下,若干社会科学学科开始摆脱传统的经验方法,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科学体系,语言学和社会学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
18世纪末梵文的发现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以后,语言学家纷纷致力于印欧系各语言的比较研究,寻找亲属关系,探求语言演变规律,并从语音等方面努力构拟更古老的语言形式,其代表人物有梅耶等。
这就是德国语言学家葆朴(Franz Bopp)创立的比较语法,开近代语言研究之先河。
索绪尔所处的时代是比较语言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而他自身的学术渊源也是比较语法。
但他发现比较语法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忽视共识研究,只是在历时领域研究一些细节,造成巨大的片面性。
因而他开始革新,而他学术革新在当时不被人所理解,只能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论思想表达出来。
我们现在所见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并不是索绪尔写的,而是后人根据其课堂笔记整理而成的。
2.《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论基础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就收到当时社会学的影响。
当时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Durkheim)对诸如“社会事实”等一系列社会学概念下过定义;德社会学家德克海姆《社会学研究方法原则》提到“‘集体心智’产生了‘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语言活动有个人的一面,又有社会的一面”。
索绪尔也是密切注视同时代重大哲学问题争论的学者。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法中的“下意识”产生了“语言系统”对语言的制约也是对语言和言语区分的一种。
法国证实主义哲学家孔德(te)区分“静态社会学和动态社会学”,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于1895年提出语言研究有时间和演化两个观察角度的看法很可能影响了索绪尔对共时和历时的区分。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也提到自己接受了美国语言学家惠特尼(W.Whitney)有关符号任意性的思想,而且其《语言的生命与成长》中“语言是惯例行为”,“语言是任意的不断变化的”对索绪尔的语言观影响深远。
3.《普通语言学教程》框架结构由前面的写作背景和理论基础可以看出,这本著作是索绪尔个人语言学理论的体现,由其学生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文中含有大量的描述和比喻。
其语言学理论自成体系且相当完整,下面就简单归纳其大致结构。
3.1语言和言语3.1.1区分语言通过其相互关系而区分结论:应重点研究语言言语3.1.2语言的社会性3.2共时和历时3.2.1区分共时和历时3.2.2以内在二重性评判历史上的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传统语法学结论:重点研究共时态方面古典语法学3.3符号理论符号3.3.1概念能指所指3.3.2符号学两个原则符号的任意性{与其必然性(约定俗成)}能指的线条特征3.3.3从概念方面考察语言价值:“在同一种语言内部所有表达相近的观念的词都是相互限制着的”(P62),相互间的区别决定其价值。
3.4系统的概念(重点)3.4.1语言是一个系统,它只知道自己固有的秩序,一切在任何成度上改变了系统的都是内部的。
(P62)结论:共时的语言学有外部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由此索绪尔重点研究内部语言学(在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中,系统理论具有独创意义,他不仅提出语言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系统,还深入到语言如何运转这个问题的核心中去了)。
3.4.2价值的概念:就词汇单位而言,价值永远是和别的价值相对而言的。
“差别”和“价值”的关系结论,文字的符号是任意的;符号的价值纯粹是消极的和表示差别的。
由此引出“对立”,文字、符号的价值由对立产生。
(P64)3.4.3从整体来考虑符号:能指和所指分开来是纯粹表示差别和消极的,如果我们从符号的整体去考察,就会看到就其性质而言是某种积极的东西。
而当能指和所指分开时相互间的区别就是对立。
(P64—65)3.5符号学3.5.1符号学的地位以及语言学与符号学的关系4.《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主要观点(按课本节选顺序)4.1认识并区分语言和言语4.1.1“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作语言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P53)索绪尔从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入手,表明要研究语言就必须站在语言的角度上,把语言当作言语活动的内在准则。
“我们在全部语言活动的研究中为语言科学安排好了它的真正的位置,同时也就确定了整个语言学的位置”(P54)从这里,索绪尔就开始了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言语活动的研究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的,它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这是心理—物理的。
”(P54)这里索绪尔很明确的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前者是社会性的、不依赖个人的;后者是个人对前者的具体使用。
但是二者又相互联系:“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
” “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P55)因而我们可以相比较而区别语言和言语。
如同哲学中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言语:个人对语言的具体使用即为言语;语言:寓于言语之中,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而另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民族共同语,它是某一社会集团的共同语,相对于语言来说是依赖于某一社会集团的,相对于言语来说又具有一定的集团性。
4.1.2语言的社会性首先,它是言语活动事实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
我们可以把它定位在循环中听觉形象和概念相联结的确定的部分。
一个人即使丧失了使用言语的能力,只要能理解所听到的声音符号,还算是保持着语言。
其次,语言和言语不同,是人们能够划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
语言可以而且正是不要其它要素而进行研究的对象。
小结: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并对语言学研究做了第一次选择,即要研究语言而不是言语。
4.2共时和历时4.2.1内在二重性:共时和历时索绪尔将共时和历时用以下的轴线图表示(P56)C 其中AB为同时轴线,它涉及同时存在的事物间的关系,一切时间干预都要从这里排除出去;CD为连续轴线,在这轴线上人们一次只能考虑一样事A B 物,但是第一轴线的一切事物及其变化都位于这条轴线上。
D在我简单的理解:CD即是时间轴,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历史纪年表中的年份轴,表示时间的古往今来;AB就是在某一年份或某一时刻发生或存在的一件事物。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CD表示你从小长到大的时间过程,而AB就表示你在某一时刻你的身高体重外貌性格等个人的各个方面,在这一时刻要排除时间对你的影响。
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区分AB即为共时状态,CD即为历时状态。
“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除它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以外并不决定于任何东西”,“任何系统都不具备这种可以与语言相比的特点,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样准确地起作用的价值,这样众多、纷繁、严密地相互依存的要素。
我们在解释语言的连续性时提到的符号众多,使我们绝对没有办法同时研究他们在时间上的关系和系统中的关系。
”(P65)索绪尔通过对共时和历时的区分,以及将语言科学与其它研究价值的科学相比的独特性提出对语言学的第二次选择。
4.2.2内在二重性与语言学历史索绪尔以内在二重性角度看各个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可以说是全神贯注在历时方面。
印欧比较语法以比较作为重建过去的一种手段去假设性的构拟前代语言的模型。
对各族语(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等)所做的研究也是历时的,状态的穿插只是片断的、极不完备的传统语法学,他们研究的角度是共时的,但这种角度的正确并不意味着它对方法的应用是完备的。
传统语法学对语言的有些部分,例如构词法毫无所知;它是规范性的,认为应该制定规则,而不是认定事实;它缺乏整体的观点等等。
古典语法学,相比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对象更为明确。
它看到共时的事实,揭露了语言学一类崭新的现象,但还远远不够。
索绪尔认为“要描绘阿尔卑斯山的全景,却同时从汝拉山的几个山峰上去摄取,那是荒谬绝伦的;全景只能从某一点去摄取”(P57)他以比喻说明研究语言学不能从历时态方面着手,而要着重研究共时态。
小结:索绪尔对共时和历时做了区分并做了第二次选择,即语言学要研究共时而不是历时。
4.3符号理论4.3.1符号、所指和能指“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但是在日常使用上,这个术语一般只指音响形象,例如词arbor之所以被称为符号只是因为它带有‘树’的概念,结果让感觉部分的观念包含了整体的观念。
”(P58)因此索绪尔对符号的概念进行了划分。
以“符号”表示某词的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这样符号就包含了概念和形象:概念即是所指,是词的内涵;形象就是能指,是所指的载体。
所指和能指相互对立又共同从属于符号。
4.3.2符号学的两个原则一是符号的任意性与必然性(约定俗成):符号具有任意性,即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不同语言社团对同一所指的能治不尽相同,如汉民族称“书”,大不列颠民族就称“book”;但符号在具有任意性的同时又具有必然性,这表现在某一社会集团对某一所指的能指是约定俗成的,如汉民族将“书”称为“书”而不是“纸”或者其它什么。
在我看来这里符号的任意性还可以表现在随着语言社团的发展变化,某些符号的能指与所指间的联系会发生变化。
如古代汉语中“妻子”指“男子的配偶与子女”而现代汉语中仅指“男子的配偶”。
又如古代汉语中的“闻”指“看见”,而现代汉语多指“嗅到气味”等等。
二是能指的线条特征:索绪尔这样表述“能指属听觉性质,只在时间上展开,而且具有借自时间的特征:a.它体现一个长度,b.这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它是一条线。
”(P59)他认为语言符号是在时间上展开的,由此可知两个语言单位永远不可能同处在语流的某一点上,这样位置有先后,就形成对比,形成区别,这正是语言运转的基本特点之一。
再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可以想想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那么就好理解两个语言单位也不可能同时加入语流的同一点。
4.3.3从概念方面考察语言价值首先索绪尔提出即使在语言外价值总是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种是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物交换的不同的物:一种是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物相比的类似的物。
同样的,对于一个词而言我们不仅要看到词能跟某个概念“交换”而体现出该词具有的某种意义,还必须把它跟类似的价值,跟其它可能与它相对立的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