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诚信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诚信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诚信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诚信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诚信因素,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诚信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编制本程序,在实施过程中指导与控制;负责重要诚信因素评价和更新。

3.2公司各部门负责各自诚信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报品管部,对重要诚信因素制定管理方案。

4、程序
4.2诚信因素识别前的培训
品管部会同劳动人事部对参与识别和评价诚信因素的人员进行基础理论的培训。

4.3诚信因素识别
4.3.1识别诚信因素方法
a)主要通过现场调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测量、专家咨询等方法来识别诚信因素。

b)公司各部门根据《诚信因素调查评价表》的内容,组织本单位人员采用诚信因素识别的某一种或几种综合的方法,从活动、产品、服务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诚信因素,填入《诚信因素调查评价表》,并及时调查新出现的诚信因素。

4.3.2识别诚信因素
识别诚信因素时,应对公司的整个生产活动的诚信进行分析,应从三种状态、十个方面考虑。

a)三种状态:
①正常状态:指正常工作(生产)时的状态;
②异常状态:生产活动中诚信问题与正常生产活动有较大不同的状态;
③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可能对诚信造成影响的火灾、事故、洪水等。

b)十个方面:供应商的评价、原材料采购与使用、生产工艺技术、包装及材料安全、生产过程、仓储及运输、销售运输、企业管理、依法纳税、企业员工。

4.4重要诚信因素评价
4.4.1评价原则
a)诚信影响的范围、规模及严重程度;
b)发生频率、持续时间;
c)法律法规遵循情况;
d)改变诚信影响对其他活动与过程将带来的“影响”;
e)相关方的利益;
f)组织的公共形象等。

4.4.2评价重要诚信因素的方法
a)定性判断
公司的诚信因素若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行业、企业标准的任一方面时,都要把它确定为重大诚信因素。

b)打分法
诚信因素的评价方法如下:
注:当
a=5或b=5或c=5或d=5或e=5或∑=a+b+c+d+e≥14时,确定为重大诚信因素。

c)重大诚信因素确定后,填写《重要诚信因素清单》,执行3.2条款,并制定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加以控制。

4.5诚信因素更新
4.5.1为保持信息的有效性,公司各部门每年1 月份对本单位、部门诚信因素重新识别、评价,如有变化予以更新,并填写《诚信因素调查评价表》。

4.5.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各单位、部门要及时组织与下列活动有关的人员进行诚信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a)当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b)当本组织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c)当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
d)当公司诚信方针有变化时;
e)当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

5、引用文件和术语定义
5.1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5.2术语定义
诚信因素: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诚信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诚信因素: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诚信影响的诚信因素。

诚信影响:全部或部分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诚信造成的任何有益的或有害的变化。

可以简单地认为,诚信因素是导致诚信影响的原因,诚信影响则是诚信因素作用于诚信的结果,因素与影响互为因果。

6、记录
6.1《诚信因素调查评价表》
6.2《重要诚信因素清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