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辛温解表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一、寒下适用病证里热积滞实证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一、清气分热(适用病证:热在气分证)
第六章温里剂(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一、温中驱寒(适用病证:中焦虚寒证)
第七章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一、补气
第八章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一、固表止汗
第九章安神剂(重镇安神、补养安神)
第十章开窍剂(凉开、温开)一、凉开(适用病证:邪热内闭心包证)
第十一章理气剂(行气、降气)一、行气
—、活血祛瘀
第十二章理血剂(活血祛瘀、止血)
第十三章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消风散 《外科 正宗》
[君]荆芥:发散,擅长祛风止痒
防风:风中之润剂,走十二经,擅长祛风除湿
牛蒡子:擅长祛上部风邪,又清热解毒
蝉蜕:散风清热,擅长止痒 [臣1]苍术:健脾燥湿除内湿 苦参:燥湿
木通:渗湿利水
[臣2]石膏、知母:清阳明气分之热 [佐]当归:养血
生地:养阴 胡麻仁:养血润燥
[使]甘草:益气补气保护中焦,调和诸药
【功用】 【主治】 【辨证】 脉浮。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风疹、湿疹。
皮肤瘙痒,疹出色红,
第十四章制燥剂(清宣外燥、滋阴润燥)一、清宣外燥
第十五章祛湿剂(芳香祛湿、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燥湿)一、芳香化湿,燥湿和胃(适用病证:湿浊内阻,脾胃不和证)
第十六章 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萆薢分清饮 《杨氏家藏方》
【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
【辨证】小便混浊频数(膀胱气化 失常),舌淡苔白,脉沉。
[君]萆薢: [臣 ]菖蒲:
益智仁 分清化浊,长于治疗小便混浊
芳香化湿,又化湿开窍,作用于心及小肠,间接有助于泌别清浊 :温肾阳,也有帮助温阳化气基础上,缩泉 (治疗小便太多)
[佐 ]乌药: 行气,温暖下元
第十七章消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