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詹体仁传》专练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
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饶州浮梁尉。
郡上体仁获盗功状当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其愿也。
”谢不就。
为泉州晋江丞。
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荐于朝。
入为太学..录,升太学博士。
光宗即位,就升司农少卿。
奏蠲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
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铁铸钱,剽掠为变。
体仁语戎帅:“此去京师千余里,若比上请得报,贼势张矣。
宜速加诛讨。
”帅用其言,群党悉散。
孝宗崩,时赵汝愚将定大策,外庭无预谋者,密令体仁达意少保吴琨,请宪圣太后垂帘..为援立计。
宁宗登极,天下晏然,体仁与诸贤密赞汝愚之力也。
孝宗将复土,体仁言:“永阜陵地势卑下,非所以妥安神灵。
”与宰相异议。
直龙图阁、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论山陵..事罢之。
退居霅川,日以经史自娱。
始,体仁使浙右,时苏师旦以胥吏执役,后倚韩侘胄躐跻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
体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祸至无日矣,乌得以污我!”未几,果败。
知静江府,阁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杂赋八千。
除司农卿,总湖广饷事。
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
侘冑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
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
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
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
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
”世服其确论云。
(选自《宋史·詹体仁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B.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C.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D.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年,可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也指纪年的第一年。
B.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其下设置国子监等机构。
C.垂帘,又称“垂帘听政”,指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管理政事,殿上用帘子遮隔。
D.山陵,文中指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詹体仁淡泊名利,心态乐观。
他在饶州浮梁任职,郡守上报他有功的情况,他表示自己不愿接受奖赏而拒绝;他因事被免官,每天读书自娱。
B.詹体仁为人正直,痛恨小人。
苏师旦当初是个当差的小吏,后依仗韩侘胄做了大官,派人给韩侘胄献殷勤,詹体仁认为,小人得志很快就会遭祸。
C.詹体仁体恤百姓,积极建言。
他在任上曾搁置、免除赋税;有逃亡士兵作乱,他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平息祸乱,他的建议被上司采用。
D.詹体仁博学惜才,见解得当。
他博览群书,跟名师学习;他向朝廷推荐的几十个人都是人才;乡里人真德秀向他请教做官治民的方法,他的回答让人佩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宁宗登极,天下晏然,体仁与诸贤密赞汝愚之力也。
译文: (2)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
译文:1. D译文:韩侂胄建议扩大疆域,一时间大家争相谈论军事以谋求进升。
詹体仁上书给朝廷,说军队不可以轻举妄动,应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皇甫斌自以为是将家之子,好谈兵,詹体仁与属下谈论时说他必定失败,结果果然如此。
所有选项第一处都断得一样,“侘胄”是“建议开边”的主语;“建议开边”是动宾短语,应在“开边”后停顿。
“一时争谈兵”的目的是“以规进用”,所以二者不能断开,应在“谈兵”后断开。
“体仁”是“移书庙堂”的主语,故说明“体仁”前要断开,故排除C;同时,“移书庙堂”是“移书(于)庙堂”的省略,中间不能断开,且应在“庙堂”后断开,故排除A。
“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是“体仁”上书言事的具体内容。
后“皇甫斌自以将家子”,交代了皇甫斌的身份,而“好言兵”是其特点。
“体仁”是“语僚属”的主语,所以“体仁”前要断开,从而排除B。
“谓斌必败”是“体仁”的判断,“已而果然”是结果。
故选D。
2.B B项,“其下设置国子监等机构”的说法不正确。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故选B。
3. B B项,张冠李戴,错在“派人给韩侘胄献殷勤”这个地方,根据原文“体仁使浙右,时苏师旦以胥吏执役,后倚韩侘胄躐跻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可知是苏师旦向詹体仁献殷勤,而不是“韩侘胄”。
故选B。
4.(1)宁宗登上皇位,天下安定,是詹体仁和各位贤士暗中帮助赵汝愚的功劳。
(2)当时年成遭灾荒,粮食匮乏,就自行处置打开仓库赈灾救百姓,然后上报。
第(1)句采分点:“登极”,即皇帝登基;“晏然”,安定、太平的样子;“密”,暗中;“赞”:帮助;判断句各1分。
第(2)句采分点:“岁凶”,荒年,多指谷物歉收;“艰食”,指谷物匮乏;“发廩”,打开粮仓;“振”同“赈”,救济的意思;“以闻”,即“以之闻”的省略,其中“闻”有使动意味,“使……听闻”,此处使皇上听闻,故可引申为“把事情上报”各1分。
参考译文: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
詹体仁在隆兴元年(1163)考中进士,被调任饶州浮梁县尉。
郡府呈上詹体仁捕捉盗寇的立功状,建议加以赏赐。
詹体仁说:“因此而受赏,不是我的本意。
”婉言谢绝了赏赐。
詹体仁任泉州晋江县丞。
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他向朝廷推荐詹体仁。
詹体仁进入朝中为太学录,被升为太学博士。
光宗即位后,就任司农少卿。
詹体仁奏请蠲除各郡积欠的应交纳的赋税一百余万。
有逃跑的士兵一千人进入大冶境,他们用铁铸钱,剽掠财物,骚扰百姓。
詹体仁告诫驻地军队统帅“:这里离京师一千多里,如果等到向上面请示得到回音,敌人的势力已十分嚣张了,应立即加以讨伐”。
统帅依照他的意见行事,乱党全部散去。
孝宗驾崩,当时赵汝愚打算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朝廷之外没有可以出谋划策的人,于是暗中安排詹体仁与少保吴琨沟通传达赵汝愚的想法,请求宪圣太后垂帘作为外援以便成事。
宁宗登上皇位,天下安定,这都是詹体仁和各位贤士暗中帮助赵汝愚的功劳啊。
孝宗将要被入殓,詹体仁说:“永阜陵地势低下,不能使神灵得以妥善安置。
”詹体仁与宰相意见不同,被任命为太府卿。
不久为直龙图阁、福州知州,言官竟由于他以前议论过山陵之事而罢免了他。
詹体仁退任后居住在较川,每天以经史自娱,人们没有能窥视到他的内心的。
起初,詹体仁出使浙右,当时苏师旦以胥吏身份主管役事,后倚仗韩侂胄的势力跻身为大官,到这时他派人来献殷勤。
詹体仁说:“小人得到天子的器重,其灾祸来到没有几日了,不要玷污了我。
”不久,苏师旦果然失败。
詹体仁恢复直龙图阁、静江府知府之职,搁置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免杂赋八千。
詹体仁被任守鄂州,拜为司农卿,又任总湖广饷事之职。
当时年成不好百姓难以吃饱,詹体仁不等请示,自做主张发放仓中粮食以赈济百姓,事情过后才报告皇上得知。
韩侂胄建议扩大疆域,一时间大家争相谈论军事以谋求进升。
詹体仁上书给朝廷,说军队不可以轻举妄动,应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皇甫斌自以为是将家之子,好谈兵,詹体仁与属下谈论时说他必定失败,结果果然如此。
开禧二年(1206),詹体仁死去,终年六十四岁。
詹体仁特别聪明勤勉,有超人之品行,又博览群书。
少年时跟随朱熹学习,以心存良知、慎于独处时之所为为根本。
写文章明白畅达,穷究各种道理。
周必大当政时,詹体仁曾上疏推荐了三十多个人,都是当时世上的知名士人。
郡人刘德秀早年跟随他游历,曾问以居位治民之法,詹体仁说:“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就心中无愧,平心就不会有偏袒。
”世人信服他的言论正确。
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
父慥,与胡宏、刘子翚游,调赣州信丰尉。
金人渝盟,慥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
体仁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饶州浮梁尉。
郡上体仁获盗功状当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愿也。
”谢不就。
为泉州晋江丞。
入为太学录,升太学博士、太常博士,迁太常丞,摄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就升司农少卿。
奏蠲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
有逃卒千人入大冶,□铁铸钱,剽掠为变。
体仁语戎帅:“此去京师千余里,若比上请得报,贼势张矣。
宜速加诛讨。
”帅用其言,群党悉散。
孝宗崩。
时议大行皇帝谥,体仁言:“寿皇圣帝事德寿二十余年,极天下之养,谅阴三年,不御常服,汉、唐以来未之有,宜谥曰‘孝’。
”卒用其言。
孝宗将复土,体仁言:“永阜陵地势卑下,非所以妥安神灵。
”与宰相异议,除太府卿。
寻直龙图阁、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论山陵事罢之。
退居霅川,日以经史自娱,人莫窥其际。
始,体仁使浙右,时苏师旦□胥吏执役,后倚侂胄躐跻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
体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祸至无日矣,乌得以污我!”未几,果败。
复直龙图阁、知静江府,阁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杂赋八千。
移守鄂州,除司农卿,复总湖广饷事。
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
侂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
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
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
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
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
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
”世服其确论云。
(选自《宋史·詹体仁传》,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胡宏、刘子翚游游:游历B.金人渝盟渝:违背C.至是遣介通殷勤介:介绍D.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规:计划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以是受赏,非□愿也②有逃卒千人入大冶,□铁铸钱,剽掠为变③时苏师旦□胥吏执役A. ①其②因③以B. ①所②为③与C. ①其②因③与D. ①所②为③以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B.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C.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D.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宗在位时,有一千多逃跑的士兵进入大冶境内,他们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