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贡盐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自贡盐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自贡盐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摘要:盐文化历史悠久的自贡,拥有丰富且高品质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开展盐文化主题旅游的先决条件。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自贡开展盐文化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相应的梳理与总结,希望能为自贡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贡盐文化旅游SWOT基金项目: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自贡盐文化营销策略研究”的阶段成果(编号:YWHY08-09)自贡,一座具有近二千年井盐生产历史的城市。

因盐而兴,因盐而名。

悠久的盐文化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精神与灵魂。

得天独厚的盐卤资源,丰富的井盐文化遗存,独特的井盐文化内涵,构成了自贡旅游业的永恒主题。

本文将就自贡开展盐文化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剖析,以期能对自贡盐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自贡盐文化旅游现状自贡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著称。

近2000年的井盐生产历史为自贡积淀了丰厚的盐文化底蕴,在城市建筑、名胜古迹、地方戏曲、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方面,都留下了鲜明的盐文化特色。

自贡盐文化旅游特指以自贡当地井盐文化、井盐资源为依托开展的主题旅游活动。

主要包括反映井盐生产的遗址和现场、盐商大院和会馆、井盐运输和贸易的古镇古街、独具盐业经济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等内容。

自贡拥有众多独特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盐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在多年的发展下,盐文化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

“千年盐都”的旅游形象在2O世纪8O年代开始树立,目前已开发形成以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为龙头的盐文化旅游产品和以多品种盐系列为主的盐文化旅游商品,年接待游人约20万人次[1]。

2008年自贡全年旅游人次758.52万人次,同比增长2%,旅游收入50.38亿元,同比增长9.6%;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5.68亿元,增长30.4%。

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自贡盐文化旅游市场亮点纷呈,旅游经济同比再创新高。

假日期间彩灯公园接待游人12.6万人次,同比增长14.55%,盐业历史博物馆接待游人0.42 万人次,同比增长16.67%,燊海公园接待游人0.46万人次,自流井老街接待游人1.6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比较基本持平。

灿烂的井盐文化成为了自贡旅游最具特色、价值最高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自贡盐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由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四大因子组成,广泛运用于市场营销管理学当中的一种进行竞争对手情况分析的方法。

笔者将参照此模型就自贡开展盐文化旅游中所出现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一一进行阐析。

(一)优势1.盐文化历史悠久,旅游与盐文化结合较好俗话说:“天下井盐在四川,四川井盐在自贡。

”素以井盐业闻名于世的自贡,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之一。

早在东汉章帝年间(76-88年)自贡地区就开始了井盐生产,距近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千年盐都”。

自贡的井盐业至晋代已初具规模,唐宋时期已全川闻名,其后又借助清朝咸同年间及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川盐济楚”的历史机遇,开创了自贡盐业史上两个“黄金时期”。

史籍称此地“衍沃饶润”、“过于他郡”、“商族辐凑”、“邦赋弥崇”。

明清以来,随着自流井的崛起,自贡盐业逐趋鼎盛。

乾隆时成为四川五大中心产场之一,嘉道时期成为四川三大中心产场之一。

咸丰同治年间,更成为四川井盐中心产场,独执四川盐业之牛耳。

年产盐三百多万担,销售川、滇、黔、湘、鄂二百余州县,供全国十分之一人口食用,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

因逐盐利而来的人们汇聚自贡,使自贡本地的盐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并且遗留下了许多珍稀的井盐生产现场与遗址、民风淳朴的地方节庆、精美绝仑的盐商会馆建筑、口味独特的盐帮菜等等文化资源,而凭借这些盐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自贡旅游产品也被打上了深深的盐文化烙印,盐文化与旅游两者紧密结合,溶为一体,成为了独具开发价值的旅游项目。

2.盐文化旅游资源品质较高,不可替代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双重身份的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多样而且品质较高。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迹、自贡盐业科技园区、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是四川省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

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千年古县各1处,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各类文物点320多处,这些景区景点80%以上都直接与盐文化相关。

另外,像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被国际博物馆协会列为中国七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性博物馆以及我国唯一的一座陈列盐历史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深井钻凿技术,大公井古盐文化遗址等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市场垄断性,其资源不可替代。

(二)劣势1.旅游方式单一,不能留住游客目前,自贡开展的盐文化旅游活动主要还是传统的观光科考与爱国教育相结合。

以解说、参观、展示的方式向游客静态的传递本地盐文化的内涵,旅游方式比较单一,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短。

虽然,部分盐文化景点已加入天车攀爬,现场采卤制盐等互动性活动,但游客与景区的互动性不足,游客的体验性与娱乐性不够的问题依然突出。

据统计,2010年春节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旅游者63.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2亿元,在全部的出游者中,过夜旅游者为21.55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41.67万人次[2]。

从这组数据中明显看到,在自贡过夜的旅游者的比重仅占到1/3,接近2/3的游客会选择在自贡游玩后去别地住宿。

游客的不愿留下来,进一步影响了吃、住、行、购、娱等包含在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消费,从而降低了自贡的旅游收入,进入到景区景点投入减少的恶性循环。

.专业性太强,吸引力不足自贡盐文化旅游的表现方式主要仍为知识型、观光型旅游,突出满足游客“求知求趣”的消费心理,受游客文化素质、兴趣爱好等条件制约。

例如,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理所当然在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和燊海井景区的游览过程中也应该是景点讲解员和导游们讲解的重头戏。

但这类旅游资源专业性太强,大多数旅游者因平时的知识面未曾触及,对制盐采卤专业领域的认知缺乏,许多景点讲解员通过图片与微缩实物进行生动专业的讲解后,依然不能和游客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导致自贡相关盐文化景点的对游客的吸引力缺乏。

3.整体营销观念不够,未形成品牌如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树立整体营销观念,就需要不断强化旅游广告宣传,通过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推出主要景点联票,实施旅游价格洼地等方式促进自贡旅游的整体形象,从而进一步树立自贡旅游品牌。

而目前,自贡盐文化旅游的整体营销观念还相对落后,主要通过做灯箱广告,靠参加旅游推介会宣传,营销手段与方式不够新颖与超前。

盐文化旅游景区旅游规划只注重了景点建设等有形产品,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整合配套建设相对滞后。

各景区景点分属于不同行业部门,利益主体不同,合作意识也相对缺乏,致使自贡盐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还未完全建立。

(三)机遇1.中国旅游的振兴,消费方式的转变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扩内需作为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内需,保增长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这些给旅游业加快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条件。

当前自贡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约占32%。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4元[4],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经济收入的增长使人们的出游越来越频繁,用于旅游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一趋势和转变必将刺激自贡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自贡盐文化旅游也将乘着中国旅游振兴的东风不断前行。

2.震后四川旅游目的地的重建自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来,四川旅游业受到了重创。

许多川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如江油李白故里、窦圌山,都江堰-青城山,彭州银厂沟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旅游市场格局也相应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由于震区许多景区和景点短期内还不具备旅游的条件,新的旅游目的地重建的任务迫在眉睫。

为了挽救进入半瘫痪状态的四川旅游市场,省旅游局制定了“先非灾区后灾区”、“边重建边启动”的旅游恢复和振兴计划,自贡被全省列为了14个首批恢复并重点推出的旅游市场之一。

四川省启动了“四川人游四川”的活动,同时还向海内外游客推出了五条灾后四川旅游线路,其中“卧龙藏虎、生态之旅”的川南精品旅游线就包含了自贡。

伴随四川旅游目的地的重建,国家、省市将投入大量资金,出台一系列投资、融资方面的政策措施。

自贡旅游行业受震灾影响较小,盐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在全省旅游市场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

3.当地政府的重视2009年自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政府投入、信贷支持、完善政策要素、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打造竟争优势、提供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全市还确立了盐疗养生基地、燊海井盐史公园、恐龙遗址公园、贡井河街老街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新建檀木林城市名人酒店等5星级酒店3个,自贡旅游行业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四)威胁1.周边景点、景区的竞争在地理位置上,自贡地处四川盆地的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是川南区域的中心城市,紧挨内江、宜宾、乐山、泸州等地。

这几地不仅经济水平高于自贡,旅游的配套设施完善,而且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像宜宾的蜀南竹海,乐山大佛,泸州的佛宝都是国家级著名景点,资源品质高,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不小。

自贡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制约,进出条件还不够多样与方便,再加上旅游方式与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足,造成了部分游客的流失,流向了这些周边的景点、景区。

2.同类型旅游地的冲击2003年,遂宁大英县利用了该地丰富的地下盐卤水资源,以“中国死海”为名展开了风风火火的盐文化主题旅游。

由于规划和营销到位,并始终抓住游客“求奇求新”的消费心理,大英死海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大英盐文化旅游挖掘了盐的健身美体功能,结合中西方的洗浴文化推出了盐文化体验型的旅游产品,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强,具备了可重复消费的市场吸引价值[5]。

自大英县死海2003年开业以来,两年内吸引游客竟达到了105.4万人次。

目前中国死海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与射洪龙凤峡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快速通道正在加紧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