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新课标解析与教材解读1

美术新课标解析与教材解读1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一、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时代的、爱国的、睿智的、健康的、合作的、创新的、负责的、会生活的四有新人。

二、新课标出台的基础是什么?可从三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从社会角度谈,在社会剧变时期,学制或课程标准变更频繁。

科研进步,追求教育的完善。

经济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援。

政治稳定,保障规划实施。

二是从教育主体的角度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分水岭阶段;时代生活的要求,倒逼高中生学习美术。

三是从专业角度谈,有历史的积淀、全球化的影响、学段目标的定位、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未来人生必备。

(一)历史的积淀,艺术教育回归基础。

1932、1936《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目标是德性、兴趣、应用制作、图画基础、表达创作。

内容有基本画法、图案构成、艺术概说、构图法、投影、设计图、工艺美术等。

(第一学年,1小时/周;2-3学年,2小时/周。

1941《修正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增加国画写生练习。

1-2学年,1节/周。

1948《修订高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绘画切合生活需要,美术理论,欣赏兴趣,创作涵养。

1-2学年,1节/周。

1995《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基础知识30%,中外名作占70%)。

1997《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同95),34课时(1节/周)200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系列。

54学时,3学分。

(二)全球化的影响,美术成为必修课。

1994,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

1993,澳洲《全国课程规划》,艺术是8大领域之一,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媒体艺术5个部分。

1998,日本《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工艺、书法。

1997,韩国《高中课程·普通科目》,美术科目包括美的体验、表现、鉴赏。

(三)义务阶段与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之间的不同在于,高中美术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四)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必教可教美术。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他们在生理、智力、情感、意志、个性、语言和行为等方面都渐趋成熟,处于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分水岭。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五育之中,最重要是智育,即培养孩子的智力,增加孩子的知识。

而智和知的矛盾导致了形式教育认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现当代,知识太多学不完,怎么办?只有提高孩子的智力,以不变应万变。

但我们又普遍陷于一种误区,以为智力就是语言智力和逻辑思维智力。

事实上,每个人有不同的智力优势,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证明了这一点,人类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智力等8大智力。

所有这些智力都在向特定的符号系统发展,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关于这一点,卡西尔论证得很清楚。

人类使用的符号主要有两级系统:一级是具体的,如实物、姿势、声音等,二级是抽象的,如乐谱、语言、图画、公式、规律等。

智能理论的潜台词是,学生不可能全能,学校要因材施教,不能完全采用统一的课程。

这就产生了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矛盾:学校到底要不要统一课程?统一课程统到什么程度,才无害于学生的差异性?这导致了高中的分途学习:理科、文科、艺术生、体育生、中职教育等。

(五)时代生活的要求,高中生未来人生必备。

1、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生活无处不美术,不得不学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鉴能力;想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仅靠语言文字不够,必须掌握美术语言,寻求多种表达方式;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有必要学习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的知识和技能,有目的地创设和美化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还可以把这些美术能力与自己的专业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全球化时代,文化上存在多元性,不论合作还是冲突,都存在跨界或交叉,有跨界和交叉,就必然有创新。

国际化的危机是落后挨打,跟风自失;国际化的好处是借鉴优势,后来居上;在美术方面,以民族美术为主,世界多元艺术并重。

国际化不失自我,民族化不夜郞。

3、后现代主义,观念速变,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会,导致教学中心的转移,传统教育的4中心是教师·教材·教室·学科,现代教育的4中心是学生·活动·网络·生活。

三、新课程到底有什么作用?1、新课程目标关注三点:(1)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2)过程与方法—技能目标;合作中的开放性、对话中的民主性、探究中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目标;2、美术教育目标有五:一是丰富心灵,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二是掌握思想和情感的美术语言;三是提高设计和创造能力,美化生活和环境;四是把美术当作调节工具,促进身心健康;五是把美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和领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应用。

四、新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这些内容如何组织?(一)新课标的内容构成分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1、新课程改革包括八大学习领域:(1)语言与文学,(2)数学,(3)人文与社会,(4)科学,(5)体育与健康,(6)艺术,(7)综合实践活动,(8)技术。

2、艺术领域包括三个科目:美术、音乐、综合艺术。

3、美术包括5系列9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各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不同的侧重:系列1:美术鉴赏: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是增进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系列2:绘画·雕塑:它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系列3:设计·工艺:它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系列4:书法·篆刻:它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在实践过程,它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设置要遵循以些其本的原则或理念: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时代性表现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基础性表现在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奠定的经典知识;选择性表现在新知旧识可供选择,难易程度多样可选,类别模块多种可选。

所以设置了美术欣赏等基础课,设置了摄影摄像、电脑制图等时代艺术,还设置了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2、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现代交通和通讯使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但全球化并非西化,尽管西方在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都在极力把世界往西化道路上赶,但是一个民族离开了其文化环境,必然会终结。

因为文化是知识、行为和信仰的综合体,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礼仪、仪式等。

所以在新课标中有书法·篆刻纯属中华民族的艺术,还在绘画·雕塑和设计·工艺中设置了中国画和中国传统工艺的内容。

3、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止于结论,起于问题。

布鲁纳提出两种思维方式:一是逻辑的、分析综合的、科学的方式,二是隐喻的、描述的、诠释的方式。

前者帮助我们看清我们看到的,后者帮助我们看到没有看到的。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思想、制度、方法、技术、工具、材料、环境都可以创新。

5、提供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载体。

目前我国有4套高中美术欣赏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地编写的教材得到国家认可。

且让我们看看这些教材是如何组织内容进行编写的?1、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者的话 (1)中国美术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第一讲陶器 (6)第二讲瓷器 (10)第三讲青铜器 (14)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18)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五讲陶塑 (24)第六讲石雕 (28)第七讲彩塑 (32)中国绘画欣赏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38)第九讲古代壁画 (44)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48)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54)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58)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62)中国建筑艺术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68)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72)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80)外国美术欣赏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88)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92)外国雕塑欣赏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98)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104)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108)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112)外国绘画欣赏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118)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122)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126)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130)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134)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138)外国建筑艺术欣赏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144)第三十讲现代建筑……………………………从教材目录看,湘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外美术欣赏,分别论及工艺、雕塑、绘画、建筑四类美术欣赏,其中国外部分还论及设计艺术欣赏,强调艺术的造型分类和画派,侧重的是物。

人美版美术教材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目录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 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116)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134)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从目录内容看,人美版教材强调从美术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来编写,侧重人与物的交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