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二轮地理试卷讲评课件优秀课件

高三二轮地理试卷讲评课件优秀课件

第7题: 原理是,昼长夜短时,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低昼越短。第6题中, 已经得出纬线1的日出日落地方时,可知昼长夜短;所以纬线2上的昼长应该更 短。纬线1上的日落地方时是:19:30,则纬线2上的日落地方时是18:00—19: 30之间A选项中,求出到达丁地的地方时:14+3:30+2:45=20:15,(2:45的含义 是两条经线的地方时的时间差)到达丁地时,已经日落1小时,则日落时间是: 19:15,处于18:00~19:30这个区间,所以是正确的。C选项说正好日落,而 到达丁地的时间是20:15,不处于18:00~19:30区间,所以错误。纬度越低昼 越短,所以B选项错误的,历昼时间一定要短(速度相同)D不能说一定短3小 时。太绝对了。
据图则: B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有一飞机①于下午2时,以地球自
转等角速度,从甲向乙飞行2小时45分钟后,正好在乙地看到日
落,据此回答5~7题。
5.甲、乙两地的经度差约为 B

A.40°
B.41°
乙 纬线1
C.45°
D.50°
6.飞机①旅客经历的昼长是 D
A.16时45分 B.13时
C.15时
D.12时15分
3.关于该植被指数季节变化正确的是 B
A.1-5月NDVI上升主要因为冬小麦处于生长阶段 B.6 月冬小麦和油菜成熟收割导致淮北平原NDVI 骤降 C.6月出现弱的波谷应为该省北部山区林地植被还处于生长阶段 D.8月夏收作物达到生长的旺盛期,之后因南部阔叶植被落叶使
NDVI骤减 4.近10年来,该省特别是沿淮淮北地区,植被指数呈上升趋势,
一般说来,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受天文因素、大气因素、 地形因素和下垫面因素的影响,读“太阳行径轨迹与地形关系示 意图”“台湾全岛南向坡、北向坡逐月太阳辐射日累积量均值季 节分配图”,回答8~9题.
8.就台湾岛而言,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地形因素而言,与仅考虑
地球自转公转下太阳辐射量为基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经线1
纬线2 丁 经线2
7.飞机②同时以同样速度从甲向丁飞行3小时30分后正好
到达丁,则下列有可能的是 A
A.飞机②于丁地日落1小时后落地 B.飞机②上的旅客历昼时间比飞机①的长 C.飞机②在丁地日落地正好日落 D.飞机②上的旅客历昼时间一定比飞机①的
解析:第5题:两地时差为2小时45分钟,故经度差为约41°。 第6题:到达乙地时,当地时间为19:30,正好日落,则该纬线上日出时间为 4:30.所以经历的昼长为14-4:30+2:45=12:15
A.如考虑海拔因素,太阳辐射量将减小 B.如考虑坡面角度因素,太阳辐射量将增加 C.如考虑坡向因素,太阳辐射量将增加 D.如综合各种地形因素,太阳辐射量将减小
9.以正北坡向为0°、正东90°、正南180°、正西270°计算, 统计南向坡(方位角135°~215°)与北向坡(方位角0°~45°; 315°~359°)逐月太阳辐射量所得右图中表现的空间分布差异,
高三二轮地理试卷 讲评课件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地地下水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对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该地地下水水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 B.从水位变化看,虚线代表的是承压水水位 C.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地面沉降始终呈正相关 D.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与该地地表水缺乏有关
2.当地面沉降超过100毫米时,这时的地下水水位称为警戒水位。.20米;1983年
B.30米;1985年
C.40米;1989年
D.20米;1990年
解析 第1题:该地地下水水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下水位有上升趋势, A错;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不呈正相关,所以 C错;该地地下水水位最初埋藏深度只有几米深,之后地面在下沉,地下水 水位虽然降低,但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即埋藏深度较浅,因此该地 地下水水位下降应该是由于地表水缺乏,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可能 为潜水。 第2题: 此题首先要从地面沉降100毫米处引直线,找到与地面沉降线相交 的A点,然后从A点出发,作垂线与横坐标年份相交找到对应的年份为1989年, 与地下水水位线相交于一点B,从B点再向左引直线,找到此时地下水水位深 度为40米。如下图所示:
植被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等要素的自然纽带,具有明显 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土地覆盖的 变化,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充当“指示器的作用。读“安徽省2000— 2009 年MODIS / NDVI月变化统计图”(NDVI意为植被指数,是 遥感图象计算出的参数,用于衡量或监测植被的质量或变化状况, 取值一般-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对 可见光高反射;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回答3~4题。
下列与植被指数变化趋势正相关的现象是 A
A.加大农业生产强度,提高复种指数 B.大量种植常绿阔叶林树种 C.城市化改变土地利用结构 D.兴修水利,扩大山塘湖沼面积
解析:第3题:随着月份的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到,1 月NDVI 是一 年中的最小值,从1—5 月全省NDVI 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主要 是因 为北方冬小麦和油菜处于生长的阶段,而山区的林地树木也抽枝 发芽;而进入5 月后,NDVI 达到一个小波峰,由于6 月冬小麦和油菜 成熟收割导致淮北平原NDVI 骤降,而省内南部山区林地植被还处 于生长阶段,平均后在图2 呈现一个弱的波谷;8 月区域内各种植被 均处于生长旺盛阶段,NDVI 达 到一年中最高值;从9 月开始至12 月,全省NDVI 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 第4题:沿淮淮北地区的植被指数的正向趋势系数较大,是由于该 地区为农作物种植区,由于生长季的延长,其与近年来该区域内农业 生产活动在不断增强有关,如开垦荒地、植树造林、扩大种植业、 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等导致NDVI 不断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