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视眼防治研究进展

近视眼防治研究进展


3、角膜塑型术(OK镜)
角膜塑形术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 RGP镜片压迫角膜,使角膜中央变平坦, 从而减轻近视度数的矫正方法。
角膜塑形术对降低近视度数有确切 的效果,但停止使用后近视度数将回复, 且验配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因此, 不应滥用和夸大其效果。
4、中药、针灸
• 中药、针灸均不能减低近视度数。 • 中药对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有肯定的疗效
近视眼防治研究进展
第六小组制作
精品医学ppt
1
近视眼是目前全球发生率最高 的屈光不正 ,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 卫生问题。
据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 经将近视眼的防治列入全球防盲计 划。
精品医学ppt
2
在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 其中变性近视患者超过1千万。
由于远视力对就业、入学和选 择工种和专业的重要影响,人民群 众对近视眼的防治要求十分迫切。
– 1981年对科大2516例在校生的近视发病原因调查显示近视同学的父母兄弟近视率 比视力1.0以上的同学父母兄弟近视发生率增高2倍以上。
– 中国、德国、日本等近视发生率较高,而黑种人、爱斯基摩人等近视发生率较低 。
– 胡诞宁对82对单纯性近视双生子的调查发现近视一致率在同卵双生子为81.6%, 异卵双生子为57.6%,差别显著。
精品医学ppt
3
学生近视眼患病率
小学:30.04%,初中:41.81%,高中: 60.28% 平均27.63~53.80%。 日本:48.8~62.3% 欧美:12~28%
精品医学ppt
4
儿童近视眼患病率
学龄前: ·中国大陆:2~6% ·美 国: 5%
·加 拿 大: 6% 不同年龄段:
·香 港:7岁11%,12岁55%;
·台 湾:6岁 5%,12岁31-35%,15岁 60~70%;
·新加波:7岁25.8%,9岁32.8%,12岁 51.5%;北 京:5岁≈0,15岁男孩36.7%, 女孩55.0%;
精品医学ppt
5
近视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1. 遗传因素 2. 环境因素
精品医学ppt
6
遗传因素
• 在眼的屈光状态形成中,遗传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视眼,有人认 为完全是由遗传引起,不受其它因素影响。支持该学说的主要论据是 通过家族、种族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
一般认为,一些严重的近视是 以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 遗传,而大多数中度近视更倾向于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结果。
环境因素 对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指后天发育过程中由 于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个体差异。
在近视眼,是指不同的视觉信息 环境,如不同的工作距离、不同的用 眼时间和不同的照明条件等对眼的影 响。
。 • 针灸对提高近视眼患者视力有一定效果,
但远期效果欠佳。 • 中药、针灸对近视眼的治疗机理尚不十分
明了。
5、物理疗法
• 物理疗法不能降低近视度数。 • 部分物理疗法采取模拟空间的视觉效果,
对减轻近视眼由于空间限制造成调节机 能紊乱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 部分物理疗法采用按摩、磁疗等方法, 对近视眼治疗效果不能肯定,其是否会 对眼睛产生不良影响也未能确定。
精品医学ppt
7
环境因素
1、近业学说 2、体质因素 3、营养因素 4、有机磷中毒对眼球的影响
精品医学ppt
8
遗传因素 对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影响
•亚裔的近视眼患病率高于其他种族。 •父母均近视的孩子近视的发生率比父
母一方近视或父母均不近视的孩子近 视眼的发生率高6.4倍。 •目前已经定位出3个与高度近视相关 的致病基因。
பைடு நூலகம்
近视眼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1、近阅读加光
近阅读加光是基于近视眼发生的 调节理论,使用双光镜或渐进多焦点 镜于阅读时增加光度,免除或减少阅 读时的调节,从而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发展。对有内隐斜的近视眼儿童有肯 定的效果。
2、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
多项研究表明,RGP镜片对控制近视 眼发展有肯定的作用。一般认为,RGP镜 片控制近视眼进展的效果主要与改变角 膜弯曲度有关。但最近的研究表明,RGP 镜片对消除低阶像差中的散光部分和高 阶像差比其他镜片优越,这可能是RGP镜 片控制近视眼进展的另一因素。
用不同透明度的遮挡物遮挡于动 物眼前,也诱发出近视眼。并且遮挡 物透明度越差,产生的近视程度越深, 二者呈负相关。
由此可见,近视的发生是视 觉信息在视网膜水平调控的结果。
调节作用只是参与近视眼的形成过 程,而不是近视形成的原因。真正起作 用的是视觉信息对视网膜的刺激,即视 网膜的视觉信息。
此外,近视眼的调节并不是过去认 为的增强或痉挛,而是相对的不足或低 下。
主要因素:
1. 调节 2. 形觉剥夺 3. 空间限制
调节:
调节学说认为近距离工作时,调 节和辐辏使眼内肌和眼外肌作用于巩 膜,并使眼内压增高,持续的高眼压 使眼轴加长,导致轴性近视。实验证 明,阿托品可以减轻近距离工作引起 的近视。
形觉剥夺:
有学者通过缝合猴子眼睑,从而 使眼轴延长,产生高度近视。
• 另一种说法是在不否认环境因素的同时,更强调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 高度近视眼患者在小学和大学的发生率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 – 长期从事近业的学生没有患近视的也不少,不从事近业的农民甚至文盲也可患近
视。
•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单纯性近视则为多因子遗传, 即服从遗传规律,而环境因素又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