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培训课程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培训课程


1
绘制流程图
数据分析-查检表
查检时间():2015年1月1日-2015年4月30日 查检地点():医疗设备科仓库 查检内容():账物不相符的原因 查检方法():组长定期盘点,并记录 查检原因():了解仓库账物符合率低的原因及比例 查检人员():仓库管理组组长
错误原因(例)
盘点 日期
1月 2月 3月 4月
常用工具
标杆分析法
标杆分析法:就 是将本企业各项 活动与从事该项 活动最佳者进行 比较,从而提出 行动方法,以弥 补来自源身:的缩短不急足诊患。者紧急用血等候时间——检验科
趋势图
趋势图:也可称为统计图或统计图表是以统计图的呈现方式, 如柱型图 、曲线图、饼图等,来呈现某事物或某信息数据的发 展趋势的图形
AP CD
AP
AP CD
CDAP
CD
循环的特点
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 升一步,是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过程。
AP CD
AP
新的水平
CD
原有水平
何谓品管圈?
品管圈( ,简称)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 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 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 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 课题。

主管药师
负责流程规划和重组

药师
负责6S具体内容推行


副主任药师
负责6S具体内容推行
小组成员合计:6人
本次活动时间: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
来源:在提高药品检验效率中的应用
C: 明确现行流程和规定
4
建立流程监控指标并收集数据
3
找出质量关键特性()
2
识别流程所涉及的人员、制度、方法、环 境等信息
以持续质量改进为代表,由全面质量管理发展 而来,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控制的管理理论 和方法
医院评审设计导向
卫计委有关领导关于医院评审评价的讲话:“以医疗品质和 服务成效作为评审的重点,使医院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与安全 的持续改进上来。”
因此,医院建立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是新一轮医院评 审总的导向。
O: a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确立CQI小组组长 从医院的不同层面恰当地选择小组成员。 确立一位协调员指导小组工作。
CQI小组成员达成一致的改进目标。
小组
建组日期:2014-4-28
职务
姓名
职称
岗位分工
组长

主任药师
负责总体统筹与规划
组员

主管中药师
负责组织、任务分配及沟通

主管中药师
负责6S方案组织和推行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林锋 2016年3月11日
医院质量管理
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 理论和方法,为充分保障医院质量与安全,进 行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过程。
医院质量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现代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等管理 模式
引入持续质量改进、 9000质量认证体系、循 证医学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实时控 制、质量保证体系、人本管理、管理等管理模 式。
如:在12月31日前将门诊发药之差错率由10%降至6%
目标设定方法
目标值计算公式
1 • 以“降低”作为衡量指标时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组能力)
例:降低住院患者不满意度,假设不满意度现况值为20%,柏拉图中依据 二八法则判定出的改善重点占比为82%,组能力设定为70%, 则目标值=20%-(20%*80%*70%)=9% 注:改善重点是在柏拉图中依据二八法则接近80%的累计百分比
运用工具(鱼骨图、排列图、散 点图、控制图)进行数据分析
应用分析结果,反复问一个为什么, 把问题逐渐引入深入,最终找出问题 发生的作用因素
与品管圈的区别
名称
方式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
适用范围
1.解决医院整体的问题 2.解决医院各部门的问题 3.解决个人的问题
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 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 课题。
备注
循环理论是的 操作指南
目录
什么是PDCA PDCA的基本步骤 PDCA案例分享
是美国医院组织()于20世 纪90年代创造的一项持续质 量改进的模式,此程序为循 环的进一步延伸,旨在更仔 细地了解和分析程序中的环 节,改进质量。
的基本步骤
F: a 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选定改进的
主题
如何寻找问题点
1.日常管理指标
1)综合医院评审:如药占比、耗材比等 2)质量监测指标:如病人跌倒/坠床发生率、 给药差错率等
2.问卷调查
1)病患及家属抱怨最多的部分:候药时间长 2)内外部顾客的要求:降低病房噪音量
3.日常工作常见问题
1)临床医疗:如医嘱书写差错、病例缺陷 2)临床护理:如血压漏测、护理文件书写正确 3)医技及后勤:如标本漏做、耗材账物符合率
目录
什么是PDCA PDCA的基本步骤 PDCA案例分享
何谓?
循环模式作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最早由美 国的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1950年由戴明博 士带到日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进 行广泛的应用,被称为“戴明环”。
循环构成: 计划() 实施() 检查() 处置()
循环的特点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周而复 始
盘点 项目

156 170 178 193
物品 名称 相似
24 26 27 24
外包 装相

12 18 20 21
出库 单丢

10 8 6 4
发货 与出 库单 不符
4 6 7 9
入库 错
5 8 5 7
手工 输错

3 5 4 5
总计 697 101 71 28 26 25 17
平均每月错误 例数(例)
2 • 以“提高”作为衡量指标时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改善重点*组能力
例: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假设满意度现状值为80%, 则目标值=80%+(100%-80%)*82%*70%=91% 注:所谓标准值是指该衡量指标所期待的最大值,例如满意度的标准值为100%
U: -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25.2
17.7
7
6.5 6.3 4.3
累计百分比% 35.74 60.85 70.78 80 88.94 95.04
其他
4 4 3 3 14 3.5 100
合计
62 75 72 73 282 70.5
改善前柏拉图
目标设定原则及表达方式
S: 明确,具体 目标设定原则 M: 可测量的
A: 可达到的 R: 可接受的 T: 时间性 目标设定的写法=完成期限+目标项目+目标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