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破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误区”

突破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误区”

突破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误区”的探讨[摘要]长期以来,我校英语教学由于生源、师资和地域的影响,教学模式、质量、效益受到挑战,几乎陷入了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误区。

同时,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我们教改的步伐、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提高。

为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究,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关键字]英语教学误区对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适应我校英语教改之需,这几年里,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一起,积极投身于教改洪流,在不断的摸索、实践、总结和反思中有了一定的感悟。

这里,我就高中英语教学中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英语教学误区的探究“误区”原本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现已被广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特指一些似是而非的谬误,具体而言,人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形成了一些看起来似乎正确而其实为错误的观念或行为。

在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就存在着许多被认为是非常扎实的想法和做法,但从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和实际教学效果看,却是严重的误区。

其类型有三种:(一)教学观念的误区1.对语言传授上,多数教师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构成的,英语教学就应千篇一律地照搬教单词、词义的讲解、举例句或引证高考真题、找出课文中的重难点等固定模式。

与此同时,多数教师认为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频繁的单测强化出来的。

2.对教学管理上,相当多的教师包括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认为,师资水平和教师经验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发展。

于是,出现了快慢班、尖子班、特长班、普通班等形形色色班级之分。

殊不知,一个全是精英的快班要筛选出多少“天下第一”,同时又甩掉多少在精英中的差生。

另一方面,全是差生的班级如何启动课堂气氛,补差的责任谁来承担。

3.对教学过程上,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英语课堂无非是以讲为主,讲得越多学生自然就学得越多,其结果是教师普遍立足于满堂灌。

对教师所起的作用,广为接受的观点则是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由教师严密地控制,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几乎没有,其积极性、求知欲、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减退和消失,随着学习兴趣的降低,课堂气氛日益变得沉闷单调甚至压抑。

4.对学生学习而言,一般教师都认为是“上课听讲→课外练习→考试过关”三步曲。

很多教师不喜欢自觉性低,自控能力弱的学生。

因此,考试测验、分数常被教师当成来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压力,约束学生学习行为的把柄。

相比较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行为如学习方法(习惯、态度、结果)常常作出严格评价,对学习的内部活动如学习兴趣(需要、情感、焦虑)却较少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二)教学方法误区教师教学观念上的守旧必然在教学方法上反映出来。

一个外语教师绝不是像理科学习那样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能控制自己的讲解时间,做到少讲、精讲,而不是把时间过多地给了学生,让学生得不到教师的点拨。

练习题练得过于少,学生学得不到位,脑子空空如也,所以教师平日教学时,要适可而止,把时间让给学生,心甘情愿地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以他们为中心。

既能做导师,又能做合作者,又能当配角的教师,才是交际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在课文教学时,多数教师常常把课文教学的重心放在讲解语言知识上,穿插语法、句子、词组的讲练,使得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整连贯被严重忽视,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支离破碎。

有些教师课上仍以讲解词汇、分析语法和翻译课文为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提高的机会很少。

在词汇教学时,重视单词的汉语翻译、词组搭配、单词辨义,轻视语音规则拼读,忽视以句子为单位的意义理解,更不用说以文章的整体阅读。

结果,学生死记硬背,孤立地默写单词,却常常不会拼读、表达和使用;在课后,学生常看资料,作习题,却不去理解课文。

在教语法教学时,教师热衷于讲解语法规则和例句,却偏废语法概念和实际运用,反复强调对学生讲解,却忽略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运用。

在组织课堂方面,为向课上四十钟要“效益”,满堂灌,整节课反来复去地操练,以“我”为中心,填鸭式地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记,一篇课文分二到三节才串讲完。

高中课本由于课文生词偏多(通常有五六十个)而且课文篇幅长,教师们往往要花二个星期才讲完一单元。

由于拖的时间太久,学生难免产生厌倦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习评价的误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老师的表扬无疑会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但是,过分的表扬会滋生学生的骄傲情绪,麻痹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影响他们能力的发展。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尽管有的学生回答得不当,老师还是会用“good或you are brave”之类的话来表扬他,好像学生承受不了一个sorry。

事实上,我们的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判断力,他们渴求知识、追求真理。

因此,他们最期待和欣赏的是来自老师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勉强的表扬。

有些老师总是用“good、ok、yes”等笼统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使学生难以明白到底是自己的思路好呢,还是语言表达得好,因此这种评价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一位同学在讨论时提出的观点让老师非常满意,老师便用一个“wonderful!”来表达了他的满意之情。

这里我们不妨说不是更能表达老师的赞赏之意并调动他本人和全班同学的亲切感吗?笔者曾对一堂公开课做了个统计,主讲人在一节课中说了约50次”good!”激励性评价的语言不应总是“good!或ok!”的机械重复,而应该丰富多样。

此外,激励性评价语言还要具有启发性,在关键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视野,引发其创造的欲望。

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少数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中信心十足,而多数学生却提不起精神。

一个会评价的教师,不是看他是否会发现“优等生”的优点和“差等生”的缺点,而是看他是否能发现“优等生”的缺点和“差等生”的优点。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聪明环境”,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课堂评价中,学生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老师的评价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创设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而有些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却极少或者根本不让学生参与评价,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为改变当前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事倍功半状况,使苦教苦学变成乐教乐学,从厌教厌学到爱教爱学,力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新课讲授前。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预习作业,可使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有个初步的接触和探知,从而为上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因为带着问题预习新课,学生们渴求得到答案的欲望比较强烈,这不仅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讲授中。

老师可通过口头问答、听写、判断、简单讲述等形式来检查预习。

对于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疑惑之处,可通过点拨或让学生讨论加以解决。

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整体阅读意识。

在安排课时时要有计划性,如第一课时着重背景知识和对课文的总体理解和分析,可从“六个w”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情节发展、深层寓意。

第二课时则突出语言知识的运用。

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课文的整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新课授完后。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keywords进行口头复述,让学生归纳课文大意,把课文改编成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也可利用课文话题引发学生进行联想,然后续写课文。

作业评语是作业批阅的重要环节,它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

作业评语应用描述性的语言,简洁、具体,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优、缺点,优秀作业要以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此外,作业评价要“因材而评”,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和英语水平等,给予不同的评价尺度和评价策略。

对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应以鼓励为主,要求放宽些;对易骄傲自满者和学习态度不端正者,应严格要求。

另外,作业不需全批全改,对普遍性错误,可拿到课堂上讲评。

对学生的错误,可以用红笔做上固定记号,让学生自己去订正,给他们反思的空间。

这样,教师既可自己“减负”,学生又能知错能改。

复习过程中。

老师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的综合。

教师应视复习课同平时的教学课一样。

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研究学生,对众多的复习内容要进行筛选和重组。

上课时,各知识点间的关联之处要加以分析、归纳和综合,各知识点间的混淆之处要加以区分和化解。

总之,复习时要目的明确,通过有针对性地复习,达到深化、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弥补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建立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功效。

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教学法。

在进行知识的梳理之后,教师应增加适量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力。

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及复习的进度。

习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有层次性。

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习题的设计还应多样性,如把单词拼写改为单词接龙,把翻译句子设计成对话形式,让学生译完后再来个对话表演等。

参考文献: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安徽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