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报告管理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检验报告管理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检验报告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报告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提供准确、合法有效的检验报告。

2范围
适用于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发放和修改管理。

3职责
3.1检验人员负责提供检验报告所需的数据,录入检验报告。

3.2授权签字人审核检验报告。

3.3报告发放人发放检验报告。

4工作程序
4.1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检验报告格式由技术负责人设计,科主任批准后使用。

如要修改,须重新报批。

每份检验报告内容至少包含下列内容。

清晰明确的检验标识,适当时还包括测量方法;
发布报告的实验室的标识;
患者的唯一性标识和地点,如可能,注明报告的送达地;
检验申请者的姓名或其它唯一性标识和申请者的地址;
原始样品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当可行并与患者医疗护理有关时,还应注明实验室接收样品的时间;
报告发布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没有在报告中注明,也应保证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查到;
原始样品的来源和系统(或原始样品的类型);
以SI单位或可以溯源至SI单位的单位报告的结果(见ISO指南31)(如适用);
生物参考区间(如适用);
结果的解释(如需要);
其它注释(例如,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始样品的质或量;委托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解释;新方法的使用);报告中应区别出作为开发新方法的、其测量性能还没有完全确定的那部分检验,需要时,应有检出限和测量不确定度资料供查询;
报告授权发布人的标识;
相关时,应提供原始结果和修正后的结果;
如可能,应有审核并发布报告的授权人的签名。

4.2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
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申请单、检验记录、计算方法等资料编制报告,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发。

当检验中包含分包检验项目时,在报告中应标明分包项目和分包检验单位的名称。

4.3检验报告的发放
检验报告发放处负责发放,门诊客户凭回执取报告;住院部检验报告由报告发放人发送,并由对方签收。

4.4检验结果处于“警告”或“危急”区间的处理程序
(1)由检验人员第一时间以电话形式通知医师或临床医护人员,作好电话记录。

(2)“警告/危急”范围由技术负责人、科主任与医务科讨论后确定。

4.5检验报告的更改和记录保存
(1)已发出的检验报告需要作补充或修改时,应将原报告收回、存档,重新发出一份新的检验报告,报告的修改需形成记录,记录中应明确改动的日期、时间及责任人。

(2)检验人员将存档报告与检验原始记录、检验申请单等有关资料汇总,交档案管理员存档保管。

5相关支持性文件

6记录表格
6.1报告修改通知单ABCD-2-30/01
6.2授权签字人一览表ABCD-2-30/02
6.3非传统方式报告发放登记表ABCD-2-3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