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适合 上课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适合 上课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知识精要 1.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3-
3.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高山地区 沿海地区
特点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气温低、冰川发育 海水运动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答案 A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
因是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陷集
水成湖。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河流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
成的湖泊应该
深度较小。
知识拓展 地壳断裂下陷往往形成长条形裂缝,并且深度较大,集水后形成的
湖泊一般又深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 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分析解答 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里 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形成内陆湖盆。山脉的隆升,注入湖泊的河 流减少,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的隆升, 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湖泊水量减小, 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渐形成内陆湖。第(2)题,由以上题 目可知,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因 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必须是板块挤压,才能导致山脉 隆升。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 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 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建模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 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晚于其所 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 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 其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 其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 或者海沟。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9-
(2019浙江4月选考模拟试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 完成3~4题。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B ) A.背斜成山 B.块状山地 C.向斜成山 D.地堑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丙、丁中含有化石 D.乙受热变质成丙 解析 第3题,图中山地与南北两侧地形区之间有断层分布,南北两侧 地形区相对下沉,中间山地相对上升,形成块状山地(地垒)。第4题, 甲为砂岩、砂砾岩,乙为石灰岩,按成因分类,两者都属于沉积岩。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 部冷凝而形成的(侵入岩),二者生成的地质环境不同;岩浆岩中没有 化石;石灰岩受热变质形成大理岩。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2-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本专题内容是对前面的总结与提升,是地理思维的具体体现。因 此是高考的重点。其中对于差异性的考查方式多是直接考查,常以 区域环境为背景,考查其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而对于整体性 的考查多是渗透在具体的案例或者问题中。命题形式:选择题与综 合题均有呈现。本专题内容重在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知识拓展 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成因及危害: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 河床堆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此外,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河面突然变宽,流速 急剧减小,泥沙大量淤积,也会形成游荡性河道。游荡性河道常处于淤积堆高状态,洪水上 涨时,常使大堤溃决,易泛滥成灾,洪水降落时,顶冲大堤,也会形成险情;对航运、取水等也 不利,需进行整治。 第2题,河道属水系特征要素,其摆动范围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图中小北干流左岸北 部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右岸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高,岩性 坚硬,影响支流汇入,同时也影响河道展宽,故选C。 易错警示 受图中汾河和涑水河汇入处河道摆动范围较宽的影响,本题易错选②支流汇入 。主要原因是没弄清影响河道摆动范围的因素是地形地质条件。如河流在山区流动时,受 制于两侧山地其摆动范围较小,甚至形成峡谷,当流动到平原时由于地形平坦往往河道展 宽,支流对其并无太大影响。
主导外力作用
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 冰川作用 海浪作用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 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 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9课标Ⅰ,9,4分)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 该河段河流 (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规律总结 河道水平摆动条件主要有:①地势相对平坦;②河床相对较浅;③河流 流量不稳定。 第3题,由图可知,渭河入黄河口位于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位置,渭河在主汛期时,流 量和含沙量均大,使入黄河口处的河床抬升、水位抬高,导致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水 位抬高,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增强,C项正确;小北干流位于渭河入黄河口的上游,其 水量和泥沙量均主要来自上游地区,渭河的水量和泥沙量对其影响小,A、B项错 误;水位抬高,流速变慢,泥沙堆积作用明显,河床抬 高,D项错误。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 露,岩石破碎,易被侵 蚀发育成河谷

工程建 设
挖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工程设施
原因
稳定、无地下水, 地下岩层坚硬 大坝易损,水库渗漏,
相对好挖
稳定
铁路易遭破坏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 沉积物巨 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课标Ⅲ,6,4分)贝加尔湖形成于 ( )
大陆板块与大陆 板块
举 东非大裂谷、红 喜马拉雅山脉、 例 海、大西洋中脊等 阿尔卑斯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马里亚纳 海沟
图 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从形态 上
岩层上拱
判 从岩层 断 的新老 中部老,两翼新 方 关系上 法
图示
-5-
向斜 断层
岩层下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
中部新, 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两翼老
-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
盆地
或陡崖,如东非大裂
构 造 地 貌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易受张 力,常被侵蚀成 谷地
图示
向斜槽部受挤 压,不易被侵 蚀,常形成山岭
而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
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知识归纳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当内力起主导作用时,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较
小。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1-
2.(2019全国Ⅰ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 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 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 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 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精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地貌
作用 形式
板块张裂区
边界 类型
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 板块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
形成 裂谷、海洋、 地貌 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 弧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用 形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长。
2.(2018课标Ⅲ,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
大,说明 (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 C 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
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
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5-
2.地质地貌示意图的判读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地质地貌示意图的判读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上图为例,其基 本思路如下。
(1)辨地貌:甲为沿海冲积平原;乙为河口沙洲;丙处为河流凸岸;戊 为谷地。
(2)析成因:甲、乙处分别为流水沉积而成的沿海冲积平原和河口 沙洲;丙处位于河流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对面的凹岸侵蚀作 用明显;丁处位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外围,为高温高压下 形成的变质岩,应为密度较大的内生矿床;戊处为典型的背斜成谷。
谷。断层一侧上升的
岩块,常成为块状山 或高地,如华山、庐 山、泰山;另一侧相对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如渭河 谷地;沿断层线常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