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6.4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拓.片(tà)复辟.(pì)觇.视(chān)千乘.之国(shânɡ)B. 潜.力(qián)矫诏.(zhào)包扎.(zhā)日薄.西山(bó)C. 佝偻.(lóu)诋.毁(dǐ)刹.那(chà)载.歌载舞(zài)D. 愧怍.(zuò) 扼腕.(wàn)埋.怨(mái)味同嚼.蜡(jiáo)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引擎浮躁祠堂万事具备B. 簇新蜂拥褶皱言简意赅C. 坐落沉缅部署各行其是D. 船弦寒暄趿拉慢条斯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B. “古驰”是世界驰名的奢侈品牌,深圳则是中国开风气之先的经济特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的这样一个品牌,却爆出耸人听闻....的苛待员工的信息。

C. 一片繁荣之下,儿童演出市场冷热不均却愈发明显:外国节目票价不菲,家长依旧趋之若鹜....,而大多数国产制作还得靠低票价、多场次辛苦回本。

D. 为了躲避检查,顺利携带、运输毒品,犯罪分子可谓处心积虑....。

将毒品藏于体内的极端做法,不仅躲不了缉毒侦控,同时还面临着致命的风险。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我们遵守的第一个诺言,就是对朋友的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和支持,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温暖的依靠。

B.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表示一定认真调查,还原事情真相,并且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C. 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D. 两会期间,来自全国的代表们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热门话题,深入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5.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抗辞慷慨..(没有依靠)..(意气激昂)穷饿无聊道.海安、如皋(取道)悲.予志焉(思念,同情)B.缇骑按剑而前.(上前)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惩治)一旦抵罪..(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奴隶一样地)C.乃绐.为谒(欺骗,诈说)乃以秦王属.吏(部属)汉军复入壁.(营垒)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假意)D.吾去.大军数十里(距离)广暂.腾而上胡儿马(霎时)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诚恳)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例句: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A.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B.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D. 其李将军之谓也7. 阅读右下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3分)A. 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谨慎对待自己的行为B.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C. 杀害鸟类就是谋杀人类自己D. 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①,由锦衣经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

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④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贲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文章引自《<古文观止>名家精译》,有删节,中华书局2007年版)【注】①沈君:沈炼,即文题中的青霞先生,明嘉靖年间名臣。

②馘(guó):被杀者的左耳。

③阃寄:被委以军事重任。

④裒(póu)辑:搜集、编辑。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书诋.宰执诋:斥责 B.以恣.敌之出没恣:任凭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遗:留下 D.而作之忾.也忾:愤恨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炼为人刚直,被权臣构陷,曾遭遇贬谪而携带家小远赴塞上,但他仍然为国事担忧,关心民生疾苦。

B.沈炼死后,他平生所作诗文被门人刊刻传布,本文作者茅坤应沈炼儿子的请求为青霞先生的文集作序。

C.沈炼以直谏闻名,以诗文抒发悲忧天下的情怀,他的诗文也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多有讥刺,最终引来杀身之祸,D.茅坤将沈炼的遗作与屈原的《离骚》等著作相提并论,认为沈君的文章符合古人“中声”的要求,给予了极高评价。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文段的重要语句(9分)(1)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3分)(2)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3分)(3)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3分)11.试列举沈炼远赴塞上所见的诸多乱象。

(4分)三、古诗词鉴赏(8分)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唐】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衣,主人馈鸡黍。

(1)首联中“柔桑过村坞”,“过”字写出了柔桑怎样的情态?(4分)(2)诗歌后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渡扬子江》)⑵_________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张溥《五人墓碑记》)⑶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⑷《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⑸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⑹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7)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________,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8)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出塞》)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时候正是上午十一点,天气还不太热。

她们是这节简陋的三等车厢里仅有的两名乘客。

母女二人都穿著褴褛的丧服。

小女孩把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口的座位上。

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

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

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十二点,天气热起来了。

两个人开始吃饭,过了一会那位妇女停下来不吃了。

小姑娘向窗外张望了一下,映入她眼帘的是一片荒凉的旷野。

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

“梳梳头!”妈妈说。

小姑娘刚梳完头,火车已经开进一个镇子。

“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女人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

尤其不许哭。

”女孩子点点头,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

汽笛响过后,火车减低了速度,不一会儿就停了下来。

母女俩下了车,走过荒凉的车站,沿着杏树荫悄悄地走进小镇。

她们尽量不去惊扰别人的午睡,径直朝神父家走去。

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热得像个蒸笼。

快两点了,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

从十一点起,商店、公共机关、学校就关了门,要等到将近四点钟火车返回的时候才开门。

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等了一会儿又去叫门。

在离纱门不远的地方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我要找神父,”她说。

“神父在睡觉呢!”“我有急事,”妇女固执地说。

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

大门悄悄地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妇女探身出来。

她戴着一副厚厚的眼睛,眼睛显得特别小。

“他叫你们三点钟以后再来,”她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

“他才躺下五分钟。

”“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

“那好吧!”她说。

房间深处的门开了。

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睛,从里面走出来。

他一戴上眼镜,马上可以看出他是那位开门的妇女的哥哥。

“你有什么事?”他问。

“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

”女人说。

“天太热了,”他说。

“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

“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

“卡络斯·森特诺的墓。

”女人回答说。

“谁?”“卡络斯·森特诺。

”女人重复了一遍。

神父还是听不明白。

“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神父打量了她一眼。

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

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

他询问了基本情况,好填表格。

女人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

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

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临晨三点钟,孤身一人居住的寡妇雷薇卡太太用枪打死了一个撬门的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

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

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把钥匙摘下来,用食指指着写了字的那一页上的一处地方,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在这儿签个字吧!”女人把皮包夹在腋下,胡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