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2020.1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伽利略、牛顿B.亚里士多德、伽利略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2.2020年10月,扬州中学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同学们展现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下列有关运动中说法正确的是A.在高一男子100m比赛中,陈同学以11.5s的成绩打破年级记录,则他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1.5m/sB.高一男子100m年级记录为11.5s,其中11.5s为时刻C.高一女子实心球年级记录为9.69m,其中9.69m为实心球出手后的位移大小D.百米冲刺时,运动员的速度变化率很小3.如图所示,用大小为100N的握力握住一个重为40N的瓶子.瓶子竖直,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手掌与瓶子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则A.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C.当握力进一步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成正比增大D.当握力持续减小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持续减小4.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时间相等、位移相同B.整个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均相同C.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D.竖直上抛的初速度越大(v0>10 m/s),物体上升过程的最后1 s时间内的位移越大5.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受到B 摩擦力的作用B .B 受到A 、C 摩擦力的作用C .B 只受C 摩擦力的作用D .C 只受地面摩擦力的作用6.如图所示,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竖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7.自卸式运输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
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到与水平成53°的过程中,货物和车厢一直保持相对静止,有关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支持力F N 先减小后不变B .支持力F N 逐渐增大C .摩擦力F f 先增大后减小D .摩擦力F f 逐渐增大8.在遇到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时,高速公路上能见度不足100m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时,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图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不相撞的v -t 图像,由此可知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刹车过程中甲车的加速度是乙车加速度的2倍B .两车相撞可能发生在乙车停止后C .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s 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 .两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100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不少于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答的得0分)9.物体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3 m ,则A .第3 s 内平均速度是1 m/sB .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 2C .2.5 s 末的速度是3 m/sD .前3 s 内的位移是6 m10.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 N 的拉力F 的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 cm (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为200 N/m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为400 N/mC .根据公式F k x ,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所受弹力成正比D .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两块木板AB 、BC ,两块木板紧挨在一起,木板AB 的长度是BC 的3倍.一颗子弹以初速度0v 从A 端水平射入木板,并恰能从C 端射出,经历的时间为t ,子弹在木板中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子弹到B 点的速度为04v B .子弹到B 点的速度为02v C .子弹从A 到B 的时间为4t D .子弹从A 到B 的时间为2t 12.如图所示,一粗糙斜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体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 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 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 N ,直至悬挂 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 45°,斜面体和 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A .M 所受细绳的拉力一直增大B .M 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一直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增大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每空2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1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____(选填“6V”或“220 V”);(2)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相邻计时点间时间间隔为0.02s,由纸带所示数据算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若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仍按相邻两个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s计算,则测出小车的加速度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记为O1;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结点仍拉到位置O1,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的大小和方向;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⑥比较F3和F的一致程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应使橡皮条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B.为了便于计算合力大小,两绳间夹角应取30°、45°、90°等特殊角度C.系在橡皮条末端的两绳要一样长D.同时改变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结点可能保持在位置O1(2)改变F1、F2,重复步骤①至⑥进行第二次实验,记下结点位置O2,位置O2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与位置O1相同.(3)实验记录纸如图乙所示,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0 N、F2=3.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出F1和F2的合力,测得合力F=________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两绳夹角小于90°,一个弹簧测力计示数接近量程,另一个超过量程的一半.这样操作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9分)如图所示,在水平作用力F的作用下,木板B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运动,其水平表面上的木块A静止不动,与之相连的固定在竖直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 N.已知木块A重8 N,木板B重12 N.(1)若此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伸长量为1.6 cm,则该弹簧测力计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2)木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3)若已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水平力F为多大?16.(9分)如图甲所示是高层建筑配备的救生缓降器材,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缓降绳索等组成.发生火灾时,使用者先将安全钩挂在室内窗户、管道等可以承重的物体上,然后将安全带系在人体腰部,通过缓降绳索等安全着陆.如图乙所示,是某中学在某次火灾逃生演练现场中,体重为60kg的逃生者从离地面19m高处,利用缓降器材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当速度达到6m/s时,以大小为2m/s2加速度减速,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求∶(1)减速下滑过程的位移大小;(2)加速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3)到达地面整个过程的时间。
17.(12分)质量M=4kg,倾角为30°的上表面光滑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2kg的小球A、B,它们用轻质细绳连接,现对小球B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小球A、B及斜面体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细绳的拉力T;(2)水平拉力F的大小;(3)水平地面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8.(14分)某一长直的赛道上,一辆F1赛车前方200 m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从静止出发以2 m/s2的加速度追赶. 求:(1)赛车何时追上安全车?(2)追上之前与安全车最远相距多少米?(3)当赛车刚追上安全车时,赛车手立即刹车,使赛车以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设赛车可以从安全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相碰)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13.(每空2分)(1)6 (2) 9.4 (3) 偏大14.(每空2分)(1) D (2)不必 (3) 4.0 (4)不合理15.(9分) (1)200N/m (2)0.4 (3)9.2N16.(9分) (1)9m (2)1.8m/s 2 (3)6.3 s17. (12分)(1)T=10N (2)4033F N =(3)36μ= 【解析】(1)以A 为研究对象,有sin30T mg =︒,解得T =10N(2)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有:cos302sin 30F mg ︒=︒,解得4033F N =(3)以小球A 、B 与斜面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有:(2)f M m g μ=+ 解得36μ=18.(1)20s ;(2)225 m ;(3)20 s【解析】(1)设经t 2时间追上安全车,由位移关系得v 0t 2+200=12212a t 解得t 2=20 s(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
由v 0=a 1t 3得两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 03110s=5s 2v t a = 两车最远相距Δs =v 0t 3+200 -21312a t =(10×5+200-12×2×52)m =225 m (3)设再经t 4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由位移关系得vt 4-22412a t =v 0t 4 解得t 4=15 s由于赛车停下来的时间240s=10s 4v t a == 所以t 4=15 s 不合实际,所以两车第二次相遇再经时间t 5,应满足20522v v t a = 解得t 5=2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