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中考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中考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表现出来的现象有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因而还表现出吸热、放热、发光等。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做唯一的标准。

5、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有活泼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7、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外焰、内焰、焰心、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蜡烛熄灭时有白烟生成,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或蜡烛蒸汽。

8、人呼出来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氧气少。

9、药品的取用规则(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1—2 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10、药品取用方法(1)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①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②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读数可读到0.1ml。

③滴加法: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进容器内。

使用过程中,橡胶乳头不能平放和倒放,以免被试剂腐蚀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其容积1/4,也不能多余其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1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 玻璃器皿 中称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13、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 均匀预热 再 集中加热 。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角,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对着有人的方向 。

14、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 倒放在试管架 上晾干。

15、仪器的连接:先把玻璃管一端 用水润湿,然后慢慢插入橡皮管中,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 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

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 装置漏气 ② 红磷不足 ③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氮气 和 氧气 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 计算,大约是氮气为 78% 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 0.94% 、二氧化碳为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为 0.03% 。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 混合物 。

5、稀有气体包括 氦、氖、氩、氪、氙 ,它们都是 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 ,因此又叫 惰性气体,常用作 保护气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 电光源 。

氦 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 可用于医疗麻醉。

6、氧气是 无色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不易溶于水,7、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②硫(淡黄色)与氧气:在空气中 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色 的火焰,放出热化学方程式:S + O 2=== SO 2 硫+氧气---->二氧化硫③红磷或白磷与氧气:有大量白烟生成。

(用于5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成 。

(用于信号弹等)=== 2MgO 镁+氧气 ---->氧化镁⑤铁(银白色)与氧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铁丝上系上一根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注意点: 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

化学方程式:3Fe + 2O 2====Fe 3O 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6)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有黑色物质产生Cu+O 2加热CuO8、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取气体前要先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污染水槽 。

制取完气体要先 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开 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目的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催化作用。

氧气可采用 向上排空气法和 排水法收集,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和氧气不易溶于水9、气密性检查:方法:先将导管的一端 放入水中 ,用手紧贴试管外壁 ,稍停片刻,若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有一段水柱形成,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10、二氧化碳的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的的检验: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内,小木条复燃;氧气的验满: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口,小木条复燃。

11、工业上制制O 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 氮气 先被蒸发,余下的是 氧气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12;分解反应是 一变 多 , 13、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等。

14、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可以由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冰水混合物、氮气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成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清新的空气、雪碧等。

MnO O 2二、中考化学推断题2.已知五环花中 A、B、C、D、E 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钙、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1)若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对人类乃至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则C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任写一种即可)。

(2)若A是一种食品干燥剂,试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金属除锈 2NaOH+CO2=Na2CO3+H2O【解析】【详解】五环花中A、B、C、D、E 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钙、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1)若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对人类乃至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乃至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A、E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水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B、D是氧化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所以C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C物质是盐酸,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可用作金属除锈;(2)若A是一种食品干燥剂,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稀盐酸反应,所以B、E是水、稀盐酸中的一种,C、D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

其中A是一种有毒气体,B、D均为黑色固体。

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生成关系,﹣表示两者相互反应。

(1)D物质是_____ E物质是_____。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氧化铜硫酸铜 3CO+Fe2O3高温2Fe+3CO2 Fe+CuSO4═FeSO4+Cu【解析】【分析】根据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根据图可知:F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沉淀I,所以F是二氧化碳,G就是碳酸钙,A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A是一种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D均为黑色固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B,所以B是铁;根据图可推测:黑色固体D是氧化铜,C就是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E是硫酸铜,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分析,D物质是氧化铜,E物质是硫酸铜。

(2)反应A→B,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3)反应B→C,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氧化铜,硫酸铜。

(2)3CO+Fe2O3高温2Fe+3CO2.(3)Fe+CuSO4═FeSO4+Cu。

4.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①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②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③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1)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写化学式,下同)___;可能含有___。

(2)请写出实验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③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

【答案】NaOH、Na2SO4 KCl Fe2(SO4)3+6NaOH=3Na2SO4+2Fe(OH)3↓复分解反应【解析】【分析】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①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②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一定不含硝酸镁;③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详解】由分析可得,(1)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OH、Na2SO4,可能含有KCl;(2)实验②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6NaOH=3Na2SO4+2Fe(OH)3↓;反应③是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