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形资产经营与无形资产经营关于有形资产经营与无形资产经营周承标/文章什么是资产?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更能带来预期利润的东西,我说就是资产。
你有房子、汽车是资产,它是你的私有资产;山川河流与矿山是资产,它是国有资产;安徽宿州市夹沟镇有一个特殊的环境,能产香味扑鼻的香稻米,世界上独一无二,其实这一特殊的环境它就是资产,并且是本地人专有的资产;茅台镇产好酒,经研究发现它与茅台镇上空漂浮着一种微生物有关,这个几百年形成的漂浮着的微生物也是资产,并且是茅台镇人民共有的资产。
什么是有形资产?什么是无形资产?哪些才是最重要的资产?如何经营好这些资产?在座各位,应该说大家已熟悉、也明白、都知道个中的道理。
但是现实中,人们在思想的深处总是不愿转这个弯,企业的经营重心在哪里,心里不愿意思考,甚至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比如,我常常听到的两种声音:第一、有些老板经常这样说:企业发展之所以慢,是因为银行贷款难,严重缺乏流动资金,没有钱办不了事,无本难求利,往往很多机会错失良机;企业的规模小,产能低,产量提不高,企业以量取胜,没有产量就没有利润,无法与别人抗衡;企业的设备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等。
在这里,应该说他们强调的主要是企业硬件,也可以说,看重的是企业的有形资产。
什么是有形资产?现在可以回答。
你拥有钞票、大楼、厂房、设备、土地,还有大家的轿车,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资产,它就是有形资产。
正如这种声音,有形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和财富,这些无可争议,无可厚非。
假如你投入500万建一个水泥厂生产400#水泥,与别人投资5亿元建一个水泥厂也生产400#水泥,经营结果,双方的利润总额悬殊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我也常听有些老板这样说:某某企业发展快,或某某国际著名企业很优秀。
关键是他们有:著名商标、品牌价值、核心技术、企业文化、营销网络、盈利模式、客户的忠诚度、市场的美誉度、价值链、供应链、优化的流程、好的组织构架等等。
所说的这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形的,这种无形的东西可以给企业带来相当高的预期利润,因此,它是一种资产,是一种看不见的资产,在这里我笼统称它为无形资产。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仰望程度、追逐程度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如,郎咸平有一篇文章,《为什么耐克阿迪达斯不生产只琢磨产品精神》,文章中说:“耐克自己根本不生产,几万员工都只琢磨一件事:如何打动顾客、打动中国人,最终琢磨出了以‘运动精神’体现品牌价值。
”比如他们的一些广告语,让大家对此可见一斑,“没有什么不可能”,“想做就做”,“越磨砺越锋芒”,“就是要决”。
对此,我们应当寻根究底,找出原因之所在,才能对我们有真正教益。
我认为最起码有两个原因:第一,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利润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和穿透力。
在此只能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那就是让我们审视一下,《世界品牌实验室》最近公布的,2008世界品牌500强。
哈佛大学——世界排名第一;可口可乐——世界排名第二;花旗银行——世界排名第三;谷歌公司——世界排名第四;奔驰公司——世界排名第五;沃尔玛特——世界排名第六;微软公司——世界排名第七;麦当劳——世界排名第八;国际商机——世界排名第九;苹果电脑——世界排名第十。
这些世界级的品牌,其品牌价值高得惊人,可口可乐达到550亿美元,IBM品牌价值最高为590亿美元,谷歌公司2005年就有255亿美元;人们无法忘怀可口可乐的一把火豪言:“假如一把火把你的工厂全部烧掉,你是否还可以东山再起,能,前提是把我的品牌和一百人的团队留下”。
进入本世纪后,中国企业也已经非常重视其品牌的塑造,2005年中国企业已经有4家进入世界品牌500强,2006年增加到6家企业,2008年已有17家企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比如,中国移动、海尔、联想。
海尔2006年品牌价值就有749亿元人民币,折合近百亿美元。
仅仅一个品牌创造出的价值,就远远超出几代人的辛勤努力。
第二,无形资产是企业最难流失的资产。
企业拥有了无形资产别人一般很难模仿,很难超越,一般偷不去、拿不走;它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企业做强、做大、基业长青的真本。
随着经济网络化﹑全球化﹑知识化的发展,许多企业已将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渐由需要大量有形资产投入,转移到高增值﹑高利润﹑能扩充产品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业务领域方面来了。
企业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无形资产在企业利润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将大大超过企业的有形资产。
以免大家走入误区,需要再强调两点:第一点、关于无形资产。
理论和书本的误区。
无形资产的会计定义,在《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三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具体内容包括六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其他内容无法写进会计报表,也不敢写进会计报表。
我常说,中国的许多教科书和国家的制度法律是相对严谨的,但有时又是滞后的,谬误的,它就像一个枷锁在约束着你。
现在大家如何认识并把握无形资产的概念,就看你是否敢于创新,敢于摈弃那些传统的东西,敢于冲破牢笼的羁绊,进入一片晴朗的天空,在那里无拘无束的遨游,最终为我所用。
这叫什么?这叫创新思维,这是后面需要讲的内容,在此提前做一铺垫。
其实,无形资产的概念非常宽泛,远远不止上述说的那些。
比如企业文化,文化的沉淀是企业一个巨大的资产或财富。
一个企业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谁敢说它不是无形资产呢?如,当年青岛海尔集团在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时,总部首先派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开赴红星,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
全新的海尔观念,使原红星员工受到强烈震撼。
最终还是原来红星那些人,还是那些设备,海尔也没注入资金,只是派出几位领导,红星厂在兼并后三个月开始扭亏为盈。
可见,企业文化是可以转化为实际效益的一种资产。
企业的环境和谐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有干劲了,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出来了,员工把你当成一家人,把你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企业有个好习惯,做每件事都认认真真,追求卓越,追求完美;企业有个好传统,大家对公司的事都热心,对同仁的事都乐意帮忙,你老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完全可以像万科王石那样,一年拿出3个月时间去登珠峰和比利牛斯山。
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周承标认为,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要它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东西,就可以称它为无形资产。
实践经验大于学问。
大家都熟悉沃伦·巴菲特,特别是炒股的同仁。
股神巴菲特是一代投资大师,工作非常努力,天天阅读大量的财报,但是沃伦·巴菲特绝不局限在会计报表的会计商誉(无形资产)上,他在极力关注企业的另一面,也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经济商誉;在巴菲特看来,经济商誉与我们熟悉的会计商誉(无形资产)不同,会计商誉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科目,是资产账面价值的一部分;经济商誉则是一个内含更深更广但很难精确定义的科目,它对公司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贡献。
比如,当年美国的希斯糖果公司每年能获得2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是资产账面价值的25%。
巴菲特认为,这一高收益并不是希斯糖果公司账面上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所带来的,而是希斯糖果公司作为一个好的糖果供应商的声誉所创造的。
由于声望好,它可以以远高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定价,这就是经济商誉的本质。
只要这个好声望继续保持,就会持续产生高收益,而经济商誉也会保持稳定,甚至可能增加。
特别是,经济商誉本身的价值会随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上涨。
这里说的声望好,就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第二点、无形资产的经营。
我们以可口可乐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经营无形资产的。
大家打开电视,就可以听到“可口可乐”的广告语——“经典的正宗的可乐”。
为了争夺制高点,可口可乐多年不遗余力地宣称自己是“经典的正宗的可乐”。
还有比经典更具行业标准的吗?还有比正宗更具高度的吗?没有!可口可乐用“经典”这样的传播一剑封喉,在这么多年与百事可乐激烈的竞争下岿然不动的秘诀就在这里。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永远优先选择在他们心中代表行业标准的产品。
经典和正宗无疑是可口可乐希望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的无可替代的品牌地位。
为此,可口可乐不惜重金连续大幅度在中国投放广告。
虽然那个时候中国老百姓对着一瓶普通的黑水并无太多了解,也并不太感冒。
因为,黑色的水在中国人心中是与传统的能喝的东西相冲突的,黑水一开始在中国人心中被认为是不能喝的。
但是可口可乐一点都没有犹豫,它用持续的广告、街头的免费品尝以及赞助各种大的体育赛事,逐步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了“经典可乐”的认知。
可口可乐连续7年左右的亏损,换来了中国市场的地位。
它同时推出了芬达这一瓶黄水和雪碧这一瓶无色的水,来不断地获取不同特点的消费人群。
为了获得中国市场牢固的竞争地位,可口可乐兼并了“天与地”、“醒目”和“津美乐”等几个中国本地品牌。
2008年9月以后,可口可乐又收购了汇源果汁。
为了不断获取中国消费者的心,可口可乐近乎将中国消费者心中的英雄和明星一网打尽:周杰伦、刘翔等都在为可口可乐叫卖。
可以说,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前期的投入之大,是让人惊心动魄的。
很多企业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经营无形资产离我们太远,我们的条件不具备,或者干脆说我们根本不可能。
一个中小企业,如果具有真正核心技术、创出一个知名品牌、打出一个响亮商标,在客户心中有个良好的声望,在社会上具有一个良好的信誉,确实是难上加难。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当你思考什么,你才可能得到什么,当你开始行动的时候,才有可能做的最好,当人们跨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时都会有这种感觉,关键看你认识是否到位,理念的转换是否到位。
经营无形资产,不仅是目前一种潮流和趋势,更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升级带来的理念,它让你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