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历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历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必须把过去一段时间之内所做工作的材料全面地搜集起来,包括面上的材料与点上的材料、正面的材料与反面的材料、事件材料与数字材料以及背景资料等。

事件材料必须真实可信。

数字要准确可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欢迎各位老师借鉴参考。

历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一)尊敬的领导:这学期已悄然已过,一学期来,本人担任八年级6至11六个班历史教学。

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将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述职如下:一、加强学习,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

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上抓单元验收把学生分层联包,优生每人跟踪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学习任务。

强调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优化题目的设计,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及时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二、落实基础知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

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历史才能。

尝试新教学方法,实施三步式教学步骤。

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先自学完成。

第二步,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

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历史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步,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三、做好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

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要关注他们在历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历史学习中去。

我先培优,以优帮差,层层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历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二)20XX年7月,我迈入了一中的校门。

当我逐渐融入一中这个团队,当我越来越了解这个团队的文化与精神,我知道这是一片能让我畅快呼吸的天地,这里将为我提供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

然而,这个优秀的集体也让我真切的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于是20XX的下半年我终于能够低下头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这对于我是一种“蜕变”。

虽然这种蜕变不能使我在短期内“破茧成蝶”,但是我相信我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冲破黑暗”做准备,我定会有“羽化成蝶”的瞬间。

现在就让我把20XX年下半年我的所做、所思、所感进行简单的总结,算是对过去日子的交代。

一、思想认识、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我当上教师的那一刻起,这几个字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这简短数字所概括出的教师风范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境界。

我深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所以一直以来我能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和集体活动。

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与教育活动。

愉快接受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爱岗敬业。

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重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正气,具有较强的敬业、务实和奉献精神。

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尽的职责,二、教育教学工作1、积极转变角色,在变化中求生存。

中国有句古话,“人挪活,树挪死”,仔细想想这浅显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变化。

对于我而言,这次工作的变动就是一例。

20XX年表面上看我是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变化不大。

但其实不然。

这个变动将教学环节中的诸多方面都改变了。

首先,个人身份的变化。

原来我是班主任,现在是科任。

班主任就意味着你了解所教的学生,你不需要为课堂纪律操心,而科任不同,对于每个班级七十几个性格迥异的学生,要把他们真正“掌控”好实在不容易。

其次,教育对象的变化。

原来我教的是十六七岁的青年,现在是十二三岁的孩子。

过五四青年节的和过儿童节的人显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诸多不同。

再次,就是教学侧重点的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初一的教学则偏重于兴趣的培养。

最后,以前我在教学中最多同时教四个平行班,就是一个进度至多教四遍,而现在要教九个班级,这意味着相同的内容要反复讲九遍。

所以,在工作之初,这些变化让我产生恐惧,一种消极的情绪时时困扰着我。

然而,在我不断调试自己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变”的快乐。

不当班主任让我能够以更平和和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这样我就能够看到他们身上更多的美好;初一的孩子少了一些高中生虚假的成熟与事故,因而多了些未经雕琢的可爱;当课堂教学少了些应试的功利色彩,课堂自然就生动和亲切;一个进度讲九遍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我自己在讲述中不断改进,教学主体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些因素都让课堂潜伏着许多不可知的精彩。

当我的心态变化了,一切都变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在变化中生存,变化也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精彩。

我想这种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会让我受益终生。

2、树立精品意识,上好每一节常规课。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九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每周两个进度,十八课时。

在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在历史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尝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争取把每一节课都上的生动、优质。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注重提问的艺术,合理运用游戏、知识竞答、小组对抗赛等形式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传授、迁移和内化。

我力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能够体会合作的快乐,研究探索的快乐,质疑创新的快乐。

同时,我非常重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学史做人”,我把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于我的课堂。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功利主义”似乎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一大特色。

在功利主义教育体系里,考试成功与否被视为目标,学生品德、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兴趣培养统统都要让位于考试。

这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缺失,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教育现状。

这虽然是一个人、一所学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关于教育宗旨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历史教育也不仅仅是历史史实的传授,更是人文道德的传授。

在我的课堂上,我在讲述丰富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发掘历史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

充分发挥历史在传承文明、启迪人生中的积极作用。

3、教育是一门艺术,当“懂艺术”的老师。

书上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了教育艺术的老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也想成为优秀中的一员,于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在有意识的尝试和总结。

教师的教育工作多半是在嘴上进行的,所以我觉得教育的艺术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上。

其实教师的语言要想“艺术”并不难,只要你能控制情绪,多动脑筋,转换表达的角度,就能有所收获。

这种技巧我在本学期教学中试着应用了一下,小有收获。

(1)用幽默来缓解危机。

本学期刚上历史课的时候,我力求在各个班级营造一种井然有序的课堂氛围。

可是当我在某一个班级上第二节课时,课堂里就总不是很安静,下面“暗流涌动”,总有“压抑的”笑声传到我的耳朵里。

我的心情很糟,几次想发火。

后来我观察,问题就出在一个男同学身上。

原来那节课我讲到北京人,课本上有一张北京人的图片,由于远古居民长的跟现代人有所不同,嘴巴向前突起,于是他就做鬼脸,模仿北京人,引得同学们发笑。

我看到他的样子真是既可气又可笑,想要发火也发不起来了。

我就对全体同学说,“大家注意北京人的相貌特征,哪位同学能形象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能模仿。

”(同学们纷纷指向他)我把他叫起来后他很尴尬,我说:“自信点,据我观察,你很有表演天分,好好给大家模仿一下。

”(他红着脸还是不好意思模仿)“没关系,刚才我看到你的表演了,总体来说,演的很逼真,北京人相貌的主要特征你把握住了,当然了经过仔细分析,我觉得,就面部而言,你和北京人各有优缺点,你比北京人长得帅,但北京人比你表情自然。

”(同学们哈哈大笑,他红着脸坐下来。

)在笑声中解决这个问题后,余下的课进行的很顺利,同学们在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

并且后来我慢慢发现,那位同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且反应敏捷,视野开阔。

如果我当时意气用事、恶语相向,可能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发现他身上那么多的优点,同学们也失去了一堂轻松有趣的课。

(2)把问题抛给学生。

每节历史课都有课前三分钟演讲,采取学生自主报名的形式。

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进行的比较顺利。

可是到了学期中间,由于每个文科课堂都有课前演讲,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另外表现欲较强的同学都已经讲完,所以个别班级就有一种倦怠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