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语文教案5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语文教案5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一年级小学生语文教案《大小多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
学习"犭、鸟"2个偏旁和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获得对大小、多少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1、掌控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书写。
2、朗诵书写,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
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2、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3、教师小结:因而可知,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二、图文结合,识字认字1、课件出示第1小节(插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认读"黄、牛、只、猫"。
(2)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
提示:"黄"是后鼻音;"牛"是鼻音,声母是n;"只"是整体认读音节。
2、课件出示第2~4小节(插图)(方法如上)(1)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
(2)采取多种方式认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交换: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说识字方法,教师点拨)三、知道内容,学习反义词1、师: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大——小多——少)2、比大小。
(1)学习第1、3小节。
(2)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1、3小节)(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1、3小节。
(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黄牛和猫,一组是苹果和枣。
)(4)指导学生视察,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
(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讨论,交换。
)3、比多少。
(1)学习第2、4小节。
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2、4小节)(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4小节。
(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3)指导学生视察,比较,明白什么多什么少。
(板书: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4)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讨论,交换。
)4、认识反义词。
出示"大——小""多——少",认识反义词。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
(如: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富有童趣的诗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生字。
并引导学生结合图文,在情境中识字、认字。
学生都能很好地随着我的引导学习。
在教学反义词的训练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什么是"大-小",什么是"多-少",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积存和运用反义词中去,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2.一年级小学生语文教案《比尾巴》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非常爱好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爱好盎然。
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教师摸索: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情势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同时儿歌情势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朗诵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知道词语的意思。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信息资源: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干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爱好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意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干课件。
(生字卡片也能够)重点难点:练习朗诵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
(从学生已有的识字体会动身,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诞生字。
要求:读正确。
教师巡查,个别指导。
2、同座相互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相互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尝试相互评判,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诵。
1、认读知道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
(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知道“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
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知道“最”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
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
学生感悟体验着仿照读。
四、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6、展开“比尾巴”表演赛(背诵)(多给学生展现、评判的机会,如“你爱好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
”“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
”“对于他的朗诵,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发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
结合书后“读读画画”让学生贴(指名贴)、画(全班学生在书上画)。
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展开“动物尾巴介绍会”。
让学生以小解说员的情势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表达情势不限,能用上今天学习的词语更好。
(充分展现学生课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仿照书上的句子也编几句小儿歌。
六、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视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觉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中意为止。
4、教师巡查,个别指导,及时展现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七、课外建议:1、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请爸爸妈妈帮忙连续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换。
3.一年级小学生语文教案《看书》教学目的1、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跳、又“9个生字。
会写“又、手、书、本”4个字及词语“一本书”。
2、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通过朗诵,激发学生对书本的爱好,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师:利用生字卡片点名读、和“开活车”的方式读,比一比,谁读得准,以便激发学生识字爱好。
(2)重点指导“最、狗、猫”三个字的读音,发觉读得不准的要及时纠正。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师要启示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如“最”字,可启示学生:这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哪些字组成的?让学生把它拆成“日、耳、又”三个已经认识的熟字,以便帮助记忆。
“叫”和“猫”可连成一起编成儿歌“小猫、小猫,叫”来记忆。
“本”字可与“木”字进行比较。
2、写字。
(1)让学生先看一看要写的字的字形。
(2)师引导:“又”“本”两字书写时撇和捺要舒展。
“手”字书写时撇和两横要写在上半格,这三笔的间隔要平均,下面一横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弯钩。
(3)书空(4)课堂练,教师辅导。
(二)朗诵、背诵指导。
(1)朗诵第一节的前三句,语速稍缓慢,腔调轻而低,体现爸爸、妈妈和“我”沉醉和沉醉在书本中。
“我也爱看书”中的“也‘字应拖长一点,表现出“我”也爱好看书。
第二节的前三句中,“厚厚”“大大”“花花绿绿”应读重些,强调书的种类多。
第二节的最后两句押“”韵,朗诵时要读出韵脚。
(2)带着愉快的心情轻松地朗诵,体会“我”对书中的“小狗”“小猫”“猴子”的爱好之情和被它们所深深吸引,体会了“我”对书本的浓厚爱好。
(3)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表演朗诵。
(4)检查互读。
试背诵。
(三)感悟、知道。
(1)让学生朗诵课文后,师引导视察: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说说,然后引导学生,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在看书,小朋友和他们一样在看书,就是“我也在看书”,体会“也”的用法。
(2)让学生做“拿”和“捧”的动作,比较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体会小朋友一家对书本的爱好。
(3)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一读,然后让他们进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的杰出。
(4)结合课文内容,编故事,把编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回想,再进行交换。
(五)实践活动(1)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在挑选爱好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2)布置学生看外书,爱好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谁看的书最多。
4.一年级小学生语文教案《江南》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现的美好意境,激发浏览的爱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诵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形,引入课题1、小朋友们,爱好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2、视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诞生字,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