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综合性学习【课标与考情导航】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5.本考点主要包括:(1)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等。
(2)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等。
(3)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等。
(4)活动参与类:①拟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解决问题的建议等。
还有多种类型融为一体的,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像、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中考题型全国视野】【典例展示】例1(2019吉林卷)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是()A.耳顺年体健身康花甲岁神清气朗B.花甲岁神清气朗耳顺年体健身康C.庆古稀福如东海贺生辰寿比南山D.贺生辰寿比南山庆古稀福如东海(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答案】(1)B (2)示例一:叔叔,酒驾是违法的,就不要开车了。
示例二:叔叔,酒后开车很危险。
我给您叫个代驾,好吗?【解析】(1)“耳顺”“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对联特点:仄起平收。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
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小辉劝说叔叔;其次针对情况,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例2(2019天津卷)我国是海洋大国。
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某班将开展以“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
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实施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维权巡航执法的时空覆盖率,有保障了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和海上通道安全,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海上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在各国海军中,每艘军舰通常以一个海军基地为“母港”,结束任务后回到这个“家”。
与陆军、空军基地相比,各国的海军基地都占地更广,功能更复杂。
军舰在这里加油装弹,补充物资,检查修理;海军官兵在这里得到充分休整和训练。
【材料三】为全面遏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中国海洋管理部门通过健全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礁”重大工程建设等措施,加快了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的步伐。
【材料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我国在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答案】(1)材料二(2)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海上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国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的步伐不断加快:三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在渔业、生物医药业、电力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年收入均逐年增长。
【解析】(1)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
材料二讲述的是海军基地占地更广,功能更复杂等内容,与“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这一主题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材料二。
(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本题作答可依据材料一中的“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维权巡航执法的时空覆盖率,有保障了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和海上通道安全,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海上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材料三中的“健全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礁’重大工程建设等措施,加快了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的步伐”;材料四中图表所表明的我国海洋经济在渔业、生物医药业、电力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年收入均逐年增长的成果。
据此概括作答。
例3(2019嘉兴卷)研学活动即将结束,小嘉、小舟觉得收获很大,打算围绕“访古探幽”或“重走‘一大路”主题,为学弟学妹做一个“南湖半日游”行程规划。
请你借助右边的示意图,并结合答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完成这个行程规划。
要求:(1)设计一条路线,起点“会景园”。
(2)安排三个符合景点特征的活动。
(3)使用合理的表达方式。
(4)不超过150字。
【答案】示例:(1)“重走‘一大’路”主题:从会景园出发,在南湖渡口坐船至湖心岛,登临烟雨楼,了解南湖的前世今生;然后前往“一大”纪念船,瞻仰红船,聆听和感受当年发生在烟雨南湖中的“一大”故事;随后回到会景园,徒步去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展览,浏览或听取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
(2)“访古探幽”主题:上午8:00会景园前集合,一南湖渡口乘船前往湖心岛,第一站到烟雨楼,参观楼内景观,欣赏南湖风景。
第二站游访鉴亭,了解许瑶光与鉴亭的历史渊源。
第三站到来许亭,了解来许亭的由来,许瑶光与嘉兴的历史渊源。
第四站到壕股塔和端午祭台,了解伍子胥的故事。
大约11:20分,乘船返回结束游程。
【解析】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注意图的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
③把握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例4 (2019邵阳卷)材料一:2018年9月11日,湖南省第13届运动会(成年组)在邵阳举行,这是邵阳首次承办全省大型综合性赛事。
这一赛事,也是一次邵阳820余万人民携手共赴的“文明之约”。
面对信任和重托,开放崛起中的新邵阳举全市全力,用满腔热情和扎实行动,办好一场漂亮的省运会,展示市民新风彩,展现城市新风貌。
材料二:(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2)材料二是湖南省第13届运动会的会徽,其主题为“衡邵同运,三湘共赢”。
仔细观察,请选择介绍会徽的一个构图要素,并简要说明其寓意。
(3)为实现邵阳人民的小康梦想,全体邵阳人民要同心协力,积极进取。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准备为邵阳的未来发展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第十三届省运会(成年组)在邵阳开赛(2)整个造型为运动人手持火炬,火苗形状呈现为数字“13”,代表13届运动会,同时是湖北的首字母“H”“B”,代表湖北特色,运用书法形式看起来大方美观,象征着湖北人的拼搏、进取和勇于探索精神。
(3)①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邵阳做出有益贡献;②保护环境,自觉维护城市和校园环境,以个人做榜样,做城市的“小卫兵”。
【解析】(1)本题考查新闻概括。
答题注意要点齐全和字数要求20字。
首先结合材料寻找时间:2018年9月11日、地点:邵阳、事件:13届运动会,然后结合字数进行删减,完善答案。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注意构图要素和寓意,结合图例直观的可以看到苍劲有力的中国传统书法,湖北首字母“H”“B”,结合材料中13届运动会,书法也可以看成是数字“13”和汉字“门”,糅合为一个奋力拼搏的运动员造型;结合主题“衡邵同运,三湘共赢”寓意围绕运动、拼搏、共同发展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注意回答身份和说话方式,可以从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事着眼,围绕“中学生身边的小事与城市未来”组织答案。
【解题技巧点拨】1.语言创作类这类题型多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联想想象能力,其呈现方式主要有:演讲稿、开场白、串联词、仿写、心愿、辩论、景点介绍等的写作,以及标语、赠言、主题、对联、广告词等的拟定,涉及内容广。
解题方法:①答题时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读透所给材料。
②要了解演讲稿、开场白、仿写等写作方法,以及了解标语(宣传语等)的特点③结合具体语境与内容,选择恰当的文字风格和形式,语言或简明或生动或得体或饱含真情。
④句式尽量整齐,用修辞增光添彩(常见对偶句)。
⑤角度最好要有创意,别开生面,与众不同。
例5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汶川大地震后,九年级(2)班要开捐款赈灾主题班会,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上字数相同的两句话。
(2)芜湖市一些中小学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主动接纳了十多名受灾学生入学。
在震灾中,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学校,有的还失去了亲人。
如果你们班也转来这么一位新同学小李,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呢?(不少于50字)(3)学校即将举行主题为“多难兴邦”的演讲比赛,代表本班参赛的小明正在准备演讲稿,请你向他推荐一个例子作为论据,并简要说明推荐的理由。
【解题指导】本题既有情景表达,也有口语交际,均属语言运用的范畴,表述时均应遵循简明连贯得体等原则。
做第(1)小题要扣住氛围,体现“赈灾”和“爱心”两个主题词。
第(2)小题重在表达委婉得体,以便体现大家对“小李”的关爱。
第(3)小题要抓住“多难兴邦”的主旨。
【答案】(1)情系四川灾区,奉献一片爱心。
(2)小李,你的家乡在这次地震中遭到重创,我们深表同情。
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希望你能化悲痛为力量,安心学习,将来好重建家园。
(3)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多难”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反败为胜。
2.材料整理类和图表转述类这类题目往往通过一则或多则具有逻辑规律的专题材料的组合呈现,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中探究规律或总结经验观点,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探究结果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文献资料,可以是图表数据,可以是对联、照片,也可以是徽标设计、漫画,等等。
因此此类题目大致包含:文字材料探究、图表探究、图画探究等。
(一)文字材料探究类解题方法:①筛选:就是从材料中找关键句或者关键词,概括每则材料的大意。
②分析:在“筛选”的基础上,将各材料的话题观点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寻找材料之间的中心话题和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明白材料组合在一起的原因。
③表述: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围绕话题,用简明的语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的措施、办法。
在总结中,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归纳中,寻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图表探究类此类题目多为表格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强、技巧性强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表格中的有关内容,展开分析、理解、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者推断,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