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蹄莲的养殖方法详情介绍

马蹄莲的养殖方法详情介绍

马蹄莲的养殖方法详情介绍
1养殖马蹄莲的盆土适宜选择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酸性土壤。

盆土底层最好垫一层粗
沙粒有利于马蹄莲生长,再配上三分之一的园土和腐叶,并加入少量有机肥。

栽种马蹄莲
的盆子最好选择浅盆。

2马蹄莲喜欢半阴的环境,要避免在强光下放置。

最适合马蹄莲生长的温度为22-30度。

如果温度低于20度,马蹄莲生长速度会变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马蹄莲喜欢温暖湿
润的环境,因此冬季时要特别注意给马蹄莲保暖。

3与其他盆土植物类似,给马蹄莲浇水要根据盆土的干燥情况来浇水。

平时可以在盆
土表面和花表面喷水,保持盆土湿润。

马蹄莲生长期间喜水分充足,要经常向叶面洒水,
并注意叶面清洁。

4磷钾肥是适合用来给马蹄莲施肥用的肥料。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马蹄莲的生长,因此
要勤施薄肥以保证盆土有足够的养料。

5从马蹄莲自身情况来说,马蹄莲在生长过程中是较为喜欢温暖避阴的环境,但要注
意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马蹄莲对光照的要求也存在不同。

当马蹄莲处于生长阶段时比较耐阴,而当其处于生长旺盛期时则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

开花时尤其是。

如果光照不足的话,容易造成花苞变绿或者一直是含苞就是不开花的状态。

6马蹄莲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在20度的室温下种子会发芽。

在夏季来临时如果不采取降温和防止强光照射等措施,最易出现叶色变黄或萎蔫的现象。

7马蹄莲如果在生长季节通风不良,最易发生蚜虫危害。

发生虫害时可喷洒药物,但
要注意比例,并注意改善通风条件。

1、配土:土壤要求肥沃,中性或偏酸性,可用细碎塘泥土或粘质细沙上2份,腐叶
土或堆肥l份,加入适量过磷酸钙及腐熟的人畜粪便,混合而成。

2、繁殖:通常在花后,剥取块茎四周小球培养一年,来年开花。

经过试验,利用根
蘖分株法当年就可开花,具体做法是: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换盆,将发育良好的
大形分株带根用手掰开最好不用刀,植于准备好的盆中。

如用做切花,可多植2~3个分株,栽后置于阴凉处。

采用此方法繁殖,当年9~10月份就可开花。

马蹄莲的种植管理
1、营养液管理:马蹄莲无土栽培营养液可采用下列的营养液配方:硝酸钙800克、
磷酸二氢钾210克、硫酸镁250克、硝酸钾500克、硝酸铵30克、乙二胺四乙酸铁盐10克、硫酸锰2克、硫酸锌1克、硼酸1.3克、硫酸铜0.15克、钼酸铵0.1克。

在马蹄莲
生长初期,营养液浓度可控制在1.2ms/cm;生长中后期可适当提高到1.5ms/cm,整个生长
期间,营养液pH值均要调到5.6~6.5。

营养液供应量主要根据天气情况与植株大小而定,一般一天供液2~3次,保证栽培基质层湿润,槽底有一层浅水层即可。

2、切花:马蹄莲佛焰苞已伸长至最大、卷曲且张开时,可采切。

采切后,每一枝切
花上部都用玻璃纸包好,大小分级后,装箱上市;鲜切花运输鲜切花因自身特点应注意其
运输,避免运输过程造成损伤。

长途应20束左右为一个运输单位,先装塑料袋后装箱运输,短途节约成本可仅用大塑料袋应将其全部用胶带紧固为一体后装袋运输。

过程中应平
放于平面上方,避免被其他物品挤压而损坏
1、马蹄莲根腐病
症状:主要侵害马蹄莲的地下部分,在马蹄莲整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主要
表现为初期植株基部叶片出现淡黄色条纹,根系发生腐烂;后期叶片褐变死亡,病根皮层
剥离,须根少,最后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严格进行土壤消毒,栽苗前20天用福尔马林50mL/m2加水3kg,均匀浇于挖好打细的大棚土上,用塑料薄膜覆盖5~7天,然后揭开薄膜,待药液充分挥发后作畦
栽培。

大棚栽培时在大棚周围挖深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可减轻马蹄莲根腐病的发病。


病初期,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切欣特,或30%蓝金喷施,有一定疗效。

2、马蹄莲叶霉病
症状:叶霉病主要为害马蹄莲的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

首先由叶尖、叶
缘开始失绿变黄,随后逐渐沿叶脉蔓延,并形成不规则大斑。

病害发展到后期,病叶背部
产生墨绿色霉层。

防治方法: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由于病原是弱寄生菌,当植株生长衰弱时易被侵染。

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注意卫生,及时拔除杂草,精心排灌,合理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l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0%利霉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福星4000~6000倍液均匀喷雾。

注意交替用药。

3.马蹄莲病毒病
症状:典型花叶往往是较后期的症状。

叶片或绿色的茎出现各种类型的褪绿或变色,
在绿色中形成淡绿或淡黄、深黄的斑区或条纹。

花叶之前,常可见叶脉变色,即沿着叶脉
变成淡绿或黄色,变色区宽度大致相等,像叶脉镶了边;或脉明,即叶片局部叶脉呈半透明,而代之以花叶。

还有一种较轻的斑驳,叶片或绿色茎上出现浓淡不匀的近圆形斑区,
其中小的斑区似点状,大的为明显的圆形褪绿斑。

叶片缩小,扭曲畸形。

小花梗上出现白点,花蕾上也出现斑点,花朵畸形,严重影响花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
①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

清除田间杂草,避免和严重发生相同病毒植物混种或临近种植。

②防治害虫。

控制传播途径,比如及时防治桃蚜、蓟马等。

③选择无病种苗。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无毒种苗。

④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或24%混脂酸铜水剂700~8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20%吗啉胍·乙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