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

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heartfaihure)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中医虽无心力衰竭的病名,但类似心力衰竭的一些证候,多属于“心悸”“水肿”“喘咳”“痰饮”等范畴。

【诊断标准】(一)左心功能不全1.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体力活动后、睡眠时发作,严重时呈端坐呼吸及心源性哮喘;2.咳嗽,平卧时加重;3.咳痰,咳白色泡沫样浆液痰,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4.左心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可听到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5.交替脉;6.肺部湿罗音,多分布于两肺底。

(二)右心功能不全1.腹胀、食欲低下,恶心、呕吐;2.颈静脉怒张;3.肝大,肝颈回流阳性。

4.右心扩大,可听到奔马律。

5.下肢浮肿,严重时出现腹水或胸水。

(三)实验室检查:1.X线检查:左心衰:肺静脉充盈期:见肺上叶静脉扩张,下叶静脉较细,肺门血管阴影清晰;肺间质水肿期:肺门血管影增粗,模糊不清,肺血管分支扩张增粗;肺泡水肿期:密度增高的粟粒状阴影,继而发展为云雾状阴影;急性肺水肿:可见自肺门伸向肺野中部及周围的扇形云雾状阴影;此外左心衰还可见局限性肺叶间、单侧或双侧胸水。

右心衰:心影增大,上腔静脉增宽,右房、右室增大,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胸水。

2.心超:EFV0.50。

3.血流动力学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2.4KPa,出现肺瘀血;>3.3KPa重度肺瘀血,4Kpa肺水肿。

心脏指数(CI),V2.2L/mini f2,出现低心排血量症状群。

(四)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标准)心功能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通常称心功能代偿期。

心功能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静息时无不适,但平时一般活动后可出现疲乏、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亦称I度或轻度心力衰竭。

心功能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亦称II度或中度心力衰竭。

心功能W级:心脏病患者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不适。

亦称III度或重度心力衰竭。

AHA/ACC公布2005年修订心衰诊断治疗指南将心力衰竭分为A、B、C、D四个阶段。

A 期及B期并无心衰的症状或体征,但由于特异的危险因子或心脏结构上的异常,病人的危险增加。

A期无症状,有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左室功能(LVF)无不正常;B期无症状,但LVF 不正常;C期指病人以前或目前有气促等心衰症状,有心脏结构不正常;D期指顽固性心衰,可能需用心脏移植等先进的治疗或临终关怀。

该分级方法是对NYHA心功能分级的补充,NYHA 心功能分级主要针对C期和D期病人症状严重性的分级。

【辨证分型】心力衰竭病位在心,涉及五脏,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证,由虚致实,因实益虚。

在临床上有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之分。

稳定期以本虚为主,根据病情变化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心气不足、心脏气阴两虚以及心肾阳虚等。

急性加重期每有诱因,以邪实为主,其中又以饮邪更为显著。

故辨证首先要明确是心衰稳定期还是心衰急性加重期,在次基础上进一步辨清本虚、标实孰轻孰重,辨清本虚的脏腑归属和气、血、阴、阳归属,以及所兼邪实的性质。

(一)稳定期:1.心之气虚血淤证: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口唇青紫,颈静脉怒张,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痰中带血,舌有紫斑、淤点,脉细涩或结或代。

2.心之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动辄汗出,出汗或盗汗,头晕,面颧暗红,夜寐不安,口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结或代。

3.心肾阳虚证:心悸、喘息不能平卧,颜面及肢体浮肿,或伴胸水、腹水,脘痞腹胀,形寒肢冷,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舌体胖大,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结或代。

(二)急性加重期: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脱证:心悸、烦躁,呼吸短促,不能平卧,喘促不宁,额汗不止,精神委靡,颜面发绀,唇甲青紫,四肢厥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微欲绝。

【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1.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二)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针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0应分期治疗,以扶正固本为大法,稳定期以扶正固本为主(补益心气或心肾同治等),参以活血通络,宽胸利水之品;稳定加重期宜及时祛除诱因,加强祛邪扶正,遵循“急则治标”的原则。

扶正辨清脏腑病位,祛邪注意病邪的偏盛。

(1)稳定期:心气阴虚证: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减。

党参15克、麦冬6克、五味子9克、生黄芪15克、川连3克、化龙骨15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葶苈子15克、炙甘草5克、川芎12克、知母12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气虚血淤证:治法:益气活血,疏肝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生黄芪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枳壳6克、川楝子15克、玄胡15克、制香附15克。

心肾阳虚证:治法:益气温阳,降逆平喘。

方药: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人参(另炖)5克、熟附子9克、桂枝9克、熟地15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大腹皮10克、淮山药30克。

(2)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熟附子9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葶苈子15克、桑白皮15克、泽泻12克、大枣7枚等。

阳虚脱证:治法:益气温阳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人参(另炖)5克、炮附子3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补骨脂1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桂枝9克、鹿角片9克。

2.中成药及针剂(1)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20—40ml,用5%GS250—500ml,稀释后静滴,1/日。

(2)参附强心合剂:60ml,2/日。

(3)参附注射液:30ml,稀释后静滴。

(4)天保宁:80mg,3/0o(5)黄芪针:20ml,稀释后静滴。

(三)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2.常规用药有ACEI或ARB、利尿剂包括醛固酮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强心剂、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等,根据心功能程度、不同阶段、液体潴留情况、以及禁忌症,合理用药。

3.恶性心律失常者应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较为适宜,有猝死倾向者宜安置ICDo4.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饮食宜低脂、低盐,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应每日称体重观察液体潴留情况。

5.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注意避免应用的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吲哚美辛(消炎痛)、I类抗心律失常药以及大多数的钙拮抗剂均应避免应用。

【诊疗策略选择】(一)诊疗流程患者就诊,根据症状、体征,若疑为左室功能异常或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应予心电图、X线、脑纳肽血液检查,若上述检查均正常,认为左室功能异常或心衰不可能,若有不正常,应进一步根据超声心动图、核素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检查,若均正常,则左室功能异常或心衰不可能,若不正常,则明确左室功能异常或心衰存在,并进一步根据上述一系列检查,评价心衰病因、程度、影响因素和心衰类型,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

图示如下: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已形成规范,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肯定为标准治疗的药物利尿剂、ACE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

利尿剂是惟一能够最充分控制心力衰竭液体潴留的药物,所有心力衰竭患者,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原先有过液体潴留者,均应给予利尿剂。

ACE抑制剂是心衰治疗的基石,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轻、中、重度)患者的长期治疗,只有长期治疗才有可能降低病死率。

所有NYHA心功能II、III级患者病情稳定,LVEF〈40%者,均必须应用B-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应在ACE抑制剂和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B-受体阻滞剂,洋地黄亦可应用。

病情不稳定的或NYHA心功能W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一般不用B-受体阻滞剂。

但NYHA心功能W级患者,如病情已稳定,无液体潴留,体重恒定,且不需要静脉用药者,可考虑在严密监护下,由专科医师指导应用。

地高辛是一种有效、安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心力衰竭治疗的辅助药物,对心力衰竭死亡率的下降是中性的结果。

其他药物:醛固酮拮抗剂能阻断心衰患者醛固酮(ALD)的有害效应,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适用于NYHA心功能W级心力衰竭患者,至于醛固酮拮抗剂在轻、中度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则尚有待确定。

ARB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但其效应是否相当于或是优于ACE 抑制剂尚未定论,仍不宜以ARB取代ACE抑制剂广泛用于心力衰竭治疗,未应用过ACE抑制剂和能耐受ACE抑制剂的心力衰竭患者,仍以ACE抑制剂为首选。

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据,以及考虑到药物的毒性,不主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间歇静脉滴注此类正性肌力药。

对心脏移植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后心肌抑制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以及难治性心力衰竭可考虑短期支持应用3〜5do(三)中医治疗特色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特点,高效、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等优势,已被证明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治疗多以益气温阳、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为法。

我们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以益气温阳为根本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我们研制的参附强心合剂具有益气温阳,强心纳气作用,经临床研究证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减慢心率,改善循环血的甲状腺素水平,与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有协同作用,并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Angll、E、NE水平。

【疗效评定标准】(一)治愈:恢复至心功能一级(二)好转:恢复至心功能二级或由四级转为三级(三)未愈:经恰当之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未能改善或加重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