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5篇)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1、 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2、学生猜测:大海3、 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
全班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6、板书:小孩与大海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 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8、齐读第1自然段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二、学习课文。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篇2】教学目标1. 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 让孩子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噼里啪啦城的国家,那里是世界上最吵闹的地方。
所有的居民总在大吵大嚷——1.听一段噪音,噼里啪啦城的声音。
2.看图片,噼里啪啦城的生活方式。
二、悄悄话游戏,感受噪音带来的危害。
1.在噼里啪啦城做客玩游戏,六个小队分别在一段刺耳的音乐声中比赛传同一句话“我是可爱的小朋友,你喜欢我吗?”规则:只能传给你后面的小朋友,不能让其他小朋友听见。
最先传完的又完全正确的获胜。
2.离开噼里啪啦城,在没有噪音的情况下做游戏,传“祝贺你离开噼里啪啦城”。
3.学生结合两次游戏,围绕噪音谈感受。
三、揭示“噪音”。
1.老师总结:刚才影响到我们的声音就叫——噪音。
(1)从“噪”字入手:很多张嘴巴说话,就是“噪”。
(2)音量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
(3)不受欢迎、让人烦躁的声音。
2.看图总体感知噪音的危害。
出示:损害听力、影响睡眠、破坏心理健康……四、感受轻言细语的美好1.过渡:噼里啪啦城的喧闹王子过生日,想听世界上最想的声音,国王下令“等王子生日那天,全城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同样的叫声。
”可是,人们都很想听那最响的声音,所以约定只张嘴巴不出声,他们居然听到了——2.听一段悦耳的鸟叫声:从此,噼里啪啦城不再吵闹了,居民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他们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孩子、最宁静的早晨、最温柔的警察……3.看一组美好的图片,感受安安静静的美好。
五、我们怎么做1.小组交流,探讨:既然噪音这么可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总结演示:“嘘,小声说话!”(1)训练小声传话。
(2)训练小声放椅子。
3.升华虽然要小声说话,但是发言要大声。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篇3】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赵秦蔺殿颅斋奉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课件课前学生准备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蔺相如瑕斑宫殿头颅斋戒弄僵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说明:(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⑴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
⑵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3)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_____(4)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2.蔺相如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默读4-11小节(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谎指瑕疵,要回宝玉;理直气壮,誓与共存;巧言拖延,争取时间)⑵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
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
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①了五天。
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
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3)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出示撞柱画面,重点理解第2句话,体会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①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②什么叫“理直气壮”?③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品味“只好”①理解“只好”的意思;②找到并读读“只好”所在句子,明白“只好”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
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蔺相如与秦王的三句对话。
(5)故事的结果怎样? (板书:归赵。
)蔺相如之所以叫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是因为。
秦之所以x下令放蔺相如回国,是因为。
(五)学生参照板书复述完璧归赵经过。
(六)作业:课外阅读《湎池会》、《将相如》。
板书设计 13 完璧归赵谎指瑕疵,要回宝玉蔺相如理直气壮,誓与共存智勇双全巧言拖延,争取时间本课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清楚地认识故事的历史背景接着让学生默读重点段,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品词析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读下面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块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篇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色,并在积累运用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的景。
课前准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牧场风光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天山牧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圈画的生字词,提醒同学们注意事项。
(音、形、义)2.找出在预习中较难的段落或句子练习读通顺。
3.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写牧场?(板书:远看天山走进牧场)三、重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