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方案编制说明1.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我局详细研究了本工程的合同文件的各项内容,结合我司的资源条件,郑重承诺:能够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施工,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各项内容。
计划总工期为590日历天;工程质量目标优良。
1.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2.1、《深沪港区后方堆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2.2、《深沪港区后方堆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1.2.3、《深沪港区后方堆场工程》工程量清单。
1.2.4、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以及本次招标的技术规格书等。
1.2.5、业主对本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等要求。
1.3、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1.3.1、《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
1.3.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3.3、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1.3.4、交通部《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JTJ/T296—96。
1.3.5、交通部《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范》JTJ267—98。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L446—91。
1.3.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1.3.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1.3.9、《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1.3.10、《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96—96。
1.3.11、国家、交通部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其他相关技术法规和规范二、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2.1、工程概况:2.1.1、工程规模:本工程建设一个20.7万平方米的后方堆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其中包括两个工作船泊位,码头岸线长90米,驳岸长度1090米。
2.1.2、主要工程数量:深沪港区后方堆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根据业合同文件要求的工期,结合我单位经过精心组织安排设计,计划总工期为590日历天。
2.1.4、质量要求:合格。
2.2、自然条件2.2.1、港口地理位置、水域陆域条件深沪港区地处泉州晋江深沪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深沪湾,东临台湾海峡,西与龙湖交界,南接金井,北隔海与永宁相对。
拟建堆场位于深沪镇东北侧,地理位置为东经118°41′10〞,北纬24°38′35〞。
深沪港区水路距厦门45海里,至福州170海里,至金门12海里,距台湾高雄港约160海里,距香港320海里,陆路距深沪镇3Km,距晋江市青阳镇机场34 Km,距泉州市50 Km,与泉厦高速公路和324国道福厦路45 Km,水路空交通十分便利。
2.2.2、气象深沪港区地处外海,当地无气象资料,采用惠安崇武气象站的长期观测资料较为合适,该站位于崇武上马山海边,海拔21.7m,东经118°55′,北纬 24°54 ′。
根据崇武气象站1954~1980年实测资料统计:2.2.2.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9.8°C。
最热月出现在8月,月平均气温27.4℃,最冷月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为11.3℃。
极端最高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0.3℃。
全年日最高气温为≧35℃日数平均0.1天。
2.2.2.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10.9毫米;历年最多降水量 1477.9毫米。
历年月最多降水量 668.5 毫米。
一日最大降水量236.8毫米。
全年≧25毫米的日降水日数平均11.2天。
2.2.2.3、雾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为29.4天,最多年雾日数46天。
2~5月雾多,10~11月比较少,9月无雾日。
2.2.2.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3~8月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达80%以上,最大可达90%。
冬季空气湿度较为干燥,相对湿度70%左右。
2.2.2.5、风况多年平均风速为6.9米/秒,强风向为N及NE;最大风速为24米/秒,极大风速32.6米/秒;常风为NNE,频率为28%。
据梅林码头初设报告全年≧6级风速的日平均为91天。
崇武是福建省沿海风速较大的地区,夏季以SSW风为主,其它月份以NE或NNE方向为主,最大频率达45%,各向最大风速,平均风速,频率统计见表1—1。
福建沿海地区为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次数较多的地区,多发生于每年的7~9月,从1956~1980年统计,全省平均发生台风3.8次,台风发生时,本地区有8级以上大风,实测风速>4.m/s,极大风速达60m/s。
2.2.3、水文2.2.3.1、潮汛特征及设计潮位深沪湾无实测潮位资料,设计潮位特征值引用梅林码头工程初步设计(位置在深沪湾的北岸)报告中数值,该报告数值是根据崇武水文站1978~1983年潮位资料及深沪湾一个月的短期同步潮位分析推算而得。
(1)、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的关系如下图黄海3.03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2)、潮型本港区属于正规半日潮港,潮汛形态数为F=0.33,潮流运动形式为往返复流。
(3)、潮位特征值(基准面: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最高潮位:6.84m最低潮位:-0.48m平均高潮位:5.43m平均低潮位:1.08m平均潮差:4.35m最大潮差:6.67m平均海平面:3.24m2.2.3.2、潮流深沪港区的潮流为旋转流,每日二涨二落,流速小且表层水流受风海流、沿岸流以及水下地形的影响,在转流点附近上下水体发生反向流。
流速:港区水域大、中、小潮的涨潮实测测点最大流速为0.25m/s,落潮为0.5m/s。
2.2.3.3、波浪深沪港区水域无实测波浪资料,本区水域ESE—W方向范围的波浪由于西塔礁、深沪镇等地形的影响,对码头影响不大,而EN(包括NNE)向、ENE向水域宽敞,面对外海,风区很长,是对港区影响的主要波浪方向。
由于本次建设的后方堆场受已建的1#、2#泊位掩护,港外波浪经绕射后到达堆场前沿时波高较小,H1%波高约2.5m左右。
2.3、工程地质根据核工业华南工程勘察院编制的《深沪港区后方堆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在地质构造上,本地区属新华夏系晚期构造拗陷带,整个探区覆盖层厚度较小,且多为海相冲积砂土及强风化岩,基岩埋藏较浅,风化程度较低,岩面起伏变化较大。
拟建场地内在自然无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场地稳定性较好。
2.3.1、港区各岩土层的基本特征通过本次勘察,拟建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布有:①淤泥(Q4m)②细砂(Q4al)③淤泥质土(Q4m)④残积砂质粘性土(Q4el)⑤全风化花岗岩(γ52(3)c)⑥强风化花岗岩(γ52(3)c)⑦中风化花岗岩(γ52(3)c),其野外特征描述,土层埋深,层顶标高及土层厚度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2.3.2、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有关参数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2.3.3、地震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划分,该港区搞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2.4、工程特点:本工程的主要特点是:本工程主要由90米长的工作船泊位、1090米长的驳岸、陆域、堆场道路、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等单位工程组成,各单位工程各自存在,又互相制约。
2.4.1、本工程施工条件较好,施工难度不大,工程施工的关键在于落实陆域回填所需的大量的中粗海砂及土石方的来源。
2.4.2、本工程工作船泊位的岸线长度短,基槽开挖、基槽炸清礁工程量少,需要协调好施工船机的进场及施工过程中的合理安排,以便于施工管理。
2.4.3、陆域形成面积大,工程所在地的水深较浅,基岩埋藏较浅,施工船舶需要赶潮施工,部分回填砂需要陆上进行。
2.4.4、施工期间需要避开不利自然因素,特别是在台风期间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工程能够按期、保质完成。
2.5、施工条件2.5.1、水、电施工条件本工程建设依托条件较好,已建成的1#、2#泊位及配套设施为后方堆场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水、电、路等外部条件。
由业主提供的引接电源可基本满足要求,为防止临时停电,保证施工和生产的顺利进行,现场配备1台120KW发电机。
2.5.2、通讯条件施工现场配三部有线电话,其中一部配传真机,电脑2台,移动电话多部,大功率对讲机一台和手提对讲机20部,作为现场施工通讯工具,形成工地立体通信网,保证工地通讯畅通。
三、施工准备工作3.1、施工准备工作3.1.1、施工准备工作内容:(1)、现场组织机构的建立,制订项目经理部岗位责任制;(2)、技术准备: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生产、技术等方面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认真熟悉图纸,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劳动力、工程材料等工作计划;(3)、地材来源落实。
由于工程所在地位于镇区附近,当地土石材料及中粗海砂较为缺乏,因而本工程一旦中标,即成立由项目经理领导的协调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落实较近的地材来源事宜,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4)、施工人员、施工船机进场;(5)、施工临时便道,施工用电及用水线路布设;(6)、临时生活、办公及临时工程等设施的建造;(7)、办理施工许可证、进场手续;(8)、施工基线布设和测量点校核。
3.1.2、施工准备工作顺序3.1.3项目部主要技术力量配备和主要责任3.1.4项目部组织机构项目部组织机构网络如下:项目部组织机构网络图3.2、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进度计划依据标书、业主要求的施工总工期21个月及节点工期要求。
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单位强大的施工技术力量及优势,保证按期完成,其施工进度安排详见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四、施工协调管理4.1、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⑴、工程开工,我们即与设计院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我们的施工实施方案。
向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中,包括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情况,协助设计院完善施工图设计。
⑵、向设计院提交施工总进度计划,积极参与设计的深化工作。
⑶、参加施工图会审,协助业主会同供应商(制造商)提出商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物资选型。
⑷、对施工中出现的情况,按驻地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处理。
并会同业主、监理、设计代表根据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进行部分验收、中间质量验收、交工竣工验收等。
⑸、协调在施工中需与设计代表协商解决的问题,协助设计代表解决施工过程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与设计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4.2、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协调:⑴、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大纲》、《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质量管理。
在班组自检和项目部专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⑵、贯彻我单位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并据此对各施工班组予以监控,确保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