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
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过程
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 * 定义: 指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 接收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 * 特点: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3、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 4、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教育信息、
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
板 模 无 录 幻 电 书 型 线 音 灯 影 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广播 录 计 电视 像 算
√ √ √
√ √ √ √ √ √
机 √ √ √
√ √ √
√
√
√ √ √ √ √ √ √
2、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征
2、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教学媒体的两个基本要素:
用于存储和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 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的媒体。 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教学媒体 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学媒体
3、信息化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发展
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 段、电子媒体阶段 电子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 信息化教学媒体(现代教育媒体) 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并用来传递 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工具。
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师生关系
教师(主体)
媒体 (多重角色)
学生(主体)
2、人机关系
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 1、模式的含义及构成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教学思想和理 论指导下,师生之间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形成 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策略、结构和程序的活动范 型。 ◆构成: 教学思想或理论、教学目标、 技术环境、教学策略、
1、讲授——演播法 2、探究——发现法 3、问题教学法 4、程序教学法 5、微型(微格)教学法 6、模拟训练法(操作性训练、工作情景训练、 实验情景训练、研究方法训练等) 7、成绩考察法(课堂提问应答分析法、声像 记录分析法、计算机考察法)
三、教学媒体的特性
1、教学媒体的特性
(1)呈现力
(2)重现力
(3)传送能力
(4)可控性
(5)参与性
教学媒体特性一览表
媒体种类
教学特性
教 科 书
√
空间特性 呈现力 时间特性 运动特性 重现力 即时重现 事后重现 传送能力 无限接触 有限接触 参与性 感情参与 行为参与 受控性 易控 难控
√ √
√
√
(1)学习类型
(2)媒体所需费用(成本)
(3)媒体所能达到的效能 (4)学习类型与媒体效能的关系
(5)媒体最优选择范围
媒体最优选择范围H源自M~H成 本也可选 择区
M
L~M
最优选 择区
L
LP
MP
HP
效能
施拉姆公式
媒体产生的功效 媒体用选择几率
需要付出的代价
若多种媒体都能得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应选择和使用成本低、需付出努力少 的媒体。
电视类媒体
包括电视、录像、影碟、闭路电视系 统、微格教学系统等,储存与传送活 动的图像与声音信息。
计算机类媒体
包括教学模拟机、教学游戏机、计算 机、计算机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 机校园网等;它能在各种教学活动中 实现文字、图表、图像、活动图像等 教学信息的传送,储存与加工处理, 与学习者相互作用,开展有效的教学 活动。
人—机关系
2、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1) “传授型”教学模式(以教为主)
(2) “自主学习型”教学的模式(以学为主) 支架式教学策略 锚链式(抛锚式)教学策略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3) 远程教学(学习)模式
讲授型模式(同步、异步)
以个体学习为主
以小组学习为主
四、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2)电声类媒体
(3)电视类媒体
(4)计算机类媒体
光学投影类媒体
包括幻灯、投影、电影等媒体,主要 通过光学投影,把小的透明或不透明 的图片、标本、实物投射到银幕上, 呈现所需的教学信息,包括静止图像
和活动图像。
电声类媒体
包括广播、录音、录音带、唱片、语 言实验室等,它将教学信息以声音形 式储存和播放传送。
由硬件和软件两要素组成。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1、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 (1)传统教学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 2、按媒体印刷与否分类 (1)印刷型媒体 (2)非印刷型媒体 3、按技术特点分类 (1)数字媒体 (2)非数字媒体
4、按作用于人的感官分 (1)听觉型媒体 (2)视觉型媒体 (3)视听型媒体 (4)相互作用型媒体 5、按媒体的物理性能分 (1)光学投影类媒体
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 (1)再现功能
(2)集成功能
3、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功能
(3)交互功能
(4)扩充功能 (5)虚拟功能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
1、教学媒体编制的选择原理 (1)共同经验原理 (2)抽象层次原理 (3)重复作用原理
(4)信息来源原理
(5)最小代价原理
2、教学媒体运用的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