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爱情
人性是恶是善?人性是欲望是尊严?战争是无所不演的大戏台,每一出戏人们都在生与死之中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善恶,但战争之后又重归平静、秩序再造,所有的战争,它要的到底是结果,还是过程?这又何尝不是哲学家们思考的最为深刻的命题呢?
电影发明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中一个小小的浪潮,但这个浪潮的信息纪录却是海量的。著名的战争是电影最好的表现题材之一,每一场战争,都给了电影创作者们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在电影里,我们重温历史、解读人性、抒发情怀,也以电影之名对战争发出声嘶力竭的悲号。
《现代启示录》:导演科波拉的精心力作,改编自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名作《黑暗之心》。能有什么比战争更有摧残的力量呢?战争中的人充满了幻灭、虚无、疯狂、绝望和死亡,《现代启示录》正是展现了这个幻灭世界的众生相。越战本身只是这部电影的外壳,同样的情景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还有战争,同样扭曲和异化的人性就还会存在。
《英国病人》
《美丽人生》
《兵临城下》
《猎鹿人》
《桂河大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莫斯科保卫战》
《猎杀U517》
《从海底出击》
《细细的红线》
《西线无战事》
《伦敦上空的鹰》
《全金属外壳》
《火线下的勇气》
《现代启示录》
《辛德勒的名单》
《拯救大兵瑞恩》
《一九零零》
《兄弟连》
《桥》
《太阳之泪》
《勇敢的心》
《冷山》
《全金属外壳》:通过一群新兵从训练营到越战战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库布里克不仅表现了越战的悲剧性,也用自己的方式阐释了要将天真青年变成残酷的士兵,就要给他们穿上金属盔甲,同时毁灭他们柔软的人类心灵。似是而非的镜头,少许的不真实,恰恰是库布里克放大战争荒谬性的武器,成为对人性最根本的呼唤。
《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其思想的严肃性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美丽人生》
《兵临城下》
《猎鹿人》
《桂河大桥》
《猎杀U517》
《从海底出击》
《一九零零》
《兄弟连》
《桥》
《太阳之泪》
《钢琴师》
《上甘岭》
《地道战》
《地雷战》
《闪闪红星》
《渡江侦察记》
《》
《卡萨布兰卡》:英格丽·褒曼与亨弗莱·鲍嘉主演,片中一曲温柔蚀骨的《时光流转》曾让多少人唏嘘不已。最终道义战胜了爱情,里克在机场目送心爱的人离去,因战争失落的爱情让人无奈。他的临别台词“我们如何也战胜不了这个疯狂的时代”。反映了当时一代人的心声。
《滚滚红尘》:三毛的剧本,罗大佑的歌,乱世中无法把握的爱情,都透着一种悲凉。秦汉和林青霞所演绎的爱情故事,蕴涵了太多的深情与无奈,其实我们无法把握的东西已经太多,又何止战争与爱情呢?
火线下的勇气——战争中的正义
“我是为了正义而战的。”正义,这一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词语让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也许随着对人类战争史的反思,正义的定义在很多人心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可是那些反压迫、反侵略、为了自由和解放而战死沙场的勇士依然在银幕上感动了我们。我们反思战争,渴望正义。
《乱世佳人》: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是一部二十多年前轰动全中国的南斯拉夫电影,“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其中最著名的台词。一个叫瓦尔特的民族英雄和他的战友,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萨拉热窝,反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瓦尔特被当年中国的男孩子尊敬着崇拜着,可能真正令人敬佩的是斯拉夫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英勇善战的大无畏气概。
《生死豪情》(又译《火线下的勇气》):第一部以海湾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被称作是90年代的《罗生门》,丹泽尔·华盛顿同梅格·瑞安主演。影片通过追查一个在战争中牺牲的女军官死亡的真相,探讨了什么才是战争中真正的勇气与公正。在同样充满了欺诈与背叛的军队,也许只有面对事实、承认事实才是最大的公正。
《西线无战事》:一战期间,保罗在“为祖国而战”的狂热煽动下报名投军,渐渐了解到真正的战争是饥饿、血腥和死亡。“西线无战事”之时,保罗为追逐一只美丽的蝴蝶,被流弹击中丧生。影片以沉重的笔触,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对人性的摧残,影片结尾的镜头被视作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声枪响过后,保罗伸出战壕抓蝴蝶的手立即痉挛成一团,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回味,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广岛之恋》:法国大导演阿仑·雷奈执导,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剧本,是典型的“左岸派”作家电影的产物,有明显的意识流风格。这里爱情被演化为某种符号,象征个体在战争中的精神创伤,传递着关于忘却与记忆、伤痛与疯狂、精神与欲望的种种复杂信息。影片所探讨的不再是战争对人类表面的伤害,而是更深层次上的精神创伤。
《英国病人》:一段超越了国界与道德的脱俗爱情,一部关于爱和人性的史诗。同样以二战为背景,和以往影片不同的,本片选择了新的更高的视角:人性的视角。片中所有的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在人性面前,国界、战争、政治立场都显得那么渺小。爱是有毁灭性的,但却无法与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相比。也许只有超越战争,回归爱,回归人性才让我们感动。
《细细的红线》:同样以二战为题材,探讨人性的影片,与《拯救大兵瑞恩》有着完全不同的角度与世界观。本片通过一场噩梦般残酷的血战,让我们回到二战看人类的自我毁灭。逃兵在海边呢喃的内心独白、漫山遍野的长草以及在民谣《Silence》的背景音乐下美国兵与日本兵失去理智的如动物一样的互相杀戮,将战争的荒谬和恐怖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英雄,没有恶魔,只有混乱和没有人性的氛围。最后影片却以独白的方式质问观众:你的内心也有恶魔的一面吗?
我所看过的战争电影
我一直认为,战争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客观力量,也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尽管人们都向往着和平与宁静,而战争从不间断地陪伴着人们。
在更多的人眼里,战争是英雄和豪杰辈出的时势,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人性碰撞,战争是满目苍夷的凄凉与伤痛,战争是驱之不散的梦魇,战争给予人们至高无上的荣誉、也给与人们万劫不复的毁灭,人们在战争中体验生与死,体验着伤与痛,感受着无助与绝望,感受着血与泪的悲鸣。
丧钟为谁鸣——战争中的人性
人性可能是关于人最复杂的思考,战争片的导演不再满足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再现,对交战双方正义与非正义的简单划分,而是投入了对人性更深刻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互相残杀?为什么会有敌人这样一个概念?人性在战争中怎样的被扭曲和异化?为什么不断创造却又不断毁灭?
《拯救大兵瑞恩》:为了抚慰接连三次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心,八个战士在激烈的战火中踏上了寻找、拯救她最后一个儿子的征程。八个人的生命换一个人的生命,这值得么?在残酷的生死之后,我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这绝不是一个8比1的数字概念,瑞恩正如一个象征,他是所有母亲心中的生命,他是所有战士对归家的渴望,他是这场战争的希望,为了更多的人不用背负着战争的阴影幸福的生活。
让我们随着电影亲历一场场触目惊心的战争吧。(资料以年代排名先后)
1939年
《乱世佳人》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主演:费雯·丽、克拉克·盖博
时长:222分钟(影片)、238分钟(包括开场、中场和退场)
1940年
《魂断蓝桥》
导演:茂文·勒洛依
主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
片长:109分钟
《卡萨布兰卡》
《广岛之恋》
《莫斯科保卫战》:这是一个冬天的神话。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190个师,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直驱莫斯科城下。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朱可夫的领导下成功地粉碎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企图,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第一次惨重的失败。本片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围绕德军入侵苏联和莫斯科战役,展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反映二战的经典巨作之一。
《魂断蓝桥》
这部风靡全球半个世纪之久的美国电影,让“蓝桥”成为经典爱情的美好回忆,以二战为背景,由费雯丽主演,有着更多催人泪下的悲剧色彩。纯洁的爱情被战争摧残,天真美丽的女子为了生存沦为妓女。只有亲眼看着美的东西被毁灭,人们才会意识到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绝望的女主角在滑铁卢桥上向疾驶的汽车扑去时,我们知道她不过是千千万万战争的牺牲品之一。
经典爱情悲剧
《魂断蓝桥》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内容虽有些传奇化,但文艺气息浓厚,具有甚高的催泪效果。整部片有感叹造化弄人外,也恰可作为那个时代道德观的纪录。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使得这个标准爱情悲剧故事背后有着反战讯息。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更是风靡全悱恻的悲剧情节在东方大受欢迎的同时,在西方却并不能算是最受欢迎的。战乱中的爱情片有着其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演员细腻的表演,更能感动感情细腻的东方人,这也许就是该片能在东方有着轰动效应的原由吧。影片中对社会阶级亦有描写,从而对战争和社会的深层原因有一定的揭示。
《钢琴师》
《滚滚红尘》
《上甘岭》
《地道战》
《地雷战》
《闪闪红星》
《渡江侦察记》
乱世之爱
乱世总是和战争伴生,就像生离和死别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乱世中,对于离别就犹如生死,人们内心脆弱到了极点,而唯一让人看到希望的,那就是爱。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只有在乱世中才显得夺目和珍贵,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战争也只有在爱情的叹息面前才显得残酷和无力。
《勇敢的心》:“Freedom!”威廉华莱士行刑前的最后一声呼喊,激动了当时多少观众。这部反映13世纪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影片有着雄浑壮阔的战争场面,刀光剑影中缠绕着铁血柔情,悲壮的结尾。梅尔·吉布森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就夺得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梅尔·吉布森将这个为了自由而战而死的苏格兰民族英雄刻画得感人至深。“不自由吾宁死”的勇气,激励着后来人继续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