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4、蜀道难【走近作者】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李白年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
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以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为主),总结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驰骋想像,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
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了解背景】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
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又据孟棨《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
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
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
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解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诵读指导】丰富的情感,辅之以大胆超凡的手法,李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峻险雄奇的意境,展现了其雄放浪漫的诗风,在朗读中应进一步体现:(1)赞叹处高昂些;畏惧处略快些;忧虑处低沉些。
(2)联想处,思绪远扬,略慢些;夸张处,极力渲染,略快些,语势盛些;拟人处,如临其境,情切些。
【课前预习】1、读准并识记下列字的读音噫吁嚱(yixūxi)鱼凫(fú)秦塞(sai)萦绕(yíng)石栈(zhàn)猿猱(náo)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an) 咨嗟(zījiē)喧豗(huī)砯崖(png)崔嵬(wéi)吮血(shǔn)2、识记课文注释。
【课堂学习】1、全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不求惟一,有理即可)。
2、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和艰难的?请逐段加以分析。
【艺术特色】1.大胆的夸张。
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
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
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写到人的惊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
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山水形象的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果真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吗?果真是山高可以回日吗?蜀道之难果真是“难于上青天”吗?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存在这种情形的。
这就是艺术的夸张。
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形象、面貌,会在夸张这个放大镜里,得到非常鲜明、突出和生动的表现。
2.奇特的想像。
想像,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是形象赖以表现的基本方法。
本诗作者的想像力是非常奇特的,不是一般的艺术想像,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人意外的。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多么惊人的想像!为了说明山的高大,他的想像里会出现“六龙回日”,把太阳和高山联系了起来。
有时诗人是“心游万仞”,站立在群山之上:“连峰去天不盈尺。
”有时他又“思接千载”,回到了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他的想像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白昼。
他的想像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所不到的。
正是借助这种丰富、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想像,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适合于表现蜀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等生活现象,并且把它们组织在自己的诗篇中,以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
3.强烈的感情。
《蜀道难》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
一开始,“噫吁,危乎高哉!”这一声惊叹便强烈地震撼着人心。
全诗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情绪的句子。
这些表示惊叹的句子,因为它们都是紧接具体描绘之后的诗人的具体感受,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加强了读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
另外,即使是那些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绪之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这些诗句时,会感到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冲击和震荡着我们。
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来。
因此,自然景物就被涂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而诗人的主观情绪也就获得了鲜明的形象性。
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4.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等。
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采取适当的语言形式。
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体裁的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
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
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
后半部分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表现。
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
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有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平平仄仄千句一律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
【文苑寻宝】李白轶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
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
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
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
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
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