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思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逻辑与思维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属于逻辑学范畴,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学科,逻辑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负有重要的责任。
因为逻辑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
因此,学习逻辑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保障思维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并把所学到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技能及思维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能力支撑。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逻辑与思维技巧》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它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推演技巧的应用。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为了学好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要认真阅读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包括公式、符号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由此及彼,融会贯通。
第二,要注重联系思维和论证的实际,努力把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思维的技能和论证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做练习题,同时注意应用逻辑工具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和论证中存在的问题,把学习逻辑和应用逻辑、提升思维技巧自觉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逻辑与思维(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第三节逻辑学的作用!第四节学习逻辑学的方法【重点难点】1.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常项和变项2.逻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思考题】写出下列判断或推理的结构形式,并指出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2.如果没有文化,那么就学不好理论。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念概述第二节准确运用概念的逻辑基础第三节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第四节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重点难点】1.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2.概念间的外延关系3.定义的要素、特征、分类]4.定义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课堂讨论【思考题】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1)A.逻辑学 B.思维的逻辑形式 C.单独概念 D.集合概念(2)A.相容关系 B.同一关系 C.反对关系 D.全异关系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
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
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以下哪项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出现的类似A.天下雨,地上湿。
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是徒劳。
3.“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
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
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第三章直言命题及其演绎推理(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命题(判断)概述第二节直言命题第三节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第四节三段论【重点难点】1.直言命题(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E、I、O四种命题间的对当关系3.对当关系直接推理和判断变形直接推理的有效式及推理规则4.三段论推理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课堂练习【思考题】1.在对当关系中,已知A与E为反对关系,A与O为矛盾关系,求证E与O为差等关系。
2.运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的工人是青年”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A.有的青年是工人B.并非所有工人不是青年C.有的非青年不是工人3.某计算机所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12名职员。
有关这12名职员中,以下有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I、有人是会用计算机。
II、有人不会用计算机。
III、主任会用计算机。
以下哪项为真名职中都会用计算机名职员都不会用计算机C.只有一人不会用计算机D.只有一人会用计算机4.“有些导演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有些导演是大嗓门B.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导演C.所有导演都是大嗓门D.有些大嗓门的不是导演E.有些导演不是大嗓门5.王晶:因为李军是优秀运动员,所以,他有资格进入名人俱乐部。
张华:但是因为李军吸烟,他不是年轻人的好榜样,因此,李军不应被名人俱乐部接纳。
张华的论证使用了以下哪项作为前提Ⅰ有些优秀运动员吸烟;Ⅱ所有吸烟者都不是年轻人的好榜样;Ⅲ所有被名人俱乐部接纳的都是年轻人的好榜样。
A.仅ⅠB.仅ⅡC.仅ⅡD.仅Ⅱ和ⅢE.Ⅰ、Ⅱ和Ⅲ6.“所有名词是实词,动词不是名词,所以动词不是实词”,以下哪项推理与上述推理在结构上最为相似A.凡细粮都不是高产作物。
因为凡薯类都是高产作物,所以凡细粮都不是薯类B.先进学生都是遵守纪律的,有些先进学生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都是遵守纪律的C.铝是金属,又因为金属都是导电的,因此铝是导电的!D.虚词不以独立充当句法成分,介词是虚词,所以介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E.实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连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所以连词不是实词第四章复合命题及其演绎推理(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联言命题及其演绎推理第二节选言判断及其演绎推理第三节假言判断及其演绎推理第四节负判断及其等值推理【重点难点】1.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重点)、负命题的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及其真值表;2.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的规则及有效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课堂练习与讨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
2.断定了一个复合判断是假的,是否必然地断定了所有的支判断均假,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3.如果秦川考试及格了,那么钱华、孙旭和沈楠肯定也都及格了。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是真的A.如果秦川考试没有及格,那么钱、孙、沈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没有及格B.如果秦川考试没有及格,那么钱、孙、沈三人都没及格C.如果钱、孙、沈考试都及格了,那么秦川的成绩也肯定及格了D.如果沈楠的成绩没有及格,那么钱华和孙旭不会都考及格(E.如果孙旭的成绩没有及格,那么秦川和沈楠不会都考及格4.假设“如果甲是经理或乙不是经理,那么,丙是经理”为真,由以下哪个前提可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A.丙不是经理B.甲和丙都是经理C.丙是经理D.甲不是经理E.甲或丙有一个不是经理5.“SAP真或者SEP真,SAP真,所以,SEP假。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6.已知:(1)只有破获01号案件,才能确认A、B、C三人都是罪犯;(2)01号案件没有破获;(3)如果A不是罪犯,则A的供词是真的,而A说B不是罪犯;(4)如果B不是罪犯,则B的供词是真的,而B说自己与C是好朋友;(5)现查明C根本不认识B。
问:A、B、C三人中,谁是罪犯谁不是罪犯请写出推导过程。
(第五章关系推理与模态推理(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关系命题与关系推理第二节模态命题与模态推理【重点难点】1.关系的性质及关系推理的有效式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及其对当关系3.模态推理的有效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课堂练习:【思考题】1.直言命题与模态命题对当关系的比较。
2.列表分析模态命题对当关系推理的有效式。
3.小张比小孔重,小刘比小马重,小马比小王轻,小孔跟小王一样重。
据此可知()。
(2003年国家B类真题)A.小刘比小张重B.小孔比小马轻C.小张比小马重D.小孔比小刘轻第六章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类比推理及其应用第二节归纳推理及其应用;【重点难点】1.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2.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程度的方法3.归纳推理及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课堂练习【思考题】先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1.努力:成功正确选项为()!A.生根:发芽B.耕耘:收获C.城市:乡村D.原告:被告2.学生:学习正确选项为()A.农民:打猎B.运动员:锻炼C.孩子:玩耍D.教师:教学第七章行测考试中逻辑学题型分析(4学时)总结、答疑(2学时)三、考核方式和要求改革考试评估模式,打破过去一份试卷决定成绩的评估模式,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开卷和课堂测试等方式考核。
改革考试目标与考试题型。
考试的目标不仅在于检验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更在于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见解的能力。
因此,考核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题目的设计灵活,侧重分析能力的考评,取消记忆型试题,使学生的应试技巧由死记硬背转向融会理解。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正确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研究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部分:建议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一、使用的教材1.王海传、张永清等编著:《逻辑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范建洲等主编:《形式逻辑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二、参考书目1.雍奇主编:《实用司法逻辑学》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2.吴家麟著:《法律逻辑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3.吴家国等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陈康扬主编:《法律逻辑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