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平等 )
2、“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梁启超 )
3、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大同书 )
4、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
5、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一秉于礼)
6、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
7、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龚自珍)
8、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 )
9、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邓析)
10、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
11、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孟子 )
13、“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
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墨子.
兼爱中》 )
13、“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老子 )
14、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15、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白居易)
16、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韩愈 )
1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魏征 )
18、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唐)
19、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20、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北宋)
21、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唐高祖)
22、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顾炎武)23、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张居正)24、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明刑弼教)
25、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26、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张之洞)27、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一秉于礼)
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儒家思想 )
29、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 30、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杜预) 31、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董仲舒 )
3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无
为 )
3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程朱理
学 )
3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
淹 )
36、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
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 王安石 )
37、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
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完颜
雍 )
37、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便宜一十八事》 ) 38、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丘濬 )
39、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王夫之 )
40、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章太炎 )
41、“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夏朝 )
42、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 宗教祭奠仪式 )
4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礼记》 )
45、《管子》所反映的思想学派主要
是( 齐国法家 )
45、先秦儒家中,主张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是( 荀子 )
46、“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反
映了孔子主张( 社会和谐)
47、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兼爱 )
48、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庄子)
49、《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道 )
50、最早提出系统“法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 商鞅 )
51、商鞅反对复古倒退,主张( 不法古,不修今 )
53、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的同时,还
利用了( 五德终始说 ) 53、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 《春秋繁露》)
54、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著作的是( 《律本》)
5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 文治 )
56、隋唐时期贯彻“务在宽简,取便于时”原则的法典是( 《武德律》 ) 57、批评《礼记·月令》远离“圣人之道”的唐代思想家是( 柳宗元 ) 58、提出“性善情恶”说的宋代思想家是(李翱)
59、在朱熹看来,“礼之本”是( 德 )、
60、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黄宗羲 ) 61、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 王夫之 )
62、“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 变法改革 ) 63、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天朝田亩制度》)
64、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
65、“一秉于礼”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曾国藩)
66、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 )
67、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君主立宪)
68、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
6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早明确
提出于(《民报》)
70、“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
释者是( 章太炎)
7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
的历史人物是(夏禹)
7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7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民治)
7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
7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叔向)7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罪人不孥)
7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荀
子)
7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法家)
7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道家)
80、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公开性)
8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慎到)
8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
8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汉文帝)
8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新书》)
8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贾谊)
8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君为臣纲)
8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董仲舒)
8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 鲍敬言) 8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孝文帝 )
9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韩愈 )
9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淹) 9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张居正 )
9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
礼乐起源于(
农 )
9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
作是( 《夷氛纪闻》 )
95
、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 《天朝田亩制度》)
96
、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曾国潘)
9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立法机构 )
9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 梁启超 )
9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
(援引比附)
10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
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

A.老子 •
B.鲍敬言 •
C.庄子 •
D.王弼 •
E.贾谊
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
• A.周公 • B.管仲 • C.孔子 •
D.孟子

E.荀子
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
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

E.沈家本
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

E.强调“主权在民”
6、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
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 )

A.法条

B.法义

C.法数

D.类

E.式
7、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 )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

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

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

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