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 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3. 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想方法4. 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5. 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五、正文: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欧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中国名山中实属罕见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现代地
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发育着峨眉大断层、观心坡断层、挖断山断层和报国寺断层第二部分峨眉山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º26ˊN 103º26ˊE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一.地质部分本科实习报告牟珊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峨眉山简介: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43’42”~29°16’峨眉山,处于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北纬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有着无数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国”著称的中国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处于北纬30
度古文明发祥地唯一没有被沙漠化的地区峨眉山,位于北纬30度,四川盆地西南,因两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其三峰耸立,绝壁临天一、实习简介实习时间:2012年10月8日——10月28日实习地点: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景区以及周围景点实习方式:实地调查实习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二、实习内容1、景区学习2、市场调查3、践行导游三、个人工作第一阶段1、收集整理峨眉山旅游概况资料2、参与设计并制定游客访谈提纲3、参与设计文艺晚会方案4、参与完善调查问卷及游客访谈的修改第二阶段1、对游客进行访谈并记录,了解峨眉山低碳景区建设情况2、对峨眉山低碳景区相关设施进行照片收集,为写实习报告奠定基础3、积极准备文艺节目排练,更好地参与本次实习第三阶段1、整理在实习中获得的文字与照片资料2、查阅相关的论文资料3、参与撰写报告四、个人收获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实习,共参观考察了乐山大佛,大佛寺,黄湾阶地等景点,就景区蕴含着的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让我深深折服并吸引当然,也学到了,看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看不到的东西,让我明白学习一定要实践在实习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有很多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峨眉山低碳旅游建设在住宿,交通,环境保护方面的体现等对本专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旅游基本理论知
识的感性理解通过详细参观峨眉山及其周围景点,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知道不同类型的景点有相对应的景区规划,要联系景区的实际状况进行于此同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与游客的交流,让我提高了与同学、游客的沟通能力与技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素质拓展,让我感觉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团结的力量当大家都是一条心,为了团队胜利而做出的努力,让我很感动还有当爬山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总之不会让同学掉队,同学之间的情谊也让人难忘这次实习,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当看到望不到尽头的山路时,也只有不断地往前走峨眉山的实习,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积累,同学情谊的感动,我想这次实习我会铭记在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