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家乡——沂水

我的家乡——沂水


历史沿革
沂水县的境域,在夏朝公元 前21—16世纪,其北境、 东境入青州,其南境入徐州。 隋末,废东安县并于沂水县, 县属琅琊郡。沂水县名沿用 至今。 唐朝,公元622年(武德 五年),沂地属莒州,公元 634年(贞观八年),废 莒州,县属河南道沂州琅琊 郡(今临沂) 宋朝(北宋),沂水县属京 东东路沂州琅琊郡。 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 设道,沂水县属岱南道。1 928年裁道,属山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 水、莒沂县仍属山东省人民 政府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 署。1995年4月21日, 临沂行政公署撤销,建立临 沂市(地级市),县仍属之。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交通、电力、信息化、水利、通讯、卫生等基础设
施日趋完善。 工业经济门类齐全,农业经济特色优势明显。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8万人,


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3%。 境内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电网结构完善,电力充足。 通讯快捷便利 。 建成信息化中心。 全县卫生医疗机构健全。 基础教育结构完整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资源
水资源丰富,素有“百库千塘”之称,全县有水 资源8.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32立方米。 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种43种,主要有金、 铜、铁、水晶、钾长石、钠长石、石英、蛭石、 玄武岩等,分布集中,质地优良,易于开采。 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木材蓄积量达260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31.2%。 文物古迹荟萃,自然风光怡人,有“内外八大景” 之美誉。
旅游景点
• • • • • •
山东地下大峡谷 天然地下画廊 天上王城 雪山彩虹谷 姬王崮旅游区 跋山水库旅游区
• • • • • •
齐长城 穆陵关 四门洞旅游区 环沂河绿化带 水上公园 灵泉寺旅游区 四门洞旅游区
经济状况
沂水县工业经济门类齐全,农业经济特色优势 明显。 工业结构优势明显,是全国闻名的“食品城”、 “鞋业城”、“油顶城”,被评为“全国食品 工业强县”,油顶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 沂水县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之一 , 是全国果品、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商品粮基 地县,全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黄烟、蚕茧、 油料产量居全省前列。
我的家乡——沂水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沂水概况 四、基础设施 五、自然资源

六、人口民族 七、旅游景点 八、经济状况 九、行政区划 十、历史沿革

10052225 武传明 电子10-2班
地理位置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沂山南麓,临沂
地区北部,属于山东省临沂市。 东邻莒县,西与沂源、蒙阴两县交界,南 与沂南县毗连,北与安丘、临朐两县接壤。 县东西最大横距7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67.5公里,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约占 全省总面积的1.6%,是临沂面积最大的县, 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县。
地形地貌
沂水县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北部为低山 区;东部、东北部为丘陵;中部、南部为平 原。 最高点为县境北部的沂山南侧的泰薄顶山, 海拔916.1米。最低点为县境东北部的朱 双村东,海拔101.1米。 全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沂水概况
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现辖19个乡镇,1063个 行政村,111.19万人,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在 山东省县级区划面积中居第二位 沂水县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沂水县境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行政区划
沂水下辖19个乡镇:沂水镇、许家湖镇、马站镇、泉庄乡、 院东头乡、道托乡、杨庄镇、富官庄乡、圈里乡、沙沟镇、 诸葛镇、龙家圈、黄山铺镇、崔家峪镇、夏尉镇、高庄镇、 姚店子镇、高桥镇、四十里堡。 沂水镇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居东(营)红(花埠)、兖(州) 石(臼)公路交汇处,系沂水县人民政府驻地。总面积163 平方公里,辖95个村(居),属地管理人口17万人,其中农 业人口10万人。 马站镇位于八百里沂蒙最北端,地处三市五县中心,东红、 泰薛两省道纵横穿越镇境,青红、长深高速于境内交叉,全 镇辖66个行政村,6.9万人,总面积133.1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7.9万亩。
人口民族
沂水县主要系汉民族聚居区。 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共有汉族、回族、满族、藏 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壮族等8个民族。 1990年人口普查,全县共有汉族、回族、蒙古 族、藏族、苗族、 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白 族、土家族、傣族、傈僳族、佤族、高山族、水族 和达斡尔族等17个民族。 2009年沂水总人口为135万 ;城镇人口28.6万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