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淀粉糊化——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出现膨润现象继续加热,成为溶液状态的现象。

2. 淀粉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现象称为老化
3.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指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反应生成类黑色素
的反应。

4.膨润现象: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空隙逐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而膨胀,胶束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膨润现象。

(二)判断题
5. 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菌,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答: 是的.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而在室温条件(20 OC)下,只有果糖的浓度可以达到70%,其它糖的溶解度都低于70%,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6、淀粉的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

错,淀粉糊化过程中双折射开始小时的温度维糊化点或糊化初始温度
7、考虑到在20℃时要有好的保存性,果汁和蜜饯类食品最好利用66%蔗糖作为保存剂。

.错,,应选用淀粉糖浆,因其具有高溶解度,且最高浓度约80%保存性较好。

(三)填空
8.糖原是一种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_中,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_______或_______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

葡聚糖;肌肉;肝脏;低聚糖;葡萄糖
9.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液中的_______. 大小;形状;所带净电荷;构象
10.通常将酯化度大于_______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低于_______的是低甲氧基果胶。

果胶酯酸是甲酯化程度_______的果胶,水溶性果胶酯酸称为_______果胶,果胶酯酸在果胶甲酯酶的持续作用下,甲酯基可全部除去,形成_______. 50%;50%;不太高;低甲氧基;果胶酸
(四)简答题
11.碳水化合物吸湿性和保湿性在食品中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亲水能力大小是最重要的食品功能性质之一,碳水化合物结合水的能力通常称为保湿性。

根据这些性质可以确定不同种类食品是需要限制从外界吸入水分或是控制食品中水分的损失。

例如糖霜粉可作为前一种情况的例子,糖霜粉在包装后不应发生黏结,添加不易吸收水分的糖如乳糖或麦芽糖能满足这一要求。

另一种情况是控制水的活性。

特别重要的是防止水分损失,如糖果饯和焙烤食品,必须添加吸湿性较强的糖,即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转化糖、糖醇等。

12.请简述淀粉糊化及其阶段。

给水中淀粉粒加热,则随着温度上升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淀粉分子有更多的位点可以和水分子发生氢键缔合。

水渗入淀粉粒,使更多和更长的淀粉分子链分离,导致结构的混乱度增大,同时结晶区的数目和大小均减小,继续加热,淀粉发生不可逆溶胀。

此时支链淀粉由于水合作用而出现无规卷曲,淀粉分子的有序结构受到破坏,最后完全成为无序状态,双折射和结晶结构也完全消失,淀粉的这个过程称为糊化。

淀粉糊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温未达到糊化温度时,水分是由淀粉粒的孔隙进入粒内,与许多无定形部分的极性基相结合,或简单的吸附,此时若取出脱水,淀粉粒仍可以恢复。

第二阶段:加热至糊化温度,这时大量的水渗入到淀粉粒内,黏度发生变化。

此阶段水分子进入微晶束结构,淀粉原有的排列取向被破坏,并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增加。

第三阶段:使膨胀的淀粉粒继续分离支解。

当在95℃恒定一段时间后,则黏度急剧下降。

淀粉糊冷却时,一些淀粉分子重新缔合形成不可逆凝胶。

13. 简述碳水化合物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是食品中主要组成分子,碳水化合物对食品的营养、色泽、
口感、质构及某些食品功能等都有密切关系。

(1)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营养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中有70%左右是由糖提供的。

(2)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还原糖在热作用下可与食品中其它成分,如氨基化合物反应而形成一定色泽;在水分较少情况下加热,糖类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情况也可产生有色产物,从而对食品的色泽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游离糖本身有甜度,对食品口感有重要作用。

(4)食品的黏弹性也是与碳水化合物有很大关系,如果胶、卡拉胶等。

(5)食品中纤维素、果胶等不易被人体吸收,除对食品的质构有重要作用外,还有促进肠道蠕动,使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减少细菌及其毒素对肠壁的刺激,可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生。

(6)某些多糖或寡糖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香菇多糖、茶叶多糖等,这些功能性多糖是保健食品的主要活性成分。

(五)问答题
14.人们平时爱吃的面包,表面都有一层鲜艳的金黄色,这样不仅增加其表观,而且使面包的品质更加香甜。

请问:
1)这层金黄色是通过什麽反应产生的?2)影响这层金黄色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1)美拉德反应(2)①羰基化合物的影响②氨基化合物③pH值的影响④反应物浓度⑤温度⑥金属离子
15.非酶褐变将使果蔬制品产生哪些有害的变化?
答:非酶褐变是指不需要经过酶的催化而产生的一类褐变。

如美拉德反应、抗坏血酸氧化、脱镁叶绿素褐变等等。

非酶褐变,是果蔬产品在贮藏中发生的主要褐变反应。

非酶褐变使产品发生如下有害变化非酶褐变使产品发生如下有害变化::
1、营养价值降低水果蔬菜制品发生褐变后,由于维生素C被破坏,将极大地降低其营养价值和生理效果。

通过褐变,饮料中的一些必需氨基酸和糖类被破坏;氨基酸、蛋白质与糖结合后的产物不能被酶水解,所以人体对氮原和碳原的利用率随之降低。

因此,褐变的结果大大降低了果蔬饮料的营养价值。

2、二氧化碳及酸性物质增加α-氨基酸与糖或抗坏血酸反应产生的褐变,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逸出率与不饱和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成比例。

当还原糖与氨基酸反应时,生成种种还原醛酮,它们极易氧化成酸性物质,逐步引起产品pH值的降低。

3、造成产品商品价值的降低甚至报废损失果蔬色泽,是评论果蔬产品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非酶褐变不但使产品的色泽变灰变暗,并在褐变反应中,常产生带有荧光的中间体。

这样,使产品的感观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