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217P)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217P)
意识
1)人类
实践
2)实践
从物质到精神 追求 自觉有意识的 创造性是人所 特有
精神性需求
3)发现
4)创造
西 安 半 坡 出 土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马 家 窑 文 化 漩 涡 纹 瓶
现展阴 和现阳 谐,双 。象方 征彼 着此 宇依 宙存 万、 象制 遵约 循、 对消 立长 统、 一转 法化 则的 ,动 实态
2)人从事劳动(实践)
动物:本能活动
人
: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图片
3)人有精神性追求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 墨子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恩格斯
2、总结
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
2)黑格尔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 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 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体系。 美学方面的著作《美学》,共三卷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艺术 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 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黑格尔
二、美学的产生
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
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
1)精神性需求
感性:美的现象
感性
需要上升
理性
结 果
美学的产生
2)结论
当人们用理性干涉感性现象,试图研究所有能够 引起人美感的具体现象中所具有的共同点,也即研究这些 现象到底因哪些共同的特征、因素、条件等,使人们感觉 它们是美的,这时便产生了美学。
美学原理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美的产生→美学的产生→美学 的研究对象→为什么学习美学 →怎样学习美学
一、美的产生
思考:美因什么而产生?
罗丹的雕塑《沉思》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 《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 贝多芬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酝酿、筹划,一直到完 成《庄严弥撒》之后,才开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 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 《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 势磅礴、意境恢宏。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 者,《欢乐颂》也正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 勒诗中 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 、平等生活的渴望,也 正是贝多芬的最高理想。
3)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一1889)俄国革命家、 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著述活动是 多方面的,涉及哲学、经济学、美学、 文学、 社会学等各 个领域 。 美学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强调艺术跟现实的美 学关系。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 感兴趣的事物。
、我国对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
1 )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还是主 客观的统一;美和真善的联系与区别等等。
2)美感问题: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和伦理道德认识的
特点;美感与快感的异同;美感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3)艺术问题: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等方面的研 究;艺术美的问题。
、为什么学习Biblioteka 学3)具体的美学理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初, 物使之 然也。——《乐记》
顾恺之“以形写神”。 南齐谢赫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六 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 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画品录》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2、“美学”这一术语的产生及应用
1)鲍姆嘉通:提出应该使用Aesthetik(美学) 这个词语。
2) 黑格尔继续沿用了这一术语
Ae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 因为Aesthetik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 感的科学。……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 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 留。 ——黑格尔
1、西方理论家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
1)鲍姆嘉通
亚历山大· 哥特利市· 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 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 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 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 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 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 美学研究对象:感性认识的完善(寓杂多于统一,意 象的明晰生动)(以《最后的晚餐》为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继续思考:
为什么美会因人而产生?
在动物与人的对比中回答这个问题
1、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1)人有意识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 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 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 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 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讨
4)研究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美感产生时的心理活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移情说:“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 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 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 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 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 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 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 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1、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说平。
2、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德 4、李泽厚创造的图示
①文艺批评和欣赏的一般美学 哲学美学 美 历史美学 基础美学 学 科学美学 实用美学
②各艺术部类美学
③建筑美学 ④装饰美学(包括园林、环 境、服饰、美容等) ⑤科技美学
⑥社会美学
⑦教育美学
第二章:美 的 本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