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生了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方美学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标志(彬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而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而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一、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二、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一、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二、个性特征与社会文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心境。
先天因素-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心理因素美感心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用,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一。
6. 审美的心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方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心理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心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自己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支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四认为美学史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11.美育的历史与特点中国古代:一、追求以人为中心,以美善为基础的审美境界。
二、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很重视艺术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
西方古代:一、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
二、把这种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
他所谓的“游戏”和“强迫”是相对立的。
12.美育的特点一、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美育以生动鲜明的形象为手段。
三、美育是在个人爱好兴趣的形式中、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LESSON 213.美的产生美产生于劳动。
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直接呈现于对象的感性形式(色彩、线条、形体等),在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着人的劳动和创造。
这些形式成为人的智慧、灵巧和力量的标志,因此能唤起人们的喜悦而成为美的事物。
所以说美产生于劳动。
14. 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人类的劳动生产实践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实用需要,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首先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实用。
因为它们实用而且又体现人的创造,人们才喜欢这些事物,这些事物才有了美的性质。
在工具造型上的每一个新的进展,不但体现了实用效能的提高,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创造和智慧的发展。
在实用的基础上,才逐渐出现产品的装饰并分化出主要为满足审美需要的装饰品。
所以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15.美的本质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
美的本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没有自由创造也就没有美。
16.陶器陶器在实用的基础上更自觉地美化产品。
一陶器的造型和装饰具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分。
二、比较自觉地娴熟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如图案中的对称、调和、对比、变化、多样统一等17.中西方探索美在第三页上。
太长了。
18.人的审美需要百度答案:审美需要是具有诗性智慧的人用美的尺度衡量自己,建构自己,使自身从异己的自然和残缺不全的现实中超脱和解放出来的需要。
他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因为艺术是人的诗性智慧的对象化,他用想象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让人在其中进行诗意的卧游,在审美同谋过程中走向自由和解放。
LESSON 319自然美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1.人类社会之前,自然无所谓“美”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然事物才日益可亲。
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1.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凝聚着人的劳动,因而是美的。
2.未经改造的自然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
形式美是自 然与生活资料的中间环节。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自然美在美育上的意义:1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自然美可以培养人们的优美情操。
3可使人从疲劳中恢复,放松精神,得到休息。
20 社会美1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2社会美和理想有紧密的联系3社会美重在内容1 2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 3艺术美的特征:典型性:同一主题,不同艺术作品 21艺术美 的具体表现,但都表现其本质特征。
4为什么说艺术美来源于生活:1艺术家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3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形式的形态分类:自然形态(生命力、运动感、力度感)人为形态(抽象形态、自由形态、模仿形态) 概念: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具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 22形式美形式美法则体现了人类审美经验的历史发展(色彩、形体、线条、声音)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立、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23意境:情景交融。
“意”与“境”的关系:在意境形成过程中,境是基础,意是主导。
是以生活为基础,见景生情,缘情取景,达到情景交融,意与境的关系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各有所侧重。
已经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生动的形象、艺术家的情感、艺术技巧、欣赏者的想象。
LESSON 424美和真、善的关系:真是客观规律,善是功利;美是在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
25什么是丑A 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B 丑与恶具有密切联系,但不相等同C 形式丑26.美与丑:一、美与丑相互依存。
二、美与丑互相转化:美和丑是一种比较判断、同一对象具备美和丑两重特性、民族时代文化差异导致判断差异。
LESSON 527.艺术分类表现艺术、再现艺术、语言艺术表现的艺术:工艺、建筑、音乐、舞蹈等再现的艺术:雕塑、绘画、摄影、喜剧、电影语言的艺术:文学28各类艺术工艺:工艺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工艺品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一、形式美的规律,如造型,色彩的处理。
二、工艺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抽象性、夸张性、变形性,时代的趣味和格调要求,带有时代的烙印。
建筑:建筑艺术的造型与时民族的审美理想相关、通过体积、布局、比例、空间安排、形体结构、以及各种装饰(色彩,壁画,浮雕等)造成的韵律和情调,侧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音乐:音乐是动态的表演艺术,也叫表情艺术。
通过音乐所组成的表象)节奏、韵律、和声与复和声等,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发出美的声响,构成音乐表象,体现美),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音乐是最概括的艺术,表现性最强,是“心灵的舞蹈”。
舞蹈: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塑造直观与动态的感性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样式。
是动态的表演艺术,把人体作为表演手段,通过有组织,有变化节奏,动作和姿态来构成舞蹈美的形象,表现人的感情。
最根本的特点:虚拟性,抒情性。
雕塑:雕塑是在三度空间中以雕、刻、塑制作方法塑造的立体艺术形象,其形态具有实在的物质性。
是静态的再现意是,以动人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现实,宜于表现有理想崇高的正面形象,宜于观赏者从不同角度和距离进行欣赏和领悟。
摄影:摄影是动态的再现艺术,通过真实、优美的造型再现现实,反映生活。
具有真实性,瞬间性的特点。
戏剧:戏剧(主要指话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形象性,过程性。
电影: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以画面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是动态的再现艺术。
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文学:偏重于抒情性的表现艺术:诗歌、散文偏重于叙事性的再现艺术:小说LESSON 629审美关系的界定一】审美关系:A审美关系的基本特点:审美关系是社会中人与世界的一种精神关系,具有非现实性的特征。
B 审美关系并不弃绝与认识关系和伦理关系的联系。
C审美关系既有其普遍有效性的一面,又体现了个体的独特性。
二】审美客体物态审美客体:自然景象、人的自然体貌、各种形式因素三】作为审美客体的艺术作品①艺术存在的方式:艺术的意象世界中、主题的审美心理和经验中、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流程中②艺术品的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形式符号性、开放性③艺术创造力的主要表现: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灵感3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内容:题材、主题等形式:结构,艺术语言,手法,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有机体,他们构成了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
31.审美价值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审美价值首先与外在的形式有关。
艺术语言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审美价值与内在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如结构的独特巧妙,本身具有审美价值。
32.审美价值与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的生成,就是给内容以形式的过程。
凡能充分、恰当地表现形式、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形式,都会使艺术作品产生深邃的意义,从而具有审美价值。
33艺术分类价值范畴34.美美:美的价值载体一般是体现着完善与和谐的直观形象。
美的直观形象体现出与个体审美理想的适合。
优美:又叫“阴柔之美”,主体与客体的相对统一的宁静柔和的状态。
本质特征: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的平衡状态。
形式特征:柔媚和谐、安静秀雅。
美感特征:轻松愉快、心旷神怡。
壮美:又叫“阳刚之美”,是人在对象的审美活动中,对自身生命和力量的静态直观。
本质特征:主体对抗、政府客体的结果。
形式特征:巨大、急疾、雄壮。
美感特征:刺激、痛快、豪放、舒畅。
典雅:在阶级社会中,凡是与统治阶级的思想相一致的并显示着统治阶级的理想的对象称为雅。
形式特征:高贵精致、规矩庄严美感特征:平和恬淡,安静清新。
35悲悲主要特征:悲的价值载体一般是主客体冲突、斗争的艰苦过程,主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存在。
悲的直观过程呈现给审美主体的现实往往是艰难困苦,曲折不幸,是主体被压制毁灭,与主题的理想相背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