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内容摘要】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也是能让他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
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是人生永恒的乐趣。
而小学生是人生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抓好小学生的海量阅读,势在必得。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知识面太有局限性和缺陷型,其源泉很多要来自于课外海量阅读,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研究时,要把课外海量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在语文学习中,其实学生从语文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很片面、很局限,很多知识来源于课外海量阅读。
而要增强小学生课外海量阅读量,就必须认识到要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阅读对人生的影响伟大领袖孙中山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
郑板桥说过“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伍尔芙夫人说过“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可见,阅读对每一个人的发展和提高,对事业、家庭、社会活动等各方面获得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能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的需要的意义,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种下在心中梦想的种子;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形成能力;增加知识面;开拓智力;培养气质;激发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帮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课标也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
这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小学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很重要,既要抓好学生的课本知识,又要多读课外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么,究竟如何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二、家长要从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家长可以在墙壁上、柜台上,凡是学生视野可触之地,都可以张贴有少儿认图识物类挂图,孩子边爬爬、摸摸,家长在旁边读读,温馨又快乐。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里的书也渐渐丰富起来,儿歌、漫画、童话故事、中外名著、,不断增多。
不要让他们只规规矩矩的躺在书柜里,而是要让他们自由的逗留在沙发上、茶几上、床头柜上、甚至是孩子的玩具盒里。
做这些,只是希望让书像家具和衣服一样,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与书有着一份自然地亲切。
渐渐地,你会发现,只要在家,无论是寂寞时、郁闷时还是开心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随手翻开书本看那么一段,书本成了他们最忠实的伙伴。
孩子上幼儿园时,可以边唱儿歌边游戏,边泡脚边讲讲故事,边逛街,边认认广告牌,边逛超市边认商标等等。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这个时期,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了,孩子时常拿起书津津有味的朗读着,毫不掩饰的表达着自己的快乐情绪,自己常常融入书中的情节当中,开始慢慢地模仿,渐渐地模仿成了自觉。
而家长,这个时候可以静静地呆在一旁,密切的关注他的阅读进程,常常请教他已读或正在读的书中的相关内容,每一次,孩子总会给出他满意的答案,而家长,这时候,可以趁机引导他,启发他深入思考,与他一起探讨读书的方法,书中的情节,书外的拓展,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
双休日,可以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在书店呆上两三个小时,翻翻书架上自己感兴趣的书,孩子要求买书时,家长应该毫不犹豫的掏钱买。
为了保证书籍的丰富来源,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去学校图书室,或者是向同学、朋友借书,让他与同学交换阅读。
家长必须克服懒惰性,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陪孩子阅读时间在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俗话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下去,孩子的阅读能力必将有一个大大的提升。
三、教师要将课外阅读拓展到教学中1、补充性拓展阅读。
指文本内容而延展出去的拓展阅读,主要解决文本的背景,起到深化理解文本内容的作用。
例如,《金色的鱼钩》以鱼为线索,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在教学时,学生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知识缺失,将直接导致学生对炊事班长的行为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这个时候,有必要在课文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收集有关第五次反围剿的历史,或者画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线路途,或讲述长征中的感人故事,或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这样就能是深入感受到《金色鱼钩》中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品质。
2、迁移性拓展阅读。
指一文本的学习,迁移到其他类似的文本的阅读,迁移的方式可以从两个层面思考:一是由内容拓展迁移,二是由能力迁移,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围绕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从他们的言行中去判断他们的个性,并做出评价,那么之后的拓展阅读就可以从《草船借箭》到《三国演义》,并将课堂上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并作出评价。
从《草船借箭》到《三国演义》实现了内容的演绎,从评价《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到选择三国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评价,这是能力的拓展。
3、比较性拓展阅读。
指供与阅读材料相同主题的美文,通过比较鉴赏,体会相同主题的美文,通过比较鉴赏,体会相同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独特风光的美文,语言优美而抒情,学习后的拓展阅读就让学生去读读其他作家描写的“桂林山水”散文、诗歌,让学生通过评赏,感受由于作者的情感不同,表达出的文字独特性。
4、在课前诵读中融入海量阅读。
“预学”的第一步是落实课前诵读,课的开篇就能较好的推行文本拓展阅读。
如每一个年级或者语文教师收集与本单元或本课相关的词语,片段,故事等等,在课前诵读,这些诵读内容的选择和收集,只有充分准备,善于积累,然后在课前诵读中呈现,都是在推行拓展阅读。
5、在前置性学习中融入文本拓展阅读。
“前置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途径。
教师抓住文本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文脉梳理,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问题,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那么,在此环节,教师能很好的彰显拓展阅读。
如:每一篇课文的前置性学习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名人名言,警句,把收集的内容整理积累在学生自备的阅读积累中,这样,在小组交流时,可信手拈来,最终是让自己厚积薄发,出口成章,让学生的课外海量阅读得到才、充分体现。
如,前面提到的《金色的鱼钩》的补充性拓展阅读就是在“前置性阅读”中融入了文本的拓展阅读。
6、在小组交流展示中融入文本拓展阅读。
小组交流展示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能掀起高潮迭起的环节,在小组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是最能让拓展阅读水到渠成地融入课堂的,也是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的。
有老师提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时正和学生津津乐道在课文的欣赏和感悟中,突然来一个文本的拓展,容易冲断课堂节奏,影响教学效果。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要根据课文内容情况而定,要看老师的整篇某局意识,要在备课和设置前置性学习中下功夫。
细新的教师用心整理便会有这样的收获:有些课文适合分散着进行拓展阅读资料的交流,如:《只有一个地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有的课文却适合集中在一起进行拓展交流,如《母鸡》、《普罗米修斯》等。
例如执教《普罗西修斯》,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女娲补天》等很多神话故事以及不畏强权、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词语、名言警句等。
准备在课中展示,但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在执教本课时,如果让学生在一边从有关于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一边进行文本内容拓展,这样的确容易冲段学生深刻领悟普罗米修斯遭受那种生不如死的折磨却仍然不畏强权的情境的理解。
于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同感受,教师可以把本课拓展阅读集中在一起,放在学生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感悟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之后提问:从普罗米修斯的身上,我们还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集中展示自己收集到贴切文本内容的名言、警句为普罗米修斯写的题词,赞歌,以及阅读到的大量的神话故事等等,在学生拓展阅读交流中更深层次的领悟普罗米修斯及和他一样的英雄人物的这种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样,在集中交流展示拓展阅读中,不仅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活了,许多像他一样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在这节课中也活了,效果甚好。
7、在练测反馈总融入文本拓展阅读。
练测反馈环节一般是在一节课结束后的最后一个环节,均是对本节课的升华,拓展,延伸,出了一般的必要的作业以外,“拓展延伸”当然又是融入文本拓展阅读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结束,老师布置学生将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感悟画一幅画,配上一段文字,阅读乡土人情的相关文章、古诗。
又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结束,推荐阅读文章,给自己当环保写广告词,这些教学环节,都要求学生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了解周围身边的额生活,收集信息等,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任务,自然,文本拓展阅读也就很自然巧妙的融入课堂。
课件,只要老师引导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定能让每一节课都充满生长的气息,只要我们坚持推行文本拓展阅读,我们的语文课堂折射出的一定是学生广博的阅读、深刻的思考、流畅的表达、精彩的创作、强烈的欲望。
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无限可能、相信阅读的无限可能。
8、把握好阅读范围。
阅读的范围是很广阔的,除了阅读书本叫阅读,阅读社会、阅读自己的生活经历等等,这也叫阅读。
例如,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同类文章《我们共同的家园》、《别让绿色从眼前消失》。
学生平时收集积累的有关保护地球的名言、警句,把它摘抄或记住,这也是进行文本拓展阅读。
还有一种情况:读了这篇课文中地球受到破坏自然资料匮乏,学生马上能结合到我们当地因为修建高速公路而使周边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号召同学们要保护生态资源,联想到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周边环境等等。
其实,这也是在进行文本拓展阅读。
因为,孩子们在阅读社会,所以,我认为,文本拓展阅读应从阅读课文,阅读文章,阅读课外书籍延伸到文本外的相关文章,名言,警句,精彩片段,古诗,图片,再延伸到社会生活经历,所见所闻等等。
但是,不管是阅读什么,重在积累,贵在坚持,老师要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学生多阅读,会阅读,多积累,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