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基本规律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基本规律


④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
形态及生长量观测:IA=Wo/Wm; 群落生活力调查(《城市生态学》——孟德
政等译,1986); 现场盆栽定点监测;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
开放度、细胞膜透性、叶液pH值、植物体内酶体变化等。
思考: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缺点?
二、风与生物
五、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驯化(acclimatization)
➢Acclimation:在实验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机制,一 般只需要较短的时间。 ➢Acclimatization: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 化,通常要较长的时间。
休眠(dormancy) 昼夜节律和其他周期性的补偿变化
1. 动、植物是如何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
2005 1、从生态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6分) 为什么高山植物矮小(6分)
小测验
一、名词解释(10分) 1、阿伦定律 2、生态幅
二、填空(30分) 1、 光因子主要从____,_____,____ 方面作用于生物。 2、 ____,____是影响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最重要生态因子。 3、假设泰安市全年平均≥0℃的积温4731℃,≥10℃的积温4200℃。美国白蛾蛹发
1)综合作用
2)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生活因子的不可代替性与可补偿性
光、热、水、空气等生活因子是生长发育中所需要 的生存条件,它们同等重要,缺少哪一种都能引起 植物的正常生活失调,甚至死亡。并不可由其它因 子代替,即生活因子的不可代替性,或同等重要性 定律。强调的是不可缺性。
七、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
50 40 30 20
6.00 10.00
14.00 18.00 20.00
沙滩壁虎的行为调节
身体姿势 移动
创造条件
八、适应组合(Adaptive suites)
1、沙漠植物的适应组合 2、沙漠动物的适应组合
重点:
1、名词:主导因子、限制因子、生态幅、 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内稳态机制
第四章 其他生态因子与生物
一、大气与植物
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因子的生态作用
(1)大气污染与植物
①大气主要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影响)
SO2:伤害阈值为0.25~0.55ppm,2~8h; 典型症状——叶片脉间呈不规则的点、条或块状 坏死区。
HF:伤害阈值>40ppm; 症状——叶尖和叶缘坏死。
O3:伤害阈值0.05~0.15ppm 0.5~8小时; 症状——叶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小斑点。
盐角草
碱蓬
拒绝吸收——不透盐植物
富集盐分——聚盐植物
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
三、土壤与生物
(3)植物对土壤适应的生态类型
对pH值的适应:嗜酸性植物 嗜酸—耐碱植物 嗜碱—耐酸植物 嗜碱植物
钙土植物 盐生植物 抗盐植物
三、土壤与生物
(4)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如汞、镉、砷、 化学农药污染等。
环境梯度
低死 亡线
最适区 适宜区
高死 亡线
※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 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的大小。
eury- 广 广温性生物eurytherm 广湿性 广盐性 广食性 广光性 广栖性
steno- 狭 狭温性生物stenotherm
狭湿性 -hydric 狭盐性 -haline 狭食性 -phagic 狭光性 -photic 狭栖性 -ecious
生活因子在量上不足,却可以由其它因子的增加 或加强而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即生活因子间的可补 偿性(compensation of ecological factors)。又 称为生态因子间的可调剂性。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生态因子作用的方式
1)拮抗作用 2) 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1、Liebig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水桶原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 量状况的矿质养分的量被称为最小量律。
此后有学者提出“最大量律”。
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2、限态因子之间的综合 作用,其中:
4)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
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 程中,每各种都留下了环境的烙印,常作为 指示者,反映环境的某些特征。
如海州香薷,在安徽指示铜的存在,在 辽宁、河北等地则成为路边杂草,失去 指示意义。
三、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 间的相互关系
中适区 温 度
高适区
育起点温度为10 ℃ ,蛹至成虫羽化高峰所需的有效积温平均值为160日度 ,则来 年美国白蛾的危害可能____。
二、从生态角度解释下列现象(60分)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植物矮小 枣发芽,种棉花
区分它们对于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 布都很重要。前面提过地形因子间接影响光、温 等的分布,是间接因子;这些地方的光、温、水 分等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1)综合作用
2)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生物一生中并不需要固定不变的生态因子,而是 随着生长发育不断变化,及发育阶段的不同需要 不同的因子组合。
六、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
内稳态(homeostasis)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体 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它或多或少能够减少生 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此机制能增加生物的生态耐受幅度,使其成 为一个广生态幅物种或广适应物种。可分为:
内稳态生物(Homeostatic organisms) 非内稳态生物(Non- homeostatic organisms)
树冠指示风向
三、土壤与生物
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
土壤的结构
生物对土壤的形成作用
土壤的形成过程
三、土壤与生物
(1)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
①pH值<3 或 >9对根系严重伤害 ②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
三、土壤与生物
(2)植物的盐害和抗盐性
獐毛
三角叶滨藜
排除盐分——泌盐植物
田菁
稀盐植物(稀释盐分)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1)综合作用 2)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限定性 5)生活因子的不可代替性与可补偿性
1)综合作用
阳光 温度
养分
二氧化碳 水
1)综合作用
2)非等价性
有的生态因子“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对植物或其它因 子的变化起着更大的制约作用”,称为主导因子 (leading factor)。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 化 。调控环境的杠杆。
2、谈谈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有哪些重要 的定律?
3、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4、动物是怎样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稳定的?
植物所2000 1、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哪几类? 2、什么是短日照植物?什么是长日照植物?其分布有什么规律性? 3、简述0℃以上的低温对喜温植物的危害。 厦大2003 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____,
土壤监测——植物群落调查,蔬菜及作物调 查,实验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种模式
影片
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基本规律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三、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大环境和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五、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六、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 七、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 八、适应组合
1. 光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有哪些特点?其对动物和植物各有什么生态作用? 2. 解释:耐受性定律,并举例说明其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作用。 5. 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
“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O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 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VS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 围。
乙烯:伤害阈值10~100ppb; 症状——“偏上生长”致使叶片、花、果脱落。
大气因子的生态作用
(1)大气污染与植物
②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吸收CO2,释放O2 ; 吸收有毒气体:吸收SO2及HF最优; 驱菌杀菌作用:分泌杀菌素,1ha松柏林24h分泌34kg; 阻滞粉尘:针叶林32~34t/年,阔叶林68t/年; 吸收放射性物质:γ-射线; 降噪。
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就是限制因子。
任何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 为限制因子。 调控环境的“钥匙”。
3)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 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种生物的 耐性限度,则是该种生物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_____,____,____甚至生物圈作为研究对象(4分) 2, 光因子主要从____,_____,____ 方面作用于生物。(3分) 3, ____,____是影响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2分) 4,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具有明显的规律,这主要与____有关。(2分) 华东师大1997-2002 简答题
③大气污染监测——指示植物
a.作为指示植物的基本条件:
能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强度; 能较早地发现污染(对大气污染敏感); 能同时检测多种大气污染物; 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年轮化学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