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环境与生态因子-优质课件

1环境与生态因子-优质课件

同种植物可由于环境变化而导致形态、结 构、生理等特性不同。
东北三省、 苏、皖、浙
河北承德
北京郊区
左旋一叶萩碱右ຫໍສະໝຸດ 旋一叶萩碱右旋一叶萩碱一叶萩
活血舒筋,健脾益肾
北极柳树
薄荷
环境 植物生存空间所存在的一切客观因素总和。
如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等。
环境因子 生物体外全部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 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
长江流域年降雨量1500mm为农业作物 带 而海南岛年降雨量1500mm的地区为热带草 原。
二、非等价性与阶段性
在植物生活环境中,对植物起作用的因子中 有1~2个起主要作用的为主导因子。 例: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热带的高温、高湿度对热带作物来说,都 是主导因子;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水是植物的 主导因子;
(四)土壤层
位于岩石层表面,以岩石圈为母质,在生 物体的参与下形成。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其他星球也有生物吗? 生物圈2号???
金星有浓密的大气层,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97%以 上,还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气及氯化氢等。强烈 的“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65-485摄氏度,温差很 小,基本上没有昼夜、季节和地区的差别。金星表面的气压为 90,相当于地球上海洋深处900米左右所受的压力。金星表面 不存在任何液态水,没有任何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二)水圈 由地球表面71%海洋及冰川、河流、湖泊、
土壤和大气中的水构成。 各地区水质不同,构成植物环境生态差异。 水分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和河流排水进行流
动及再分配,维持地球上的水分平衡。
(三)岩石圈
地球表面约30~40km厚的地壳层。 通过火山活动和放射衰变影响大气圈组 成,并和水圈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形成土壤 的主要物质基础。
江油附子
绵阳道地药材
涪城麦冬
二、土壤因子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等。 土壤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土壤生物:微生物、藻类、软体动物等 土壤肥力: 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
"岗榆砂杨河滩柳,山坡松柏核桃沟, 碱地白蜡和柽柳,砂岗地里栽桐树"
地肤
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
罗布麻
星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为-121摄氏度。
生态圈稳态
概念: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 状态 。
能量基础: 稳定的能量来源 物质基础: 物质上自给自足 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
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大 气 污 染
酸雨
水 污 染
赤 潮
海 鸟
惨 死 沙 滩
二、植物环境有关概念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最小因子定 律与系统论中的水 桶理论涵义一致:
“一个有多块木 板拼成的水桶,当 其中一块木板较短 时,不管其他木板 多高,木桶装水的 总量是受最小木板 制约的” 。
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生态环境 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环境。
生境 具体特定地段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总
和。如草原生境、沼泽生境等。
大环境:蓝天白云、地
形、气候以及周围的植物 和 动物等 等
小环境 :树根 系周围的土壤
环境
小环境 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
的物理环境。 如八齿小蠹、羊茅草
体内环境 植物体内部的环境
第二节 生态因子
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具体可分为:
一、气侯因子 二、土壤因子 三、生物因子 四、地形因子 五、人为因子
一、气侯因子
气侯因子包括光照、温度、空气等因子。 气侯因子随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 不同,又称地理因子。
四川为什么盛产药材?
药用植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特 征——“道地药材”。 如:浙八味、川芎等
桃金娘
狗脊
栀子
三、生物因子
包括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 互作用。
四、地形因子
高原、山地、平原、低地、坡度的大小和 坡向等。
地形通过制约光照、温度、水分等气候因 子和其他因子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如:二郎山东坡与西坡的植被区别;
竹在不同地形的长势
"阳坡土浅栽松树,阴坡土厚栽杉木,高山云雾出 名茶"
五、人为因子
纯粹的自然环境已不存在! 有利/不利
大气污染 森林植被的破坏 土地荒漠化
第三节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一、综合性 二、非等价性 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四、限定性 五、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
一、综合性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植 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
如:天麻的生长受到密环菌、 温度、湿 度、 人为因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九大行星中水星最靠近太阳,九 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水星的密度最 大。1974年3月、9月和1975年3月,美 国发射的"水手10号"探测了水星,向地 面发回5000多张照片。水星大气非常稀 薄,昼夜温差很大,阳光直射处温度高 达427℃,夜晚降低到-173℃。
水星
木星是距太阳的第五颗行星,并且是太阳系九大行星 中最大的一颗。木星的大气非常厚。木星大气的主要成份 是氢和氦,以及少量的甲烷、氨、水汽和其他化合物。木
土 星
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 土星上盛行强风。表面温度-290华氏度,比木星表面温度低 60度.








火星荒漠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 为第四颗,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居第七位。由于火星上的岩 石、砂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 作“红色的星球”。这颗红色的星球异常寒冷和干燥。
第一章 环境与生态因子
第一节 环 境
一、生物圈的环境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 环境的总和。
(一)大气圈 大气圈下限为海陆表面,上限约海陆表面 1000km以上,可分为平流层和对流层。
对流层:直接构成植物气体环境。
平流层:离地面约20~50km,平流层上形 成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系统最重要的保护 层。
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主导因子的差异?
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1、不可替代性 例:微量元素硼的缺乏可引起结实率下降
2、互补性 例:光照不足,可多施有机肥
四、限定性
植物的生存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 用,其中限制植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 子,称为限制因子。 1、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 营 养元素” (1)严格适用于稳定状态 (2)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