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

第【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淘.()故垒.()公瑾.()纶.()巾樯.()橹.()还酹.()同行.()吟啸.()一蓑.()烟雨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强虏:劲敌。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3.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阅读节奏和语气。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

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

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品读·鉴赏·探究】一、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二、再读——品语言,入意境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三、三读——展想象,塑形象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四、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五、五读——评词作,知手法1.下列是关于苏轼词的诗论,同学们结合诗论深入地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2.本词最重要的艺术技巧有哪些?高一语文必修定风波【知识链接】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

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

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

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

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品读·鉴赏·探究】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

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

1.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谈谈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3.词的上片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4.‚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说说这句话的含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5.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1.“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对《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背诵积累——诵读国学精华,提高语文素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趣味语文——脑筋急转弯1.从来没见过的爷爷他是什么爷爷?2.2对父子去打猎,他们每人达了一只野鸭,但是总共却只有3只,为什么?3.一个病人到医院去做健康检查,为什么医生说:“你离我远一点”请问这病人得了什么病?4 什么东西没吃的时候是绿的,吃的时候是红的,吐出来的是黑的?5.为什么太阳天天都比人起的早?★趣味语文——谜语趣【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1.一个病老头,女士人人求。

(打一字)2.猴子称霸王(打二字杭州名胜)3.先写上半截,后写下半截。

(打一字)4.一个字圆又圆,看上去是三笔,写起来是九点。

(打一字)5.竹下一牛声声唤(打一字中国传统乐器)★趣味语文——对联趣 (三国人物联)相传,几位戏剧表演家在一起聊天,有一位想起《白蛇传》里的《祭塔》,塔内点着灯,每个窗孔通明透亮,随口出了一上联:“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葛)亮。

”求对下联。

几位戏剧家,互相看了看,一时对不出,因为这副对联,在“对例”中,是属于难对的一类,很不好对。

要求下联也要运用一个谐音,把三国时一个人的名和字,融合在一个对联里。

过了片刻,另一位戏剧表演家,由此想起《哪吒闹海》,三太子被哪吒剥皮抽筋,老龙王敖广到处寻找,从而索得下联:“敖广举火,步步照(赵)云照子龙。

”这个下联,联想丰富,把三国时赵云的名字融入联中。

大家听了,都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听说读写——说普通话,练绕口令,做主持人紫瓷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一盘生鱼翅。

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要吃清蒸美鱼翅。

一口鱼翅刚到嘴,鱼刺刺进齿缝里,疼得小池拍腿挠牙齿。

★写作素材库——个性禀赋之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

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

‛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

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

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趣味语文——语文知识(接上期:巧联妙藏六典故)西席:即“老师”。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经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

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

故师曰西席。

”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

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