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申请报告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强烈的呼唤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探讨,强势介入教学研究的各个学科,不仅取得了理论上的碰撞与共鸣,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研究著述层出不穷,各教学研究机构还不断举办各种研讨会。
我国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效,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所生成的质疑、反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使其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这种研究的走向,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走向及成效。
而且,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相应研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也越来越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
目前国内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研究基本是各自为政,应该看到,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极具探究前景与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结合有效教学模式来进行高效课堂的探讨和构建,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教学质量最优化,有着其开拓意义,更有其合理性与急迫性。
在此形势下,我校于2011年6月申请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并获得了合肥市教育局的批准。
课题名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编号:HJG11110;
主持人:张文宏、黄诗河;
主持单位: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完成时间:2014年7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构建出适合黄麓中心学校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质的提高。
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育观、教学观和课堂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引领教师
积极打造有思维含量的课堂,追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意义:不断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
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
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
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预计我校将利用学案导学,在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上有一定的突破。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人员结构:本课题成员有学校分工教学副校长与坚持英语一线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教导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年级组长、各教研组长及七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师为学科主要成员组成。
资料准备:课题研究小组从网络学习并整理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并组织以分工副校长、教导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年级组长及骨干教师的学习小组于六月十九日至六月二十三日去洋思中学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系统学习。
科研手段:课题研究中以理论论证为指导,健全的制度为保障,课堂实践及实践中研讨为抓手。
经费保障:黄麓镇黄麓中心学校。
(五)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文宏、黄诗河、吴文斌,课题负责人,主持、组织、协调,方案制定与落实,引领教师学习与研讨,对课题实施中进行阶段性及总结性分析与总结;吴文斌、王跃青、方三虎负责语文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王跃青;张文宏、刘春潮、王仁平、魏艳华负责数学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魏艳华;黄诗河、丁明星、王二红负责英语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王二红。
各小组要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并整理归档好课题研究中所有资料,形成资源。
(六)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
(七)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录像;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制作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课题研究相关学习资料;
第三阶段:实验班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教师学习资料、实验班纵向对比数据资料、横向对比数据资料、说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资料、各学科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各学科修改完善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阶段:经验交流材料、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细节完善的相关资料、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
(八)最终成果形式
2013年7月前,教师教案集、学案集;
2013年10月前,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
2013年12月前,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
2014年2月前,各种课型的示范课和课堂教学实录;
2014年7月前,收集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编写校本培训教材。
(九)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我校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持课改,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一
直以来也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从而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2、领导重视,教师支持,有较浓的科研氛围,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将减
轻教学负担,并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和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
辅助工具。
3、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
4、指导保障:有一只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同时有市教研室专家指导课
题研究工作,并与准备邀请洋思中学优秀教师作理论指导及进行观摩课
教学。
5、经费保障:科研活动经费3万元(不含资料费、外出培训费)。
6、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平时工作业绩考核;设
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
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安排下学期外出
考察学习。
子课题的结题验收以组为单位,一个子课题不能结题,整个
课题就不能结题。
目前,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组织机构已经建立,各项研究工作的准备已经就绪,特向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申请开题,开题时间拟定为2012年2月22日,恳请教研室的各位领导、专家批准,在开题时现场指导,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给予关注、支持、帮助。
黄麓镇中心学校
20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