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工作,实施了一批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着力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此促进生
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
1.1 森林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
森林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生命世界,它们每天承接这天赐的雨露阳光,吸吮着大地的乳汁,自由自在而又神秘莫测。
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与眷顾之情,总是通过森林来传达。
而人类改善环境的愿望,常常是借助森林的力量来实现。
首先,森林能够净化空气。
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
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得多。
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
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其次,森林能够调节气候。
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
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
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0℃。
1.2森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森林是绿色金子,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宝库,森林为我们提供木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抗洪防涝,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制造氧气,使空气清新。
人们誉它们为“大自然的美容师”、“特种医生”、“木材制造厂”、“绿色品仓库”、“价廉物美的肥料、染料”等等。
地球离不开森林,人类离不开森林。
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更没有人类文明。
由此可见,森林或森林环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森林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
还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卫生保健、有利国防等作用,也是天然的基因库。
然而,森林正在遭受空前的灾难,为了不让人类的朋友消失,我们要保护好森林。
1.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屏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森林是人类的一个巨大自然资源,是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种资源最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水、土、大气等生态环境的屏障,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森林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崛起的战略中,林业具有不
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2.1 不断加大保护和建设力度,努力构筑祖国重要生态屏障
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林业法治建设提供全面的规范与保障,所以林业法制是我国林业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需的保障条件之一。
因此,我们应积极建立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
规定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和管理天然林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完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方面的法律制度。
应尽快制定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流转方面的法规。
完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的法律制度。
主要内容是森林采伐更新应当遵循的原则,商品林采伐主要实行的采伐方式,商品林的采伐年龄,主管部门的监管、服务职能等。
同时,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弥补林权所有者的一些损失。
探索建立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按政府和受益者一起合理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
积极探索、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机制,切实管护好生态公益林。
2.2 加强监督检查,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建立领导干部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定期检查,狠抓落实。
维护生态平衡是环境保护的任务,也是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
各级人大和政协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
和工作监督,不定期开展视察和调研,对森林资源保护实行全面监督和检查,提出各项建议和意见。
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尽快整改、落实,提高了依法行政和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严格林业执法,切实保护和管理好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赋予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林业执法的主要内容。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强森林资源监管,对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珍稀野生植物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坚决打击。
要坚持并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凭证经营加工木竹,对无证采伐、非法运输、无证收购和无证经营加工木竹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
对破坏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同时,积极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环境基础。
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能源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赖林业生态体系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
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物质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在提供木材、林产品、绿色食品、药材、生物能源以及发展相关产业,建设生态文明。
2.3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风尚
森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
林
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
要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大森林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林业和生态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意识。
3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在生态文化培育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突出作用。
在产业发展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支撑作用。
在生态建设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基础作用。
由此可见,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林业的命根子。
因此,作为林业工作者更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寻找机遇、创造机遇,全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