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英雄雨来
三、再读课文,悟情悟理。
整体把握,明晰结构。
(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
(1)出示阅读要求,指
导小组活动。
(2)组织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体会雨来
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
2.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
文,给每一个故事加上一个小
标题。
1.学生明确要求,自主读文。
齐读问题二,明确读书目的。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阅读要求中的问题。
(1)文中哪句话出现次数最
多?画出来,与同伴交流体会。
(2)找到文中的环境描写,
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快速跳读课文,试加
小标题。
(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
勇斗鬼子、沿河脱险)
3.读句子,回答问题。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
祖国。
”
(1)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课文
的第()部分,当时的场景是
()。
(2)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课文
的第()部分,当时的场景是
()。
(3)这句话体现了雨来()
之情。
4.第1自然段中采用了()
描写。
让我们知道了雨来的家乡
()。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
受?
2.引导小组内练习复述
课文。
3.组织全班汇报。
4.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小英雄雨
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3)缩写《小英雄雨来》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
受。
2.小组内练习复述课文。
3.全班汇报。
4.有选择地完成作业。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
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我将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
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英雄?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也比较集中,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
《小英雄雨来》教学片段
细读课文,直奔“英雄”
师:昨天我们交流了课文的第四部分最能凸显雨来的英雄气概。
请同学们再次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的这部分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抓住每一个细节用心品读,想想你从哪个词、哪句话读出了雨来的英雄气概,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雨来当时很害怕。
师:害怕什么呢?
生:他怕鬼子真的挖小孩眼睛!
师:假如是你看到鬼子往包里掏东西,想到这些,你会怎样?
生:很害怕,都要哭出来了!
师:那你就把这种害怕恐惧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朗读(比刚才有了明显进步。
)
师:刚才你抓住雨来的心理活动来谈,很好!(随即板书:心理)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句子)“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我从这体会到雨来被打得很惨,但是他还是不说出李大叔的秘密。
假如是我早已经受不了了。
师:你是从雨来的话语中体会到他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谈,真好!想象一下此时的雨来被打得怎样呢?
生1:鼻青脸肿。
生2:遍体鳞伤。
生3:鲜血直流。
生4:他被打得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师:是呀,此时的雨来被凶残的鬼子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是他还是——
生:(齐)咬着牙,说:‘没看见!’
师:你们听老师读这三个字,你觉得怎么样?(老师读‘没看见!’,读得铿锵有力,轻描淡写。
)
生1:不行,雨来都被打得这样了,老师好像读得很轻松!
生2:雨来这时候已经没有力气了,不能读得这么大声。
师:那你来试试!
生:“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读得声情并茂。
)
(生齐读。
)
师:我们从雨来艰难吐出的三个字中感受到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板书:语言)
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我知道鬼子这时候已经被雨来气得受不了了,我还可以联系上面说的鬼子打得累了来谈。
鬼子一定又高又壮,力气一定很大,他都打累了,就可以知道雨来受了多少苦了!
师:老师提议大家为他精彩的发言鼓掌。
他刚才能联系上下文,结合鬼子的反应来谈雨来的坚强不屈。
我们也一起来读读,并体会体会。
赏析:这部分重点是感悟雨来的英雄气概。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理解。
老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小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