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雍熙一小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心得笔记。

四、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读中生悟”,“品评交流”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生学法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我运用了勾画,批注,写心得笔记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分析:
本课安排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大意。

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

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在开课始,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情感。

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再导入本课的学习。

我们来看看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

这样,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地球母爱的“慷慨”及与之形成对比的人类对它的迫害,激起学生对地球“爱”与“怜”"对人类所做的“羞”与“愧”,从而拉近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作者要表达的相关内容,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会人员发言)
2、读后讨论,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在宇宙中,地球虽美丽壮观,但很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在耗尽地球的资源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⑵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题意思,为后面的阅读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在读中生疑,释疑,明理
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及难点应该放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在进行词句训练的同时,弄懂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1、课文第1、2自然段主要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美丽壮观的,又是渺小的,在学生勾画出有关句子的基础上,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⑴在朗读中品析,欣赏地球的美丽壮观:
①引导学生结合“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裹着纱衣”等词语及课文的插图想象地球的美丽。

②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朗读句子,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地球人格魅力。

③讨论:
作者把地球分别比作什么?为何这样比?在量词使用上有什么不同?(作者把地球分别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和一切生命。

母亲是人,量词用“位”,表示尊敬;摇篮是物,量词用“个”。


⑵在朗读中品析,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①读有关句子后,完成作业:
A、地球的半径是_____,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人类生活的陆地占_____。

B、同_____宇宙相比,地球是_____的,就像一叶它_____这么大,不会_____长大。

②结合作业讨论:
A、作者用哪些方法说明地球是渺小的?
(运用比较,打比方,举数据的方法,说明地球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B、试着用关联词语填空。

在宇宙中,地球_____美丽壮观,_____很渺小。

_____茫茫宇宙_____,地球_____渺小的。

⑶在朗读,对比中体会地球是美丽壮观,渺小的:
课文第1、2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描写方法,从地球的大和小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帮助学生弄明白任何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来说的,不是绝对的,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又教会学生从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文第3、4自然段主要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学习这部分时,可以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⑴读课文,完成作业。

自然资源包括_____,两大类。

矿产资源是_____,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_____。

⑵讨论: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一是不加节制地开采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二是随意毁坏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灾难。


②这种破坏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恶果请联系课外阅读材料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

③朗读课后思考·练习2中的句子,结合课外了解的具体事例和句中的关联词语,用“……但是……”“……不但……还……”的句式,说说可再生资源遭至破坏后人类将承受的严重恶果是无法想象的。

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清这部分内容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感受如何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


3、课文第5~9自然段讲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讨论地球遭到破坏,资源枯竭,人类无法居住的时候怎么办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想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认真读课文,得到结论: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在朗读中抒情,在说写中表请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明白道理后,顺势提问:。

相关主题